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27章:又一年 阅读设置

第227章:又一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12月11日船队回到北竿岛,他们出发的日期是11月22日,总共用了二十天,是耗时最少的一次。能够赶在年前回来,实现了原来的设想,皆大欢喜。

    船队能及时赶回来刘璎也很高兴,他和三叔正准备回南田老家过年,船队回来又会有丰厚的收益了,银钱上再不用愁。

    当然刘璎最关心的还是铁矿石,刘璎年纪不大,可是办矿场上经历已经很老道了,看矿石品位也不是外行。因此看到他们带回来的铁矿石很满意,在武夷山区里各处矿场都没有这么好的矿石。

    这就为北竿岛炼铁厂提供了原料,并且避开了使用大陆的矿石,避开了官府才是最重要的。在盐铁专卖制度下,朝廷绝不能允许私家的钢铁业做大。现在炼铁厂在岛屿上,矿石来源于海外,这就摆脱了官府的控制和束缚,可以放开手发展壮大。

    可是海岛也感觉不是彻底安全,毕竟离大陆太近。因此刘璎的眼界又转向大圆(台湾),他准备把自己创建的工业转移的台湾,这就更远离朝廷了,更安全。按原本的历史,起码要两三百年之后台湾才被朝廷控制,如果还按照历史的走向,两三百年足够长了。

    刘璎对展七雄说:“按你所说,清津在金人的控制之下,并且他们的统治管理很粗糙,对于矿场、炼铁没有什么限制,这对于我们取用那里的矿石提供了便利。我们无论是自己采矿还是收购矿石,只要在金钱上应付好那里的佐领府就可以了。到年后你们再去一次清津,在那里建仓库,建码头,如果能买到一个矿场更好了,可以自己采矿。

    “你们在日本海打掉一个海盗团伙,按你所说还是那里最大的一伙,这就能安宁一阵子。这一次海战也是对我们新火炮的检验,实际效果很好,不过也要在实战中发现不足,提供改进的意见,让我们的火炮越来越好。”

    一提到海战,展七雄就兴奋起来,他说:“咱们这两种新炮太厉害了,眼下就是天下无敌。特别是神机炮,太神奇了,指哪儿打哪儿,弹无虚发。要说缺点就是威力小了一点,对付小船也不能一炮击沉,两三炮也不一定能击沉。要是咱们的新红衣大炮也能打这么准就更好了,大炮弹威力大,就是大船也经不住它一发炮弹。”

    神机炮弹威力小的主要原因是黑火药,如果是黄火药或者更好的硝酸铵炸药,那威力就够用了,可遗憾的是现在除了黑火药没有其他火药。众所周知,黄火药是诺贝尔发明的。刘璎不是万能的,对化工他是外行。他只知道现代那么多品种的火药都是化合物,是化工产品,他自认为没有诺贝尔的水平。

    除了火药,比较现实的改进要点是击发药,就是俗话说的底火。没有击发药就不能像现代的炮弹那样,用撞针撞击炮弹的底火,点燃火药,发射炮弹,还要用老办法,用点火盒子。

    既然黄火药搞不出来,击发药能搞出来吗?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历史上在黄火药被发明之前,西方人就做出了“燧发枪”,进而做出了叫做“铜帽”的击发点火装置。所以刘璎知道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一个实例就是在刘璎的指导下,郎狗窝不是实验出击发药了吗?那是刘璎想出来的土办法,就是小孩玩的“摔炮”的原理。郎狗窝实验成功了,装在了开花弹的弹头上,让炮弹落地就爆炸。老的开花弹发射之前要点火的,或者发射的时候自动点燃药捻,药捻燃尽就爆炸。

    但是郎狗窝做出来的“击发药”不能用于发射炮弹的底火,原因是底火很小,是装在一个很小的铜制的容器内,俗称“铜帽”,就是炮弹、子弹壳尾部圆心上那个小小的圆形铜帽,里边的火药很少一点,纯度高,点火效率高。

    如果能够做出“铜帽”,所有的火炮,还有火铳,都不需要点火了,只要装上铜帽,就可以采用撞针机构击发,那就离现代的炮弹、枪弹不远了。

    黄火药做不出来,但是经过努力,也许能做出铜帽。

    。。。。。。

    不管怎么说,苍龙号上的火炮已经极大地领先这个时代了了,也就是展七雄所说的“天下无敌”!

    说到海盗,展七雄想到了俘虏,他问道:“大少爷,那个俘虏怎么处置啊?”

    刘璎问道:“哦,俘虏,他叫什么来着?”

    刘璎忘记了刚说过的名字。

    展七雄:“回您的话,此人名叫毕伍泽。”

    刘璎:“你说他有个高丽人的妻子,这事可查访了?”

    “是全州商铺姚掌柜的派人查的,他们查实了,毕伍泽没说谎,因此我让姚掌柜的接济了她。”

    刘璎:“哦,按你刚才所说,这个人还算老实,他与郑家没有瓜葛。他有了这一次的经历,也与日本人结了怨,他不会再与日本人搞到一起了。这个人就不要再关押了,他要是想去高丽就送他去。想留下来我们也可以收留,此人倒是个有用之才。”

    刘璎没有继续说,他是想到了清津,那里需要一个主事的人。可是这需要他自愿留下来,愿意为刘家效力才行。刘璎可不想强人所难,心甘情愿才好。

    。。。。。。

    这一段时间刘璎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南竿岛(马祖岛)的建设上了,因此刘亚东成了刘璎府上的常客,每三五天他总会来禀报和请示。

    南竿岛的重心是纺织业,如果夸张地说,纺织业关乎中国的未来,或许能早一步迎来社会经济的一个大发展呢?

    当前南竿岛上的事物有三个重点:一是厂区厂房的布局和建筑;二是以方氏兄弟为骨干的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三是尽量多的从大陆引进移民。

    工厂能够开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预计至少要一年吧?移民来到岛上可以先做农民,刘亚东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垦的土地,移民来了就可以垦荒种地,这些农民和他们的子弟就是将来纺织厂里的工人。

    年关逼近,按照惯例,刘诠和刘璎都要回老家过年。可刘诠的媳妇面临生产,她是回不去的,所以今年回老家的还是刘诠刘璎叔侄二人。忙碌中也要为回家做准备。

    现在刘家的船多了,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刘璎选择了一艘做北竿岛交通的船。这艘船的好处是有个客舱,乘坐舒服,它有200料,可以近海航行,也可以在内河航行,从福州一直到南田老家都不需要换船。

    浙江以南已经是朱家的天下了,市面上稳定太平,只带几个护卫,带一门虎蹲炮就足够了,带太多的武装反而扎眼。展七雄坚持要用苍龙号保驾送一程,毕竟有一段海路,防患于未然也是必要的。

    该带的货物礼品都装了船舱。临近年关之前,十二月二十日,刘诠和刘璎启程回老家过年。

    。。。。。。

    这一带地面总算进入了和平时期,他们回乡的一路上都能感觉到繁华,年前的南田小镇也呈现出热闹喜庆的景象。

    他们到了家里才知道,过年也不安静,打打停停的内战又激烈起来,只是没有波及到浙江而已。张士诚被朱元璋围困于苏州城(此时叫平江),攻防战打的正热闹。

    刘家的情报消息都掌握在家主刘谨的手里,所以刘璎回到家里能够知道更多的消息。

    此时正是朱元璋最强大的时候,军队很多,号称百万。当然实际上没那么多,也就是二三十万。朱元璋知道这是最后一战,打下苏州城,天下就到手了,就该坐龙椅了。所以他把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到苏州城下,把苏州城围个水泄不通。

    苏州城号称天下第一坚城,张士诚虽然是个不思进取之人,可他看着陈友谅败了,死了,眼看着自己的地盘被朱元璋一点点的都吃掉了,因此他也知道危机了。自从他定都苏州城,就一直在修城,城门高大,城墙坚固,都是用大块条石砌筑,砌筑的材料不是泥浆,而是混合了糯米浆。城上防御的设施齐备,有大炮的炮台,也有弓弩射击位置。敌军若靠近城墙顿时让他粉身碎骨。城内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足够他的军卒守备数年只用。

    张士诚是个善于守城的人,想当年他起兵的时候,遭到元朝军队的围剿,把他困在了高邮城,几十万元军围攻一个小小的高邮城竟然打了三月也不能攻克。在元末里也算是守城战的典范了。

    此时的张士诚心里明白,这是他的生死之战,如果苏州失守,他就无处可去了,因此只能是拼死一搏,哪怕是鱼死网破。

    对这样的一个坚城发动攻击不是容易的事情,朱元璋的部下询问主攻方向时,朱元璋说:我百万大军攻一个城池哪里还要什么主攻次攻呢,各门一起打!往死里打!

    朱元璋不光是喊口号,他也做出了详细的部署,他给各个将领们都分配了任务,十几个将领分别攻打十几个城门。从不同的方位同时进攻,这攻击的力度一般人都守不住的。

    不光是攻城的部队,还有负责围困的,城外的所有大小道路河流全都派兵把守,别说是人,兔子也跑不出来。

    江苏城高大,进攻难度大,朱家军就在城外兴建高高的木塔,士兵站在塔上可以看到城内的情况。塔上有弓弩、火铳和火炮(当然是小口径的,木塔承受能力有限)。可以直接打到城里去,让城里的人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如此强敌,张士诚显示出他坚韧不屈的一面,他决心抵抗到底。

    年都不过了,从至正二十六年的腊月,朱元璋的大军就发动了攻击。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张士诚韧性太强,苏州城太坚固,这仗从冬天打到春天,再到夏天、秋天,没完没了。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