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44章:风水师 阅读设置

第144章:风水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营地建设慢慢走上正轨,摆脱了当初手忙脚乱的局面,于是开始寻找地点建设作为基础设施的蓄水池,解决饮用水的大问题。建水池需要水泥,最简易的烧水泥大锅被支起来,开始了这种最原始的水泥生产。

    北竿岛毕竟是刘璎最惦念的,他们雇用的那艘船每一两天都会往返于福州和北竿岛之间,因此岛上的情况刘璎是随时能掌握的。

    到底是他心中的大事,在先遣队登岛一个多月后,在4月初的一天刘璎抽时间搭船去北竿岛视察,随行的还带着一个风水师,人称张半仙,他的真名叫张承师。

    “风水师”,这个名词看着是装神弄鬼骗子的意思,是的,不可否认,表面上的确是神叨叨的。但是,这是时代的产物,在古代里,科学技术往往都披着迷信的外衣,装神弄鬼的,否则没人信。

    比如提起战场上的优秀将领统帅,都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诸葛亮借东风不是还设祭坛,烧香念咒装神弄鬼的吗?

    还有古代的炼丹术,那景象一般都是老道守着一个炼丹炉。实际上那就是中国古代的化学,用现代的话说,那些老道就是化学家在搞研究。什么黑火药之类的之类的就是这么发明出来的。

    刘璎是讲究实际的人,他有现代的知识,但是说到寻找地下水他就绝对外行了。他知道:风水师实际上就是地质勘探、自然地理,以及气候研究等方面有专长的学者,只不过他们的学问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已。

    请来风水师,是要他帮助设计蓄水堤坝和引水渠的走向,不但需要在珍珠湖蓄水,还要把水送到需要的地方,总不能走几里路去取水呀?

    此外刘璎也希望能打出甜水井,这都要借助风水师的指点。

    。。。。。。

    知道自家大少爷要来,刘亚辰早早的就等在码头上了。

    码头已经不是刚登岛时的模样了,已经建起一个像样的码头。这个新建的码头在主岛上,不是在那个叫长歧的小岛一边。

    因为这里的地势更好,从岸边向前不过一丈的距离时,水深已经超过一米,对于小型的船只来说,这样的深度就足够了。所以无需修建深入水中的栈桥,只需要在岸边修建一个木制的平台就能停靠。船只的船舷可以平靠在码头上,这样装卸货物就方便快捷。该可以设置装卸沉重大件货物的把杆,把杆就是简单的起重机。

    这个码头虽然还很小,很简陋,但是停靠船只,上下货物已经方便了许多。此时刘亚辰就是站在这个码头上等待着。

    中午时分,刘璎的船终于到了,刘亚辰殷勤地扶着刘璎下船。随同刘璎的有他的常随小雨,护卫张重二,还有就是张半仙。展七雄本来是要来的,可他事务繁忙,今天有急事就来不了了。

    刘亚辰与大家都是熟人,唯有张半仙不认识,刘璎给他们做了引见。

    刘璎举目四望,这里变化真是挺大,码头不大但是具备了装卸货物的基本条件,人员上下船很方便,装卸运输货物也很方便。

    此地岸上的地势普遍比较高,因此离开码头就是一路上坡。刘璎发现竟然有两条路,不过他一看就明白了,一条路有石条台阶,这是行人走的,路近又方便。另一条路没有台阶,但是曲折。那是为车辆准备的,可以走独轮车,也可以走马车,方便运输沉重的货物。

    刘璎看了不住地点头赞许,刘亚辰看在眼里,心中踏实多了,他是生怕出错。

    上了坡没多远就是营地了,现在已经有了四排房屋,每一排都是十几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一处营地也是在主岛上,这是因为这边地势更好,宽阔,小岛那边太狭窄。此外刘璎早就有吩咐,说各种建筑工场都要安排在主岛上。

    这些房屋可不是凑合的简易房,而是正经的砖瓦房,防风挡雨也保温,可不是岛上渔民那种四面漏风的木板屋。

    岛上不缺石料和木料,自己还建了砖瓦窑,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成本也不会太高。

    登岛的行程当天是回不去的,至少要住一天,因此刘亚辰已经为刘璎准备了休息的房间。

    刘璎中午吃过饭稍事休息,在刘亚辰的陪同下继续视察。

    刘璎看了砖窑和烧水泥的现场,并且看到这里也安装着动力锯。

    刘璎望着那边的长歧岛对刘亚辰说道:“长歧岛很小,但是封闭机密,普通的工场建筑就不要往那边安排了。但是你要在小岛上选择土地,平整出来,还要修围墙,这个场地准备砌筑冶铁的炉子。我们在岛上也要炼铁,而且是机密的锻铁,所以要安排在那边。”

    刘亚辰:“是,大少爷,我记下了。”

    刘璎说:“蓄水池怎么样了,带我去看看。”

    刘亚辰说:“蓄水池正在施工,还没完成。就在前边不远,大少爷请。”

    他在前边引路,登上一个小山坡就看到了山坡下面的工地,有五六个人正在干活。所用材料都是大块的石头,用水泥砂浆砌筑,结实又防漏。

    这个池子看上去不小,像个小号的游泳池。

    刘璎一边看着一边估算,水池是方形的,边长大约三丈(九米),深度约一丈。核算一下,如果装满了水有两百五十立方米还多,一百多人足够用了。这算的是静态,实际上只要下雨它就能重新装满,可以供给更多的人。

    刘璎看了也很满意,他说道:“其实蓄水池的办法也是权益之计,再大的蓄水池能存多少水?单靠它总会受限制,所以我们治理珍珠湖才是根本之计。但是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不能一下子就十全十美。在珍珠湖工程做完之前还要靠蓄水池。”

    然后刘璎转身对张半仙说道:“张大师,你看这里的地势能打出来甜水井吗?”

    这个风水师看上去有五十岁的光景,满面红光的保养的很好,今日出行他身上还背着一个包,刘璎猜想里边可能是罗盘什么的,总之是风水师们摆弄的物件。

    张半仙手捻胡须四面观望,沉吟一会说道:“大少爷,我看此地的地脉还好,不过眼下还不好断定,还要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

    他的话似乎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

    刘璎再问:“大师你说‘地脉还好’,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有希望?”

    张半仙笑答:“大少爷果然聪慧。不过我还要走几处在看看,还有大少爷您所说的那口苦水井我也要去看看才好。本人向来说话谨慎,不会乱打诳语。”

    要不叫半仙呢?说话的本事都是一套一套的。

    刘璎:“可以,这个岛不大,我们还有半天的时间,可以各处走一走。”

    他自称半仙,刘璎也不知道他实际的本事怎么样?但是刘璎关心的还是水井,有水井才是最终的保险。

    此时打井的技术手段有限,不能打深水井,普通的水井水量不是很大,供水能力有限,但是有水井就有了保险。比如说遇到天灾大旱,天不下雨,储水池、湖泊就指望不上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水井就能起到救急作用,哪怕水质差一点也没关系。

    现代里打井的方法是用钻孔机械,一边往地下钻一边向地下送水管,直到见了水脉为止,可以打得很深。如果能遇到很好的地下水源,就能得到出水量很大的井。

    古代里没这些机械,就只能人工开挖,要挖开一个直径很大的坑,一直到见水源之后再砌筑井壁,回填大坑。这种办法耗费人力,时间长,并且不能开挖的太深,只能找到浅地层的地下水。

    刘璎之所以找来风水师,是因为他认为十几里大的岛应该能打出水井,心中有个盼望。此外,珍珠湖的工程还要张半仙拿出一个总体设计来。

    离开蓄水池后他们向珍珠湖走去,这一段路比较远,有六七里,要走半个多时辰(一个多小时)。这是因为路不好走,也可以说没有路。这里是丘陵地形,树林很多,地上长满了杂草,因此行路难。为了开辟道路刘亚辰还带上几把铁铲,就是铁锹。

    为什么没有路呢?因为没人到这地方来。岛上的原住民都是渔民,他们的生活范围主要是打渔,除了砍柴,很少到处乱走。没有人走的地方当然就没有路。

    这里看到的一些小路,是刘家的人登上岛屿后为了伐木和开采石料才走出一些小路。现在刘璎他们走的就是这样的路,毕竟还是有人走过,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如果是为了行路便利他们应该坐上小帆船,行驶到目的地附近再登岸,那就便捷的多,也免去辛苦。可是这一次有风水师在,他要看地形,看在水的份上大家只好辛苦一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