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5章:生番熟番 阅读设置

第245章:生番熟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的规矩还是太简单,起码没有护照什么的,商人在各国之间几乎是随便往来。比如说,刘家的船队到高丽国,到日本国,除了港口纳税之外,什么手续都没有,上岸到处走走很随便,当然城门盘查还是有的,与现代比较已经简化太多。

    再比如说,刘家的护卫队已经占领了台员,虽然眼下控制的地盘还很小,可是在淡水河地区还是有岗哨的,今天来了一个未知的船队,哨兵是知道的,并且会向上报告,一营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陆战一营与县衙门不是一个系统,现在县衙门刚刚建立,军政之间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联系,所以岗哨的消息报到一营不会报到县衙门。

    同理,刘家的船队不也是很顺利地进入高丽和日本国吗?

    其实按规矩护卫队是应该有正常的反应,比如登船检查,对于超过正常商船武装的船只应该禁止进入内河等等。现在还是草创时期,规矩要慢慢建立。

    。。。。。。

    来者是日本的船队,他们可以是商人,到了海上也可以是海盗。按徐立所说,这个船队他认识,以前来过。他们进入淡水河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补给淡水食物,第二是让水手上岸散散心。

    可是这一次到来,日本人也发现情况不对,码头扩建了,人明显的多了,码头上增加了不少的房屋建筑,并且不远处竟然出现一个新的城池,让他们非常吃惊。很明显,这里不再是荒凉的无人岛屿,难道是大明国占领了此地?

    他们是海盗,从前来到这个小码头很规矩,那是因为没有可以抢的东西。现在他们依然规矩,那是不知道这里的底细。因此,他们看到一个城池,第一个想法就是想进城看看,一看究竟

    登上码头的几个日本人正商量着去城里看看,这时候徐立回来了,他对日本人说:"对不起各位,今日不同以往了,你们的船靠上码头是要收银子的,我这也是照章办事,大家都不要为难才好。”

    "你说什么?这地方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从来就没这事。”日本人中的一个很不满意,这样反问。

    徐立说的是中国话,他不懂日本话,日本人能够听懂和交流当然是懂得汉话的。其实日本人的海盗里边有不少汉人,历史上的倭寇骚扰沿海,对大陆的地理环境很熟悉,那就是因为他们中间有汉人,更有甚者,不少团伙的首领就是汉人。打仗或者抢劫的时候,中国的官军或者平民面对的是身体矮小的日本人,于是称呼他们为倭寇,而没有看到背后的汉人。

    现在与徐立对话的就是汉人,他们大部分还是中国人的服饰和发型,只有外表看着像是日本人,实际上是汉人。

    徐立还是笑着解释:"现在这里叫淡水县,也有了官府,于是也就有了规矩,这银子是官府收的,不是我,有了规矩就要按官府的规矩办,我有什么办法?请各位不要让我为难。”

    这几个日本人愤愤不平,与徐立争吵起来,其中总会有懂事的,制止他们的争吵,他问徐立:"要多少银子?”

    徐立说:"如果没有大宗货物的生意,你们这一艘船靠岸我收五十两银子。”

    县太爷刚才告诉他说,看船只大小,收二十到五十两,徐立这是就高不就低,一律收五十两。

    以后在港口上是要设置市舶司的,由于县衙门才刚刚建立,只能由码头管事徐立代管这些了。

    听说要五十两,日本人就有要发作的。刚才说话的那个日本人显然是头领,他摆摆手制止了他们,并且吩咐取银子来,按规矩办事。

    然后他对其他日本人说:"各处都有规矩,他们这规矩也正常,并不出格,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无非是我们以前来过,以前没这些规矩,这是理由吗?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按规矩办。这是其一,其二是你们都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吧?别看我们人多势众,人家可是坐地户,你们没看到旁边新建的城池?所以这个小码头也不是好得罪的。我们到此地是为了补给,让手下的人都散散心。如果我们为了五十两银子惹出麻烦,不说这一次是什么结果,下一次还能来此地补给吗?”

    看来此人还是有头脑的,道理说的很清醒,众人都点头称是。

    交了银子,几个人就往淡水城走去,他们要看个究竟。船队的其他人,有上岸采买食品蔬菜的,更多的还是找妓女寻欢作乐,也就是他们说的散散心。

    走向淡水城的几个人是船队的头目,大多都应该是汉人。

    码头到城门并不远,一会的功夫就到了。

    他们看到城池还是很惊讶,这个城池也不小,大约五里见方,在大陆上也算是比较大的县城了。

    他们来到城门却被看城门的哨兵拦住了,因为他们是生人,盘查是免不了的。

    此时各处岗哨还是一营的士兵,县衙门还没有接手。其实一营已经知道了有外来船队,已经有了警戒的命令。

    古代里规矩都简单,到了外国也可以随意走走。比如刘家的船队去高丽国、日本国,船只进港,人员上岸,或者到城镇里逛逛都是很随意的。同理,这些日本人来到台员,刘家也不会过分约束他们。城门处的盘查属于正常,不光是对外国人,见到其他的陌生人也是一样。

    一般的岗哨查问都是:你们是哪儿来的?姓名?进城有何事?你们几个人是什么关系?等等的,问一问也就算了。可是这里的岗哨不同,旁边放个小桌子,上面还有纸笔做记录,这也让日本人感到意外。

    古代文盲居多,当兵的很少有识字的,可是这里有士兵在做记录,这是很明显的不同。我们说过,刘家的军队里都要学识字,虽说写不了文章,可是记录姓名还没问题。在记录中还有现代人所不知道的内容,那是对体貌特征的描述:高矮胖瘦、面相肤色、发式衣着等等的,这相当于现代里的照片,看文字就能知道大概的形象。

    今天增加了岗哨,还准备了纸笔,那是有准备的,就等在他们呢。

    没有特别的理由也不能阻止他们进城,所以盘问之后就放他们进城了。

    来到城里他们看着街道两旁的房屋稀疏,空地非常多,特别是人少,看不到几个人,这么僻静的城市的确少见,几个日本人互相议论着都感觉奇怪。

    外来的人进城都会寻找吃饭的地方,可是他们转来转去的也没看到一个,别说酒楼,小饭馆都少见。商铺有几间,规模不大,妓院倒是有几个。

    淡水城里看着这么萧条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实际上城里最多的就是军人,一营的营地就在城里。可是军人是有军纪的,士兵们难得出兵营,所以街道上人就很少。

    不过日本人也看到了有衙门,有兵营,并且兵营还不止一个,那是因为有民团的营地。怎么判断是军营被?因为有岗哨,戒备森严

    他们看到了这些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不能小看这个地方,这哪里是普通的县城啊?简直就是个大兵营!幸亏他们没有鲁莽行事,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日本人的船队做了补给停留一天后就走了,和平的来,和平的走了,没有出事。

    。。。。。。

    县尉董铭从一营手里接收了民团。现在民团有一百多人,都集中在一个兵营里。位置在城里,就在一营的旁边,是用篱笆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子。

    淡水城是新建的,大约五里见方,是仿照大陆上一般的县城的大小建造的。可是这里人口稀少,现在的城里主要的就是陆战一营这些兵,所以整个城内都空荡荡的。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兵营一般会在城外。城内已经规划出主要的街道,好几处都在盖房子,但是建筑物实在太少。

    董铭来到民团大营,这里还算规矩,大门处有站岗的给他行礼。他看到在营内也同样是在盖房子,这么多人总要有住处嘛,那边是一排一排的帐篷,那是临时居所。

    兵营也很大,有练兵的操场,操场上有锻炼的器械,一队一队的壮丁们在操练,喊着号子很热闹。

    民团的两个队长都是一营派来的,得知县尉来了,王队长过来陪着。

    董铭问:"这里的壮丁与大陆上的人有什么区别吗?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王队长:"回县尉大人的话,他们跟大陆上的人一样,没什么特别的,连口音都是福建的,像是咱们的老乡。要说特别的也有,他们对于大陆上的事知道的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大元朝,当然更不知道元朝廷完蛋了。”

    "壮丁里有土人吗?”

    "有,不过他们不叫土人,本地人叫他们‘番人’,并且还有生番熟番之说。”

    董铭:"啊?人还有生熟之说?你说说看。”

    王队长说:"此地的番人大多居于山林里,和汉人很少接触,不受教化,这样的番人叫生番。可是也有少数番人在平原上与汉人杂居,汉人就称呼他们为‘平埔族’。‘平埔’是本地土话,是平原的意思。这些番人和汉人来往,受汉人教化,就被称作‘熟番’。”

    董铭:"哦,原来是这样。这么说,这些熟番是听得懂咱们说的话了?”

    "是的,他们会说汉话,但是说话大舌头,并且有些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自己人在一起就说自己的话,像鸟叫似的,很可笑。”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