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03章:打靶 阅读设置

第203章:打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神机炮的射程测试竟然有2500米远,按刘璎的设想,能有三里远的射程就够用了,这个结果超预期的好。

    不过对于神机炮来说,远距离射击没什么效果,因为它的炮弹威力太小,如果打不准,盲目射击的确意义不大。

    不过既然射程远,那么直线瞄准的有效打击的距离也就比预期的远了。刘璎对这个炮的设想就是在一里地(500米)的距离上能准确击中目标,这就能解决大问题,现在估计能比这个距离更远。这样的性能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超级武器。

    说到准确度应该说明一点,炮的准星照门最初是根据炮膛设置的,没什么测量仪器,就是目视调整,最终还要在实弹射击中校正,现在的实验就是校正的过程。因此,开始的几炮是打不准的,在校正过程中会越打越准。在现代里的测量仪器很好了,可是枪炮出厂前同样需要校正。

    刘璎把钟靖安找来说道:“下面打靶就用炮管最长的那一门炮,那个炮没问题吧?”

    钟靖安:“回大少爷的话,三门炮都好好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刘璎:“那就好,就用这一门炮打靶。”

    在刚才的测试中既然一米四炮管的炮正常,没有损坏,就说明它经受住了考验。刘璎的意思就是选择了这个炮管,短炮管都淘汰了。

    靶子早就立在前方了,立在一个山坡前面,距离一里(500米),这是刘璎期望的有效距离。按现在的海战水平,大炮在这个距离上才比较有效,但是命中率极低,完全靠运气。

    因为预期会打得很准,所以靶子不大,是三尺见方,画上两个圆圈,正中有个红点。此时的人们都认识这叫靶子,因为射箭的靶子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箭靶比较小,距离只有五十米左右。

    距离不远,不用望远镜也看得很清楚,但是有望远镜的人还是端着望远镜看。

    在众人的观望中炮打响了,刘璎在望远镜中看得清楚,靶子完好无损,那就是脱靶了。别人可能失望,刘璎知道这很正常,因为现在是校正的时候。

    有报靶的观察哨打旗语报告。其实这么近的距离人们都能看到,在靶子右方能看到炮弹激起的灰尘,那就是偏右了。炮手会据此调整准星。

    第二炮还是没中,靶子后方的山坡上激起尘埃,又打高了。

    每一炮的间隔时间都比较长,那是在校正。

    果然不负众望,第三炮命中。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命中的是靶心边沿。

    就这样反复炮击,打到第七炮的时候终于命中了靶心。因为距离不远,靶子上的窟窿大,所有人都能看到,于是就有人欢呼起来。

    刘璎知道,从现在起,后面的几炮才是关键。

    刘璎再次发出指令叫停。他命令换靶,撤掉原来的靶,一排树立起来三个新的靶子,按顺序,每个靶打一炮。

    有人似乎看懂了,知道这时候才是最关键的,都紧张地等待炮声。

    在人们紧张的期待中,炮声响了。

    刘璎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楚,第一个靶子被打个窟窿,距离靶心很近,按现代标准说,总有七八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围观的人们已经欢呼起来。现代人喜欢鼓掌,古人习惯于叫好,就是大声喊:“好!”这说明众人都看到了。

    欢呼声尚未平复,又是一声炮响,引来了更大的欢呼声,不少人都跳起来了。第二个靶子击中点接近靶心。

    刘诠放下望远镜对刘璎说:“大侄子,这炮真是神了,百发百中!不愧叫神机炮。”

    刘璎说:“先别说话,看下一个。”

    话音未落,第三声炮响,第三个靶子正中靶心,太漂亮了!

    刘璎放下望远镜,他的心踏实了,预想的结果实现了。

    为什么能打这么准,这是有道理的,不是乱吹牛。

    第一个原因是炮管在机械构成的架子上,不是用手端着的步枪,只要机构灵活,能够稳定地调节,瞄准了的炮管是不会乱动的。只要炮手瞄得准,就一定打得准。

    第二个原因是准星是网状的十字线,便于掌握,并且准星照门之间距离远。炮管一米四,准星和照门之间也是这个距离。这就类似于瞄准镜的效果了。

    可是这个炮在船上用效果会差一些,因为船只总有晃动,就不如放在地面上打得准。炮口的小小抖动都会造成误差,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是打靶的第一阶段,接下来打第二个靶位,也是事前准备好的,距离是一里半(750米)。靶子是一样的,只树立着一个。

    还是这门炮,连打三炮,第一炮脱靶,后面两炮命中。当然没打到靶心,这成绩已经很好了。

    刘璎知道,打出去的炮弹在短距离上是直线,超过一定距离后,炮弹速度有所下降,弹道就弯曲了,这就需要按距离修整准星。准星上不是有同心圆吗?它们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按原计划,打靶到此为止。可是刘璎告诉钟靖安,在两里的距离上设立第三个靶位,再打一次。刘璎的目的是要检验1000米的距离上效果如何?

    结果是:三发炮弹只命中一发。

    如果按红衣大炮的情况,在一里的距离打三尺大小的靶子,恐怕三十发炮弹也打不中。所以说三发能命中一发已经是非常好了。

    。。。。。。

    测试完毕,火炮装车回营。

    今天测试的结果非常好,刘璎非常满意。刘诠等人难得看到这么好的炮,他们更是兴奋。众人步行回家,一路上欢声笑语。

    刘诠的手上还拿了一个炮弹头,炮弹不大,分量也不太重,加工的很精致,他爱不释手,就拿了一个在手中把玩。

    众人兴奋,都在说笑。在这群人的后部有个声音说道:“你们都高兴,可是你们知道吗?不计算那几门炮,光是今天打出去的炮弹可是值小二百两银子啊!”

    “啊?”众人惊讶。

    大家说话声音都大,走在前面的刘诠、刘璎等人也听到了。听声音刘璎知道这是韩宝贵说的,韩宝贵是炼铁厂的管事,炮弹厂也归他管。今天有头有脸的都来了,韩宝贵算是相关人员,当然也来了。

    刘诠看看手中的炮弹问道:“大侄子,这炮弹看着是好,今天打了多少?怎么说二百两呢?”

    刘璎看了他一眼,有点不可理解。印象中他也不关心银钱的事,今天怎么斤斤计较起来了呢?看人不可看表象,三叔也会计较经济了。

    刘璎回身说道:“韩宝贵,你过来。”

    待韩宝贵来到前边,刘璎问:“你说说,这个炮弹的制造费用是多少?”

    其实韩宝贵对刘璎说过,他知道的,今天是故意问,是给刘诠听的。

    韩宝贵:“回大少爷的话,我们算过,大约合五两银子吧?今天带来两箱炮弹,每箱二十个,还剩五个。新红衣大炮的炮弹成本低一些,合一两一个。”

    刘诠吃惊了:“啊!有这么贵?那今天带来两箱就是四十个,哦,消耗了三十四个炮弹,合。。。。。。合一百七十两银子了。”

    是啊,还剩五个,他手上还拿着一个,可不是打出去34个吗?

    刘诠:“也是不小的数啊!不过呢,在战场上把仗打赢了,这点银子也不算什么,值了!”

    刘璎:“三叔说的太对了,战场上输赢不光是钱财,更是人命啊!只要能打赢,这点银子算什么?”

    “哈哈!”刘诠笑了,这才露出他爽朗的本色。

    军火消耗钱财,如果没有海外贸易的支撑,刘家很难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众人议论纷纷地说着话,展七雄应该是最兴奋的一个,因为他最清楚这个神机炮的重要性,这样的炮装在船上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了,日后,他展七雄就是八面的威风。

    他走在刘璎的身边,很兴奋却一直没说话,那是因为有刘诠在,在主人们面前他要注意分寸,不能随便插言。

    众人说说笑笑的很热闹,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没有在明面上表达,那就是对大少爷都是从心里崇敬,觉得他的本事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查找阅读。)

    经过测试,神机炮就定型了,确定炮管长度为一米四,算下来倍径是42,按现代标准刚刚够加农炮。

    按照测试发现的问题,有几处要修改,然后就可以投入生产了,首批造十门神机炮应该够用了。按现在的加工能力一个月可以制造出三门炮,下一次船队出海就能用上了。

    神机炮的作用不光是在船上,对于海岛的保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的环岛公路正在建设中,用马车拉着神机炮和新红衣大炮,可以随时运动到岛屿的任意地点对来犯者炮击。

    刘璎还给了郎狗窝一个任务,他拿出早先画好的一种开花弹的原理图形,让郎狗窝研究制造。这种炮弹的性能就接近于现代的炮弹了,炮弹落地撞击就爆炸,而不是火药捻延时引爆。

    刘璎提示郎狗窝说:“见过小孩玩的摔炮吗?就是摔到地上就炸响的鞭炮。”

    郎狗窝说:“我知道,那是火药里掺了沙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沙子和火药摩擦出火星,火药就爆炸了。”

    刘璎:“对,就是这样原理。你要实验的是,这种火药装到炮弹里边,人力去摔它,它不能爆炸,可是用铁锤撞击炮弹头部才能爆炸。懂了没有?这是为了安全,这种炮弹不能轻轻一碰就爆炸了,那不行。可是打出去的炮弹落地就要爆炸。你看这图上画的:炮弹的头部是可以压缩的,当炮弹落地时,弹头挤压里面的火药,火药就爆炸了。”

    郎狗窝:“大少爷,我懂了,您放心,我一定能造出开花弹。”

    刘璎又嘱咐说道:“摆弄火药,安全第一,每一次实验都要先想好了安全办法,不能马虎出错,出错就是人命啊!”

    “是,我记下了。”

    这种开花弹的个头比原来的炮弹长很多,成了长圆柱形,已经是现代炮弹头的样子了。扩大体积这是为了多装火药,增加爆炸威力。可是即便如此,它的爆炸力也赶不上手榴弹,这是黑火药的缺点,爆炸力小。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