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77章:自己造大炮 阅读设置

第177章:自己造大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当刘璎知道了这次海盗行为的主使人是郑丰河之后,还是理智地决定要隐忍,现在自己还弱小,为了争取平稳发展的环境只能先把这件事压下来,避免公开的决斗。

    刘璎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展七雄也终于懂得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说:“我懂得了您的意思,这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展七雄又说道:“大少爷,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我们委托郑家向阿拉伯人买大炮,除了买来那四门不太理想的,一直没有下文。这是不是郑家的故意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我找错了人,这个错还在于我。想来是误了您的事,我有错,请您责罚!”

    说着起身又要下跪,被刘璎一把拉住。

    刘璎说:“你想到哪儿去了?这怎么能怪你呢?不经此事谁能知道郑丰河的狼子野心呢?你不要这么想。事情是你办的,决策的是我。所以就不要说责任了,现在需要的是今后怎么办?

    “采买大炮还要继续,他们送来咱们就收,但是不要指望他们了。我想还是自己造吧。从前我们的炼铁场都在大陆上,怎么敢铸造大炮呢?被官府知道了那还了得?可是现在咱们在岛上有炼铁场了,完全可以自己造。我们有锻铁,也可以想办法炼钢,铸造大炮也未必那么难。”

    展七雄一听高兴了,他说:“在您面前没难事,我相信一定能造出来,而且会是最好的炮。”

    刘璎说道:“等你回北竿岛的时候你女儿也满月了,可以把他们带过去你也方便。那边的宅子准备好了吗?还需要什么尽管对我说。”

    展七雄:“谢谢大少爷关照,那边的宅院早就准备好了,这一次回来我是打算接他们过去的。”

    刘璎:“还有一件事,你这几天也要想一想,有所准备。你们对这一次作战要做个总结,哪里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都要仔细回想一下,有错误和吃亏是难免的,但是不能犯重复的错误,同样的亏不能一再的吃。只有不断的反省才能少犯错越做越好。还有对下属兵丁们,有功劳的要奖赏,有错的要惩罚,受伤和死亡的要抚恤,在奖惩抚恤上咱们都有规矩,按规矩办。如果发现规矩有不合适的,可以告诉我,咱们商量着修改。”

    展七雄:“是,您说的我记住了,我回去就办。说到奖惩有件事值得一提:我们遭遇海盗的那天正好下雨,虎蹲炮的炮手为了护着药捻,用衣服包裹着炮,这就使得炮随时可以打响,这个兵丁就应该得重赏。”

    刘璎:“有这事?是应该重赏。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我,火炮的点火机构应该做防雨的改进。

    “好了,事情还很多,今天就到这吧。你和你的女儿还没见面呢?赶紧回家吧。这两天你就筹办一下,好好给你女儿张罗个满月酒。”

    展七雄:“谢大少爷了!我一定准备好酒,到时候您可要赏光啊。”

    展七雄辞退出来,兴冲冲地走了,此时回家真是归心似箭。刘璎的宅子到他家都不远,他很快就到了自己的家,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亲都亲不够,全家团聚也是其乐融融。此时甚至他会想,要是个儿子多好啊!重男轻女是意识不光是在古代,现代里也是这样,也许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吧。

    。。。。。。

    送走了展七雄,大炮的事情还在脑子里纠结。既然郑丰河可以袭击自己的船队,就难怪从他手里买不来好大炮。现在有了北竿岛上的基地,也就不需要顾虑官府了,完全可以自己造大炮。当然也不能太张扬,造自己用的就可以了,绝不敢对外卖大炮。

    对于制造火炮他早就有预想的。具备现代人的知识,设计性能更好的火炮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必须要适应现在的制造能力才有可能实现,难度也就在这里。

    在现有的制造水平之下,刘璎设想造两种火炮,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把难点分解开来的办法。第一种就是模仿现在火炮的基本结构,原则上没有大的变化,只做适当的改进。采用老办法来制造大口径火炮,并且是射程更远的大炮。在历史上这种炮有个名字叫“红衣大炮”,也叫“红夷大炮”。

    这两个名字都有道理可以解释。

    因为大炮很珍贵,在礼仪的场合往往会用红绸子扎在炮筒子上,像是穿了红色的衣服,所以叫做红衣大炮。

    又因为性能比较好的这种大炮都是来自西方,古代人把其他民族都视作“蛮夷”,最早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多数是红色的头发,所以就被称作“红夷”,那么西方人的炮就叫“红夷大炮”了。也有叫佛朗机大炮的,佛朗机是对西方人的统称。

    刘璎现在就想制造这种炮,因为它适合现在的制造水平,容易实现。

    这种炮可以用在船上,也可以用在陆地上。它口径大,弹丸大,威力就大,射程也是此时最远的,好的可以达到五里(2500米)以上。这个射程此时的红衣大炮应该能达到的,但是平时还见不到这么好的炮,一般射程两里就不错了。

    对这种大炮刘璎也有改进的想法,主要的有三点:第一是要防雨,尽量做到风雨不误,都能打响。第二是轻便一些,炮架子,轮子都灵活一些,便于运动。因为这时候的大炮没有后坐力的缓冲装置,每次开炮后,大炮都会向后移动,这就需要人力使大炮复位。因此,运动灵活就可以提高射击速度。第三是炮膛的尾部是用另一个部件封堵,这是为方便加工炮膛,两端通透的炮膛比一端封死的要容易加工,这个道理是很显然的。

    除了大口径火炮,刘璎还设想制造一种小口径火炮,它的口径要小,可以是一寸(33毫米)口径。这是为了追求射击的准确度,只要能打得准,炮弹可以小一点,射程也可以近一点。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此时的大炮完全没有瞄准机构,就是约摸着打,完全凭炮手的感觉和技巧,对于范围比较大的目标没问题,可是比较精确的目标就很难命中。就比如海战,看远处的船只目标就很小,打出去几十发炮弹也难得命中一发。此时的海上炮战,看着打得热闹,实际上很难命中。命中了是蒙的,打不准才正常。

    因此刘璎才想到,准确度才是关键,能够确实无误地给敌人以打击才是最有价值的。现在大炮用于海战,实际上吓唬人的成分居多。

    比如说,在一里(500米)以内的近距离上,需要打掉敌人的一门火炮,或者打掉驾驶舱,风帆等等目标,只要指挥官下令,立即就能够实现。这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呢?如果做到了,在当前来说就是天下无敌!

    之所以选择小口径,也不要求更远的射程,这些降低要求的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工业水平实在太差,只有让各种机构都小一点才会极大地降低制造难度。

    还有一个材质选择的问题,小口径炮必须用钢,当然对此时的钢不能要求太高,比铸铁好就行了。对于大口径的炮选择用钢还是有难度,次之可以选择用球墨铸铁。如何决定还要到炼铁场看看再说。

    大方向确定了,刘璎立刻动手,开始设计画图、并且考虑冶炼场里需要改进和需要增加的设备。

    制造这种炮的关键是需要加工炮膛。这个年代里所有的大炮的炮膛,火铳的枪膛,都没有经过加工,仅仅是手工打磨而已。

    为此就要设计出眼下可以实现的加工方法,用现代的概念说,就是需要“镗床”,当然是极简陋的那种。

    具有现代知识的刘璎知道,在机械加工的设备中,车床通用性最强,用途最广泛。现在既然要造机床,车床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者也不要吃惊,古代里很早以前就有车床,这并不是神秘了不得的。比如说,家里用的擀面轴,木制家具里的圆柱形部件,小孩子玩的圆形木制玩具等等,那都是车床加工的。只不过古代的车床太简陋,现代人看到了也不会认为那是机械加工的机床,但是,这种工具它的确就叫“车床”。

    为了打消读者疑虑,我们就说说最简单的车床,它是什么样子的?

    两端有两个顶尖顶着一个圆木棒,一条皮绳子缠绕在木棒上,用手或脚拉动皮绳子那木料就转动。在木料前方有个托架,手拿一把刀,依靠在托架上,可以切削木料。

    看懂了吗?这就是车床,古代里就有的,并且它实实在在的就叫车床。

    刘家现在制造独轮车的车轴时就使用了这种最简单的车床,它只是让工件(独轮车的车轴)转动起来,没有刀具,用手工打磨。虽然很费工,却也能做出很规矩的车轴。

    再举个例子:做瓷器的作坊里,碗、瓶子等坯胎的加工就是车床的原理,它简单到了只有一个转盘,上边放一坨泥。

    我们在这里给车床做个科学的定义:原材料(木料、铁料)可以旋转起来,被托架上的刀切削加工。这就是车床。

    同样可以定义“镗床”:原材料固定不动,切削的刀是旋转的,这就是镗床。

    有机床就需要动力,电力不用想,绝对不会有的。

    古人的这些“机床”动力是什么呢?就是人力,用手拉,用脚踹,因而提供的动力都很小。也有动力更大的,比如水车磨坊,利用流水的力量可以带动石磨加工粮食。

    刘璎的机床使用什么动力呢?

    用畜力笨一些也可以考虑,水力就不用想了,因为海岛上缺水。刘璎想到最好的是风力,海岛上不缺风,那个季节都有风。利用风力的办法就是风车。中国古代也有风车,只要刘璎需要,去寻找懂得制造风车的工匠就可以了。世界上利用风车最多的是欧洲的荷兰,那个国家里到处都有风车,现代里依然如是。

    风车的动力也不小,一般的说,一个风车驱动一两台简易机床还是够用的。

    按照预想的方案要寻找相应的工匠,有造风车的,还有木匠、铁匠等等,给这些人交代清楚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把他们送去北竿岛做好准备工作。

    这一套生产的方案大体上就确定下来了,该做的准备工作也做了,他要再次去北竿岛一次,尽快造出自己的大炮。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