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13章:军号 阅读设置

第113章:军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为了向沿海地区发展,至正24年4月初,刘璎命展七雄去福建管理各处商铺,更主要的是建一个造船厂生产冲锋舟。冲锋舟是现成的产品,刘璎建船场的目标是造更大的船,他一直盯着海洋贸易。

    展七雄还带着几个人和近期需要的一批银两,他们只是单程旅行,眼下浙江还平静,于是就没必要翻山走陆路,而是乘坐一条船沿着瓯江顺水而下,出海沿着海岸线向南到福建。这样走便利还安全。

    他们去福建的话题先放下。

    刘诠来找刘璎,说是有人禀报说新的火药做出来了,样品已经送到了护庄队。因为他也知道这是刘璎很关心的,所以立即来找刘璎,一起前去观看新火药的使用效果。

    这一次改进并没有改变黑火药的配方,只是在矿石筛选、操作管理等方面下了一些功夫,目标是让火药更纯净。宁可提高制作成本也不能粗制滥造。此外还让他们生产用于包装火药包的硝化棉布、硝化纸,这当然也是为了减少炮膛里的渣滓。

    刘璎有现代的知识但他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化工、火药就是外行,因此他无法指导制作更先进的火药,比如黄火药。

    现场的火炮都准备好了,火药都放在专用的木头箱子里。火药的包装也在改进,包装箱就是新制作的,专用于火药,便于保持火药的纯净也便于运输。刘诠和刘璎走到近前观看,箱子里的火药都是一包一包的,排列整齐规矩,包火药的布都是经过硝化处理的。火药箱子大约一尺半见方,分量不重,是为了在战场上便于搬动。看到这些,刘璎很满意,看来火药工匠们真的用心了。

    刘璎也看了看炮膛,还没开始打炮,炮膛里当然是干干净净的。

    刘璎对刘诠说道:“三叔,都准备好了吗?打几炮试试?”

    刘诠命令家丁准备,然后他们叔侄两个后退到圈外,看着家丁们操作。

    时间不长,家丁头目向刘诠请示:“三爷,炮准备好了,现在开炮吗?”

    “好,打一炮就停下来,我们要检查炮膛。”

    “是!”

    轰的一声炮就打响了,过后炮口还冒着青烟。刘诠叔侄俩赶紧上前,他们要看炮膛内的残留物。

    炮手们移动火炮,让炮口冲着阳光,刘璎凑上前去仔细观看。旁边的炮手赶紧提醒:“大少爷小心烫着!炮口很热。”

    刘璎冲炮手点点头,表示感谢的意思。他朝炮口里边看,见还有残留的烟,看不清楚。刘璎随手拿来清理炮膛用的钎子向里边试探,他感觉应该是比较干净,残留物不多。

    过一会,炮膛里的烟消失了,能看清了,确实干净了许多,起码没有大块的渣滓。

    “好,好,不错。”

    刘诠也在看,显然他很满意,然后他示意炮手们继续。

    炮手们擦炮膛的时间明显短了。刘诠命令再连续打三炮。

    刘璎在旁边看着,开炮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现在没有表,他估摸着两三分钟可以打一炮,与原来比较,准备时间至少缩短一半以上。刘璎很有成就感,试验说明这一次对火药的改进是成功的,火炮的效率明显提高了。

    刘家现在还是只有三门虎蹲炮,假如效率提高一倍那就相当于六门炮的火力了。

    火铳也使用同样的火药,只不过,火药的分量少,药包小而已,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火铳也进行了射击试验。以往火药是装在袋子里的,用勺子灌入枪口,药量就靠勺子控制。同时还要装好引火的药捻子,用探子捣实,然后填充子弹,一般是散碎的铁球或砂石。打一枪之后同样需要清理擦拭枪膛。

    现在的火药是用硝化的纸包的,拿一包塞入枪膛,比散装火药方便快捷。每打一枪也要清理枪膛,但是残留物比过去明显减少,擦枪膛的速度就快了。

    原来需要三五分钟才能打一枪,现在缩短为一分钟,在紧急的情况下,还可以连续打上几枪无需清理枪膛,射击速度明显提高了。

    刘诠显得特别的高兴,只是碍于身份,不好过分表现出来。

    这是一个成功,虽然步子不是很大。可是这个成绩需要巩固下来,不能过一段时间,又习惯性的回到了原状,那不是白干了吗?

    于是,回到家里,刘璎对刘诠说道:“三叔,要保持今天的情况,保证以后总有好的火药使用,那就要立规矩,不但火药作坊要立规矩,对炮手们的操作也要立规矩。”

    刘诠说道:“对呀,没规矩就不成方圆,你也帮我想一想,拟出几条军规,可是还要有奖有罚才行。”

    这一次的改进成效不小,当然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火药的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三门炮,作战的消耗加大了。

    可是刘璎还知道,旧式火炮火铳的根本弊端还没能解决。比如说,遇到风雨天气,这些火器就全部不能使用。这个局限性很严重的,作战的环境岂是可以选择的?难道风雨天气敌人也停止进攻吗?

    要想彻底解决,就要使用现代的枪弹、炮弹,最关键的是需要撞击引发的底火,也就是特殊的击发火药。当然也需要有加工子弹炮弹的机械加工能力,这需要一整套现代化工业设备,目前的加工水平完全不可能。

    比如说,如果有击发的底火就可以制造地雷,这比制造炮弹容易的多,并且杀伤力极大。古代的炮弹就是个实心的铁球,打到谁纯属于倒霉蛋。地雷爆炸就相当于现代的炮弹爆炸,威力了得。

    刘璎能想到这些,可现在都做不到。

    可是也有能做到的,刘璎每一次看护庄队的训练都看到听到他们使用的号角,一般都是螺号。就是特大号的海螺壳子制作的,一吹就呜呜地响,但是吹不成调子,没有现代里军号滴滴答答的调子。其实这是很容易解决的,刘璎就画了个图样给铜匠让他们照样子打造。

    古代里制造铜管要锻造成铜片,然后卷成管子。铜匠用了很长时间,制造过程是麻烦一些,可总算是造出来了。

    刘璎看着这把军号也蛮像样子的,外观整齐,擦得铮亮,不过手工打造的东西有些粗糙,并且明显分量重一些。

    现在刘璎没住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工匠送来军号的时候他父亲刘谨就看到了,于是就问道:“这东西像是个喇叭,这么奇形怪状的,不过看着还顺眼。是干什么用的?”

    他说的奇形怪状是看到管子盘绕的两圈,这个喇叭就很短小。古代也有类似的号,因为长长的管子是直的,所以就很长。

    刘璎解释道:“管子盘绕起来不影响使用,短了携带方便。这是一把军号,是儿子设计给家丁队用的。现在就可以试一试,应该比螺号更好。螺号没有调调,就是呜呜的一个音,要想让号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就很难。如果这把军号能吹出不同的调调,就可以按军令需要,编出号谱,便于传达不同的命令。号音传播的远,在混乱嘈杂的战场上比用嗓子吼叫强多了。”

    “嗯?能吹出调调吗?你吹吹看。”

    刘璎把号对在嘴上,憋足了劲使劲吹,有点声音,但不是号音。刘璎很尴尬地说道:“我还不会吹,要吹响它还需要技巧和熟练,所以还要试验几天。”

    刘璎不是音乐爱好者,当然就不会吹号,可是他知道正确的号音是什么声音。他也知道那么几个调,在军队里混过几年义务兵,还是知道几个号谱的,什么起床号、集合号等等,特别是冲锋号声那更是尽人皆知。

    刘璎说:“要教别人吹号,我得自己会才行,所以我得先练好了再说。”

    刘谨只是呵呵一笑,他全当是小孩子好玩了。

    于是刘璎拿着这把军号天天练习,哪怕只吹出一个调调也行啊。号的音量很大,他尽量找没人僻静的地方,所谓僻静处就是后面的花园子,可还是难免惊动家里的人,很多人都听到了,有人问他就不能不解释,为这事刘璎挺烦的。

    兴趣最大的是刘珞,小孩子嘛都好玩,也喜欢新鲜物件,最初的几天他总是跟着,也拿着号胡乱吹。

    成年人中刘诠是最有兴趣的,不但追着问,还跟刘璎一样试着吹。吹军号是需要用力的,刘璎今年才10岁,可是刘诠今年19岁,正当年啊,因此,他学的比刘璎还快,不但吹响了,而且号音嘹亮。

    刘璎虽然自己不会吹,可是能给他三叔讲解,告诉他怎么吹出调调来。

    专业地说,别管什么乐器,首先要定调,什么c调b调的。对这个刘璎知道,但他不是音乐家,现在也没定调的工具。管他什么调呢?能吹响就行。

    刘璎告诉刘诠说:“三叔,我不懂工尺调,它是个什么音我说不上来,但是我猜想这把军号能吹出好几个调调,三叔可以试试。”

    现代里记录乐谱有五线谱,有简谱,每个音有唱名,就是“都来咪发。。。”。这些都是西洋来的,在古代中国用的是“工尺谱”(尺,在此读音“车”),美个音阶的唱名发音刘璎也不知道,工尺谱写出来的样子非常接近于日文的外观。也是很专业的,刘璎当然不懂,可是他也不能用“都来咪发”呀,所以难以说清楚。

    实际上军号可以吹出八个调,低音的3,5;中音1,3,5;高音1,3,5。当然这是需要技巧的,水平低的能吹出来的音就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刘诠鼓起腮帮子使劲吹,真不错,他吹出来两个不同的调。虽然音质很差,但是刘璎特别的高兴,因为他知道:能变调就说明军号成功了。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