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68章:全州 阅读设置

第168章:全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朱元璋处理了反叛的朱文正,朱张两家大战再起。

    朱家军兵临张士诚的都城苏州城下,大战在即,此时作为谋士幕僚的刘基向朱元璋建言:他建议对苏州围而不打,让主力部队继续南下,去打杭州。

    朱元璋听从了刘基的建议,由此战火一下子就燃烧到了浙江。

    刘基的建议舍近求远,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和他手下大将们起初都不理解,徐达。常遇春等主要将领都出来劝阻,说刘基是书生只见,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苏州是张士诚的老巢,只要打下苏州,其他地方就不战而降了。

    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下面意见分歧的关键时刻他能选择正确的决策。这是天份,要不然做皇帝的怎么会是他?

    刘基的道理是:如果我们直接攻击苏州,张家在杭州和其他地方的军队就一定会来救援,我们就会面临城里城外多方向的敌人,这种形势就很难攻破苏州。相反,如果我们先攻取杭州和其他边沿地区,苏州的军队是不会出去救援的,这就能够消灭张家的一部分军队,剪除其羽翼,苏州也就孤立了,最后过头来我们再取苏州则容易的多。

    刘基的确足智多谋,说他史上第一智者,名不虚传。

    。。。。。。

    说“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这句话说的是京剧舞台艺术,演员在戏台上转一圈,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到了。

    其实说故事也类似于演戏,上面我们所说的朱张大战,从开春开打,虽然只写了几段,可时间跨度却超过了半年,到朱家军绕过苏州去打杭州已经是初秋季节了。我们的故事还没到那个时间,因此暂时放下朱张之战,继续我们的故事。

    。。。。。。

    展七雄的船队是二月中旬出发的,一路顺利,先到达琉球,也登岸走访几家商铺,都是上次来建立了关系的,也有一些货物进出。然后船队到达了日本国的九州岛,他们停泊了两处:鹿儿岛和长崎,这两处都是九州南端的港口。

    此时的日本国的状况类似于琉球,琉球是三山时代,就是三个小王国。日本国同样处于内部分裂的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北朝”,有两个天皇同时存在。九州岛属于南朝,南朝的天皇叫醍醐天皇。

    展七雄的小小商船队当然与天皇毫无关系,他们连日本的基层官员都接触不到,日本国的南北分裂与他们做生意的商船没有多大的关系。既然如此为什么刘璎对日本国倍加小心呢?

    其实说到底,刘璎防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

    日本国是中国的近邻,朝廷之间有往来,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两国民间来往频繁,民间的交往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就像琉球一样,在日本国的汉人也不少。这些人大多是经商的商人,此时的海商是亦商亦盗,能够把势力扩展到日本国的也绝非普通商人,都是经营了多年的,有根基的,实力雄厚。

    他们在日本国有了根基,手下雇用的当然也是日本人居多。他们船上的水手、打手同样有很多日本人。

    说到此就可以解释在中国沿海骚扰的倭寇了。叫“倭寇”嘛,当然是日本人啦,可也不全是日本人,其中也有不少是中国人雇用的打手,表面看是一群倭寇,实际上不全是日本人,有些倭寇背后的主子是中国人。

    刘璎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倍加小心,如果贸然进入日本国贸易,说不定会触碰哪一个有势力的商人的利益,从而招来仇恨。现在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只有一艘战舰,并且也没有什么绝对优势的武器,靠这点力量还斗不过那些强人,被他们盯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因而闯日本国的商路还为时过早。

    这种利害关系刘璎会告诫展七雄的,展七雄随着他的老主人廖凯也是在海上闯荡多年,也明白这些。因此他的小船队仅仅在日本港口靠岸,补充食品和淡水,水手们下船散散心,见识一下异国的风光。但是不做生意,也就没有利害冲突,就不会惹麻烦。

    海外的这些恶势力大多汇集于日本国,像琉球、朝鲜,还有南洋地区就比较少见。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当地的民风有关,比如琉球和朝鲜的民间与中国大陆上的情况比较类似,可以说民风淳朴,而日本国就不是这个情况了。日本国有个特有的武士阶层,武士的身份是世袭的,他们穷到要饭也不会去找个谋生的职业,就是腰间别着一把武士刀,四处游逛。所谓的武士精神就贯穿了日本国的社会,这是日本所特有的。过细的就不说了,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这样的社会基础就特别适合那些想干点非法生意的人。

    在九州岛的两处港口做暂短停留后,船队转向西北。从九州到高丽已经很近了,只有一天多的行程,船队的目的地是高丽国的全州。

    与琉球国、日本国的分裂局面不同,此时的高丽是统一的王国,国王姓李。李氏王朝延续了很多年,直到近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才灭亡。二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这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全州地区是高丽国南部最主要的平原地区,也是粮食的主产区,其经济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江浙一带。

    全州平原的名字也很有趣,它叫做“湖南平原”。可千万不要误会为中国的湖南,朝鲜的地名很多跟中国是一样的,全州就是,中国也有全州,例子太多,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高丽国多山,平原少。它有三个大平原,最北边的是大同江流域的平原,平壤就在那里。中间部位的是汉江流域,汉城(首尔)就在那里。最大的,也是气候最好的一个就是上面说的湖南平原,它是锦江流域,全州是它的中心。

    展七雄小船队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全州,他们在这里要完成主要的货物交易。

    做生意首先要有个场地,除非是给目的明确的客户送货,可以不需要场地,把货送去就行了。现在的情况是第一次来,那就需要交易的场地,总不能在码头摆地摊吧?何况全州的码头距离全州城还有几十里呢?

    得到场地也有两个办法,比较简便的是找一家合适的代理,他们有现成的商铺,可以陈列出售商品。麻烦一点的是自己建立商铺。

    以后高丽国是经常要来的,那当然是自家的商铺更好,因此还是下功夫建商铺,多耽搁几天也值得。

    在高丽也有不少汉人,展七雄雇用了一位通事(翻译),带上经理等人去了全州城。

    “经理”是什么人?船队出去为的是经商,所以船上有一整套管理货物的人,有总管,类似于商铺里掌柜的,有账房,也有管仓库货物的,可以统称这些人叫经理人。

    还好,运气还不错,他们买到了一处普通的宅院,好在它附带着一块空地,能够扩展院子。缺点就是偏僻一些。展七雄买来是要做铺面的,可这是一处住宅,不在闹市,但是有场地就比没有强,将就吧。

    暂时改建一下,把临街的院子改做铺面,在本地人中招收伙计,同时去找官府办理印信执事(执照)。

    其实官府的许可就是收税,只要纳税交钱就什么都好办。

    好酒不怕巷子深,他们带来的货物好,同时让船上的水手们临时充当伙计,到热闹的商业区去宣传,就是撒传单。

    传单当然要写高丽文字,其实汉字在高丽同样通用。汉字和高丽文字的区别是:精通汉字的是精英阶层,高丽自己的文字被更多普通人使用的。朝鲜文字的正式名称叫做“训民正音”,它实质上是拼音文字,只不过写成类似汉字的样子。

    商铺的大掌柜的人选是早就准备好的,叫姚谦,他要留下来主持这里的生意。

    刘家放到外地的经理人员不少,像姚谦这样放到国外的还是头一份。在外面任职的人一是要定期轮换,二是可以带家眷。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派到外面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在全州的商铺里刘家人只有姚谦一个,其余的大小伙计都是雇用本地人,现在已经招来两个了。本地人里上过学的都懂汉语,区别是程度不同,他们招收伙计当然要选懂得汉语的。传单就是让他们写的,不过是罗列商品,指明商铺的位置,当然不会有现代印刷的宣传品那么漂亮,管用就行。

    卖货的情况还算好,这有两个因素:首先是全州地区经济发达,是高丽主要的农业区,因此人口众多,购买力很强,相对于琉球而言是天地之别。第二个因素就是货物好,特别是以锻铁为招牌的铁器,很受欢迎。

    他们带来的大宗货物首先是有特色的铁器、工具、农具,性能好,质量好,特别是铁铲,很快就成了热门货。此外还有布匹、丝绸、瓷器,也有从琉球采购的香料。

    贸易嘛,卖出货物还要采买当地特产,有卖也有买。

    商铺掌柜的姚谦向展七雄进言:“展爷,此地的稻米便宜,而且比我们那里的米好吃,小的以为我们可以大量采购带回去定会卖得好价钱。”

    其实不用他说,刘璎早就提醒过,高丽和日本国的稻米都很好,贩运到大陆来都是上等货。特别是大陆上多年的战乱造成的粮荒,就更需要进口粮食。

    就这样,他们船舱里都装满了稻米,当然也会有其他特产带回来。比如出产于日本海的特色鱼虾,有名的高丽参和药材等等。高丽人的碗筷都是铜的,这是因为那里铜矿多,这些铜制的物品也便宜,当然也会采购一些。

    还有就是赚取的银两了。

    与琉球相比高丽与中国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大宗的银两可以直接使用银票了,银票携带特别方便。

    展七雄的船队满载而归。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