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21章:客居 阅读设置

第121章:客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诚和刘璎叔侄带着十几个人,翻越了武夷山进入福建境内。刘家最早建立的几个商铺大都在刚进入福建的几个城镇里,原因当然是就近方便。这里是福建最北端,临近浙江最近的地方,属于南平府。

    刘璎此来的责任之一就是管理现有的商铺,所以借此机会他会比较仔细地查看这些铺面,每一地都要停留,也就会耽搁时间。因此他们行程很慢,到福州的时候用去了十多天,已经是7月中旬了。

    早早就有人通了消息,因此在刘璎到达福州的这一天,展七雄带着人早早的就等在码头上了,是船场自己的码头。展七雄办事的院子就在码头旁边,可是他依然站在码头上等。这可是盛夏的日子,烈日当头,就算站在树荫下,手拿蒲扇也会大汗淋漓。

    时间刚过午,正是最热的时候,刘诚和刘璎叔侄的船到了。刘璎站在船头,岸上的人老远就看见了,展七雄兴奋的不断招手。船靠码头,展七雄亲自带人安置跳板,然后恭敬地侧立在一旁,等待主子下船。

    刘诚打头,后面是小雨扶着刘璎下船。

    展七雄把刘家叔侄引到船场的院子里,他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待刘诚刘璎就坐展七雄就招呼人赶紧上酒菜。

    外面暑热难当,室内总能凉爽一些。古代人没有空调,但是也有降温的办法。比如北方冬季里可以储存天然冰,夏季室内可以放“冰盆”,这不就是空调吗?南方冬天结冰很少,或者干脆没有冰,没法储藏,就只能从通风上想办法。比如房屋高大一些,墙壁厚实一些,设置天窗通风。有钱人还可以在山区里修建避暑的别墅。

    此时刘璎他们所在的客厅里就比外面凉爽许多,舒适许多。

    这个院子里除了展七雄还住着几个办事的人,最主要的一位是账房先生名叫杨九铭,因此酒桌上作陪的就是这两人。

    原本这个院子是办公事的地方,只有几个大男人,吃饭都是自己凑合,连个厨子都没有,今天的席面是从外面酒楼定的。

    展七雄和账房杨九铭轮番给主人倒酒布菜。

    刘诚喝了一口酒问道:“你们只有这一处院子吗?”

    这个院子看着就不像住宅,刘诚此来还要安置家眷,因此他才这样问。

    展七雄:“回二爷的话,我们在福州只有这一处船场,船场里面除了这里还有一处院子,就在旁边,那是咱们的铺面,摆放出售咱家的货物。靠船场的里边还有两排房子,是工匠住的。我们这里现在只住四个人,我和杨九铭都住在这。”

    杨九铭倒是有妻子儿女,可都在浙江,并没有跟过来。展七雄有未婚妻了,但是还没成亲。他的未婚妻就是他从山东带回来的,现在是刘德财的干女儿,新起的名字叫王春花。刘璎正在张罗着给他们成亲。

    因为他们都没有家眷,也就不需要住宅,现在刘诠来了,情况就不同了。

    刘璎说道:“展七雄,你使人打听一下,看能不能买到现成的宅子?”

    展七雄问道:“大少爷,二爷,咱们船场这里离福州城还很远,有三十几里地,太远了。您看是不是就近找宅子呢?”

    刘璎:“二叔,我看这一片有很多码头,买卖商铺也很多,也算繁华之地了,还是就近吧?”

    有很多码头的这片地方叫马尾,是主要的港口区,在现代也是个不小的城市。

    三十几里的路程,如果是步行,就是一天的行程,乘船也要半日多。如果刘诚住在福州城里,那么来一次船场至少要两天。这当然不方便。

    刘诚:“好吧,还是就近方便。”

    展七雄:“既然二爷发话了,小的一定尽心去办。还要请二爷示下,要寻多大的宅子呢?”

    刘诚看着刘璎说道:“璎儿是单立门户还是住在一起呢?”

    刘璎:“这个。。。。。。我还没想,住在一起有方便处,也可以随时请教二叔。可我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多杂乱,也是怕打搅了二叔二婶。”

    到了福建,刘璎就是主事人了,刘诚是辅佐的位置,这是明确的。刘璎没有明说,可是很明显,分开居住当然更好。

    于是刘诚说道:“只我一家居住也不要太大,有二进宅子足以。那么璎儿也需要一处独立的宅院,还是靠近为好,最好是邻居,诸事方便。”

    刘璎对展七雄说:“展七雄,照二爷说的办。我用的宅子大小均可,能住下十来个人就可以了。”

    “是,大少爷,小的尽快办。”

    刘璎问杨九铭:“银钱上可方便?”

    杨九铭连忙起身答道:“方便,方便,不会误事的。”

    福建这边不缺银钱,只要有人做主,使用银子没问题。

    此事议妥,继续喝酒。

    过了一会刘诚似乎想起什么,他说道:“咱们的家人在这边的也不少了,也有有家室的,他们的家都在南田,也不能搬过来,可是长久分局毕竟不便。所以我看能不能寻一块地皮,建一处便宜的大院子,作为客居之所,并派人专门管起来。可以比照此地房租,折一半收取,以作管理维修之资。璎儿看可好?”

    刘璎:“还是二叔想的周全,等我们稳定下来,马上买地皮盖房子。”

    展七雄:“是,是,我预备着。”

    旁边的杨九铭听了很是感动,站起身来,向刘诚叔侄行礼,说道:“在下谢二爷和大少爷,有东家的仁厚体恤,在下唯有尽忠尽责报答东家之恩。”

    这个杨九铭不是家奴,只能算依附于刘家的雇员,是自由人的身份,就像林三八一样的,所以他称呼刘诚为东家。

    刘诚所说的客居就是类似于公寓的住宅,居住功能简化,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这样一来房屋造价就降低了,房客的租金也低,适合于临时居住。比如,建一个大杂院,可以容纳十几户,二十几户人家。指派一个管理者,收租金,兼管维修和维持秩序。

    对于类似杨九铭这一类人来说,就有了接来家眷的可能。他们不需要购买房屋,比租住民房又便宜许多。

    这些人都是年轻力壮正当年,生理问题不能正当解决也容易出问题,同时也有违人伦。这是他们的迫切需要,所以杨九铭才特别的感谢家主的仁慈之心。

    扩展说,还有更多的底层工匠伙计,比如船场里边就有工棚,那就是给工匠住的。如果有便宜的客居,他们同样可接自己的家眷过来。这的确是个善举。

    。。。。。。

    展七雄给主人办事当然会很上心,只两三天的功夫,他就找到了几处可以考虑的宅子,刘诚刘璎都去相看了。有一处比较理想就定下来了。

    他们看中的这处宅子不大,只有两进,从规模和房屋规格上看属于极普通的人家,丝毫没有奢华之处。房屋建筑只有四五年,基本上算是新房子,不需要做大的维修改造,省工,更重要的是省时间,马上就可以入住。最可取的是房屋占有的土地宽绰,周围有很大的空地,可以按需要扩建。

    此地并非城镇,建筑稀少,像这种四边不靠邻居的宅院很多。

    刘诚一家人口不多,二进内院做家眷起居,前院除了安置仆人门房护卫,还可以腾出一间见客的客厅,功能精巧齐全。

    刘璎对刘诚说道:“二叔,我看这处很好,好就好在随时可以把二婶他们接过来。如果有什么不如意的,还可以扩建,扩成三进四进的院子很容易,在西边也可以建一个小花园。此外,买这一处连我的住所也解决了,院子东侧空地很大,可以再盖一个院子做我的居所。等秋天了容易找壮丁的时候再开工,反正我一个人也不急,随便住在哪里都方便。”

    刘诚频频点头,他也认可。他说:“这院子比起我们老家的房子是显得寒酸一点,好在有落脚之处。东院还是马上动工吧,你也需要安稳的居所,其它改建扩建可以从缓。不过你父亲嘱咐我了,你的学业不可荒废,你弟弟珞儿到这里也要上学,我这几天就给你们找塾师,学堂可以先安置在我这院子里。”

    刘璎:“是,让二叔费心了。”

    从这院子的格局看,如果刘璎与二叔家同住,就只能住在二门内,与他二婶、堂弟们在一起,这显然不方便。因此刘诚也没说同住的话,在房子盖起来之前刘璎只能暂住别处。

    船场里展七雄所住的院子就很好,那里房间还很多,五间正房可以全部腾空给刘璎使用,卧室客厅书房都解决了,办事情还方便。其他的都好安置。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