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23章:小帆船 阅读设置

第123章:小帆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扩大私家武装是乱世自保的根本,也是刘璎此来福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异地招收壮丁既是解决包家寨壮丁来源匮乏的难题,也是避免在浙江惊动更多的人,保持低调,避免树大招风。

    从刘家说,浙江的生意基本都关了,为了生计,生意向福建转移,因此福建这边的比重越来越大,没有自家人照看当然不能放心。可是刘璎主动请缨前来他还有自己的打算,这打算暂时不便对别人说,那就是他有面向南洋,向海外发展的打算,以尽量减少朝廷的干预,减少风险,朝廷的势力对海外还是鞭长莫及。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以后,可是没少杀人,昔日里的功臣良将,十之八九都丢了性命。臣子与帝王有同甘苦,可是共富贵很难,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个德行。刘基立下大功,下场也不会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哪有讲理的?

    把重心放到海外,皇帝权力再大也无可奈何,这反倒会君臣互容,彼此平安。

    。。。。。。

    这一日刘璎来到他二叔新买的宅子,看到人们还在忙碌。有修缮屋顶门窗的,有清理院子里花坛鱼池的,也有木匠在打造床柜安置家具的,一副新宅景象。

    这个小院子只有两进,刘诚已经住进来了,在内院临时占了三间西厢房。刘璎在这里见到了他。

    “二叔,收拾整理的差不多了吧?二婶他们什么时候能到?”

    刘诚很高兴:“快了,回去送信的人已经走了两天了。看你这些天像很忙的,忙什么呢?”

    刘璎:“二叔也知道的,就是招壮丁,找地方和盖房子,壮丁来了总要有地方住啊,还要操练,没个地方怎么行呢?”

    刘诚:“找到了什么地方?”

    刘璎:“是个偏僻的地方,买下一块地,正在盖房子,距离这里有五六里。”

    刘诚:“好,这就避免扰民了。这一片码头区很繁华,人多,如果在这里操练就会惹人注目。”

    刘璎:“二叔说的对,这一片码头非常繁华,福州城里怕是也比不上。其实不光是商人在逐利,对财富谁会不喜欢呢?还有很多洋货,在别处有钱也买不来。”

    刘诚:“哦,与这里通商的除了沿海各省,还有海外的吗?”

    国内沿海地区的贸易发达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像刘诚这样的普通人也能看到来自各地的货物。特别是附近各个省,南边的广东海南,到北边的山东辽东,货物交流非常便利。这是因为水上运输的价格非常低,即便到了发达的现代,水运比铁路运输成本上也要低十倍,更不要说古代的驮马牛车了。这也是沿海地区和有水运便利的大江大河沿岸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但是此时远洋的贸易货物还是少量的,当然这是相对说,所以普通人就未必清楚。

    在古代,读书人耻于谈金钱利益,因此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都被看成是逐利的小人。特别是刘诚这样的读书人对于商贸就了解的少。

    刘璎答道:“有啊。从整个大陆来看对外贸易就数福建了,就拿福州来说,到琉球、东瀛、朝鲜、安南(越南)等都有船只往来,甚至远到南洋、西洋也是有的。如果从经济收益来说,做买卖也是很赚钱,做远洋贸易更是赚大钱。对此我可是亲眼所见啊。”

    听这些话刘诚表情有点异样,这是他喜爱的亲侄子,如果换别人这么大谈生意经,他一定会嗤之以鼻,君子不齿言利嘛。可是再一想,自己到福建来还不是为了生意?还不是为了银钱吗?他这样想着,心里也就慢慢的平复了。

    刘诚说道:“出海贸易倒是不显山不露水,在别人不知不觉中获利,免去不少的是非。咱家这么大的开销也确实需要生财有道,看来海上的生意真是要摸索着经营呢?可是咱家缺少能出海的船,你是不是打算买船呀?”

    刘璎说道:“只要手头不紧,船还是要买的,也要聘请有经验的船老大,还要选船员,新水手也是需要操练的。总之需要准备不少的时间。我们自己有造船场,将来也要自己造出海的大船。”

    刘诚:“对,对,应该的。”

    刘璎一直盯着海洋,其实远不止贸易那么简单,这需要一点一点地渗透,所以他有意的向这方面引导。虽说在这里他可以自己做主,但是他二叔能同心协力不是更好吗?

    同样的话他也会对展七雄说,同时很多事情也需要展七雄协助他办。比如使人去泉州,寻找聘请造船的工匠,最好能找来阿拉伯工匠。此时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算是世界的前列,据说陈友谅造大船就请了阿拉伯的工匠,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同样吸收了阿拉伯人的造船技术。

    眼下刘家的造船场还只能造小船,就是冲锋舟。可是冲锋舟在福建的销路不好。刘璎依然是老套路,他委托展七雄到船场和工匠们讨论如何改进。

    如果他自己出面效果不见得好。一个原因是此时人们的等级观念太强,他是刘家的大少爷,这身份让那些工匠不敢开口说话,当然也有年龄小这个老的原因。因此他仔细地交代给展七雄,让他替自己做事情。

    展七雄找来工匠说:“我们的冲锋舟原本是打算卖给军队的,所以在江苏卖得很好。可眼下的福建并没有打仗,它就没有销路了。这就需要对它进行改造,性能上向民用的方向改,让它适于渔民、商人等平民使用。你们都是造船的老工匠,熟悉民间船只的,怎么改?我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这些工匠们对于船只构造都是熟悉的,特别是这种小船,结构简单,要说改,他们都有想法,因此发言热烈。

    有工匠说:“我看这冲锋舟与民船最大的不同就是船身狭窄,最宽处也不足八尺,这就装不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头一个就是要加宽,加大载货量。”

    另一个说:“这小船中间的隔板太多,有五个,这让船很坚固。其实按船本身加固的要求,有两个隔板就够了,这样船舱内就大了,可以放更大的东西。”

    原来的冲锋舟有五个隔板,为的是有五排座位,可以坐十个人划船,同时隔板多,船只也坚固。

    又一个工匠说:“我提一点:船舷还可以加高,第一可以抵抗风浪,第二可以给小船加风帆。”

    这个需要解释。风帆接受风力,船只就要侧向倾斜,如果船舷矮了,水不就进船舱了吗?原来的冲锋舟根本就没考虑风帆,就是靠人力划桨。如果船舷高,桨就要加大加长,划桨就吃力了,用不上劲,船的速度也就慢了。所以加高船舷之后,这个小船就变样子了,不能叫冲锋舟了。

    众工匠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很多,展七雄也记录了很多,他的记录拿回来给刘璎看,刘璎一看就笑了。

    刘璎说:“这哪是改进啊?分明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船,已经不是冲锋舟了,就是一艘小帆船。”

    展七雄说:“就算完全改变了也没啥,重新起个名字算了,管他什么船?好卖就行。就算与民间船只的样子相同,我们造出来的也要比他们的船好,起码外表看着就舒服。”

    展七雄这么说也不完全是安慰,他有底气,有自信,就凭着有动力锯开料这一项,造出来的船只就规矩得多。

    刘璎叹口气说道:“咱们的船场早晚是要造大船的,可眼下还做不到。但是船场总要开工嘛,这么多人总要吃饭,改进也好,新船也罢,还要做下去。这样吧,你找几个识字的工匠来,我们一起确定这个船的基本样子和性能,如果画出图来就更好了。”

    带风帆的船行驶环境也是有限制的,狭小的水域不能使用风帆,只能在近海,或者宽阔的河面才行。因为风的方向绝对不会完全适应船只的航向,有时候甚至是顶风。所以帆船行驶的不是直线,通常是之字形的航线,没有宽阔的水面当然就无法行驶,因此,在内河很少有帆船。马尾地处闽江的入海口,水面非常开阔,一眼望不到对岸,也就适合帆船行驶。

    底层的人识字的太少了,在十几个工匠中只找到一个,还是勉强算是认字,只好矬子里拔将军,找出来两个人。刘璎与他们一同讨论,同时在纸上画图样。在工匠的辅助之下,刘璎画出了小帆船的图。他还是像当初生产冲锋舟那样,把裱糊的图做出几份,放到船场里各处,让工匠们按图制造。

    这个新产品设计中含义有现代的技术,加之刘家有规矩的各种型材,便于加工成各种部件,相信他们造出来的小帆船会像冲锋舟那样,也会出类拔卒。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