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17章:大圆 阅读设置

第217章:大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因为买地,到马祖岛勘察的王书办关注到了北竿岛,这件事引起刘璎的警觉。即便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等军阀们把仗打完了,建立了新朝,福州就会有新官员上任,到那个时候恐怕就会有官员想过来看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马祖列岛的事业蒸蒸日上,难免会名声在外,那么官府无论是想多收税还是存什么别的心思,他们都有可能来。到那时咱们怎么办?直接翻脸拒绝吗?刘家可是还有一大家子人呢?还有做官的老太爷,哪能不管不顾呢?

    居安思危,按刘诠的说法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刘诠问:“咱们现在都躲到海岛上了,还能去哪儿呢?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中国人是大陆性的民族,没有海洋的眼光,秀才书生,只知道有中国,疆土之外则是蛮夷,对海外完全没有认识,前面说的台湾就是实例。所以刘诠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此时人们的普遍认识。

    刘璎说道:“这可不然,远的不说,三叔可知道大圆?”

    “大圆?没听说过。”

    “澎湖应该知道吧?”

    “那当然了,澎湖出水产,还有香料,属于福建的一个县。据说在大海上很远的地方。”

    刘璎:“也不是很远,从厦门说不过300里,普通的船用不了一天就到了。”

    他说的是普通船只,如果用比较好的帆船,比如苍龙号,三四个时辰(约7个小时)就到了。

    刘璎继续说道:“从澎湖到大圆不足一百里,已经很近了。”

    刘诠:“哦,以前没听说,你说了才知道。”

    刘璎:“大圆是个很大的岛屿,虽说岛上人口稀少,可是它地域面积很大,相当于浙江的一半,所以算下来人也不少。从种族来说,那里有咱们的同胞华人,但是人不多,更多的是土著民族,也可以叫番人蛮夷。”

    他说大圆相当于浙江的一半有些夸张,严格的计算是35%。

    台湾的土著,现代里统称为高山族,从种族看属于南洋地区的马来人种,语言上接近于菲律宾的马来人,当然会有很多分支,语言和族群都有很多支系。

    总之此时的台湾岛上人口非常稀少,基本上没有成规模的集镇。

    说没有成规模的城镇的断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和推理:

    先假定那里存在一定规模的城镇,比如像吕宋岛上的马尼拉城,那就会有它的文化,也会与大陆有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城镇的名称也会流传于大陆,比如大陆上知道马尼拉的就不少。

    但是,实际上此时大陆的人对台湾岛一无所知,没有那里的某个人物的记录,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镇的名称流传于世。因此就可以反向推论:此时的台湾岛上没有成规模的城镇,没有形成类似大陆上的汉文化或其他什么文化。

    事实上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先后来到台湾岛,最早的城镇是殖民者建立的。现在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到来,当然也就没有西方殖民者,也没有他们建立的城镇。

    整个台湾岛上连一个城镇都没有,那就是一种蛮荒状态。来自大陆的华人,如果是种地的农民,最多能形成小村落。如果是渔民,则像马祖岛上的小渔村。

    这就是眼下台湾岛的状况。

    。。。。。。

    听刘璎描述大圆的基本情况,刘诠感到很吃惊,他说:“大圆有这么大吗?你说的这些可有根据?”

    他不相信,只是没好意思说刘璎在胡说。

    这一下刘璎为难了,真是后悔不该说这些,虽然这都是真实的,但是超出了此时人们的认知水平。

    刘璎想了想说道:“三叔应该知道我去过澎湖,并且是往返两次。第二次到澎湖的时候,我所在的船只因为遭遇风暴和海战而严重损坏,因而在澎湖修船,在哪儿停留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澎湖距离大圆很近,我多次遇见大圆岛上的人,他们卖出自己的土产,买回布匹、瓷器等生活用品。出于好奇,我问过他们生活的情况,因而对大圆略知一二。当然这些也是道听途说,或许那些大圆的人胡乱吹牛也不一定。”

    唉,编谎言也是技术活,搞不好就是漏洞百出。好在他确实有这个经历,对家里人也多次说过,大体上他们都知道。

    刘诠没去过澎湖,他当然是没法分辨刘璎的谎言。

    刘璎不能再纠缠这些事,说多了“谎言”就更不好圆谎了。因此他继续说道:“反正大圆岛不远,咱们有船队,明年三月后,两艘新的苍龙级的战舰又下水了,我们就有了强大的舰队,就可以到大圆去考察,到那儿亲眼见识一番,看看那儿到底怎么样不就行了。”

    刘诠一听来了兴趣,他毕竟还年轻,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这种探险的事,当然会刺激他的神经。

    “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是好是坏看个究竟。”

    刘诠兴奋了好一阵子,可他又想起来什么,他问:“咱们在这儿买了这么多的土地,还有这么多的产业,难道都放弃了不成?”

    刘璎答道:“哪能呢?当初咱们为什么在马祖岛买地?还不是为了建纺织厂吗?顺带着垦荒,种菜种粮。假如大圆岛很好,可以迁移,那么凡是朝廷忌讳的工厂都迁移到大圆,这里就剩下纺织厂和庄户。北竿岛的南湾和北湾是优良港口,可以停泊商船,做海外贸易。这些产业都不犯忌讳,朝廷没理由质疑咱刘家。”

    赚钱多、利润高的产业朝廷都要设法垄断,盐铁专卖就是这么来的,绝对不是为了保证民生,就是为了钱。自古纺织业都很重要,但是它没有暴利,所以就像耕地种庄稼一样都是老百姓经营。在纺织业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朝廷设有专门管理的衙门,但是不会禁止民间经营。

    很多人都读过红楼梦,也知道其作者曹雪芹的祖辈就是江宁织造衙门的官。这个织造衙门就是管理纺织业的,类似的还有管理陶瓷业的衙门,但是从来就没有禁止民间经营。

    所以,刘家在马祖岛上经营纺织业,只要照章纳税就绝对不会有问题。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查找阅读。)

    刘谨亲自答应过的,给刘璎送来制造纺织机的工匠已经来了,今天到了北竿岛,一共有三人,其中两人是亲兄弟,另一个是堂兄弟,都是手艺很好的工匠。他们不是刘家的家奴,是自由人,是在刘家干了多年的。

    这是刘璎准备发展纺织业的技术人才,计划是宏大的,不知道这三个人能不能胜任。

    刘亚辰给他们安排好住所之后,刘璎召见了他们。

    这三个人穿衣都是短打扮,显然是干活的人。看他们的样子都不到三十岁,都是年轻力壮的。

    这三个人也是头一回见到大少爷,他们看到的还是个少年,可是他们也知道的,这个少年就是这里的当家人。

    头一次见面,礼节很正规,三人都恭恭敬敬地弯腰作揖,口说:“见过大少爷,给大少爷问安!”。

    他们不是家奴,用不着下跪。

    “好!你们请坐把。哦,我问你们,可识字会写字吗?”

    三个人互相看一眼,说:“回大少爷的话,会。”

    “那就好。请你们都做到桌子前面来。”

    刘璎说着就站起来,并拿来笔墨和纸,放在桌子上。

    室内摆放的都是八仙桌,就是四四方方的那种桌子,吃饭的时候周围可以坐八个人,所以叫八仙桌。一般都是一面靠墙摆放,左右有太师椅。

    刘璎站起来,是让出一个座位,这样,桌子三面正好做三个人。

    他们见大少爷站着,这是要他们写字,所以都忐忑不安地坐下来。

    刘璎说:“别紧张,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哦,都会写自己的名字吧?先写名字。”

    几个人明显松了一口气,就算是文盲一般也会写自己的名字。只见他们用笔沾墨写字,除了一个人的字还可以,其他两人的字都不好看,显然是没上过学。

    刘璎站在旁边看,写的好一点的叫方继先,另一个叫方继良,这是方继先的弟弟了,最后一个叫方立忠。

    刘璎一边看一边念,他们都口中称:是。

    刘璎说:“都会写字就好。下面再写百家姓的头一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他们又低头写字,这一次叫方立忠的漏了“郑”字不会写。古代人都是繁体字,繁体的“郑”字笔画多。刘璎看他头上冒汗了。

    刘璎说道;“没关系,不会的字空出来。”

    看着都写完了,刘璎说:“再写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三字经的头一句。几个人还不错,都写下来了。

    在古代,不上学的人也可以识字,识字的教材就是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比较通俗的是前两个,绝大多数都是用它们做识字课本。千字文就高雅一些了,一般是正经学堂里的识字课程。刘璎考的都是最简单的,也没指望它们有多大的学问,会写字就行了。

    看写字显然方继先优秀一些,刘璎问了一句,果然他上过一年学。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