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9章:小炮 阅读设置

第249章:小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临可能出现的强敌,北竿岛的护卫队人手少,刘诠提出全民皆兵的办法,同时打算集中守卫北竿岛,把南竿岛上的人都撤到北竿岛上来。

    听到这个办法后刘亚东有些迟疑,但是这事情最终是要他去办的,如果事情办不好可就是他的责任了。他担着干系就不得不说。

    于是他说道:"三爷,南北两岛隔着海不远,可也有十几里,人口要用船送过来。说南竿岛人口少也有一千多人,迁移过来后如何安置都很麻烦的,这就要提早做准备。什么时候迁移为好呢?”

    他这话说的很委婉的,是请示的意思,不会让刘诠下不来台,但是已经把问题摆出来了。

    经此一问,刘诠这才细思量,仔细想来还真是有漏洞。如果是危机尚未发生的时候迁移人口则劳民伤财,谁又能知道敌人来不来?可是当危机发生之时,这么多人还能迁移过来吗?乘船毕竟不如陆地上方便,更何况敌人是来自海上,转运的船只有可能被敌人围攻,岂不是更危险吗?

    "嗯,你说的有道理,让我再想想。”

    "当不得三爷夸奖,在下只是在想怎么办好差事。”

    刘诠看着这人还算机灵,于是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三爷,在下哪有什么办法?我就是觉得乘船迁移有麻烦,如果不离开南竿岛,找地方躲避倒是容易些。海盗来了不过是要钱财,他们还能找到山沟里头去拼命吗?”

    "嗯,你对岛上地形熟,可有好地方?”

    "哦,我想想。。。。。。三爷您还记得感恩泉吗?这名字还是三爷您给起的呢。”

    "当然知道了,那地方我去过。你是说让岛上的人们躲在那里吗?”

    "感恩泉已经修筑了堤坝,现在是南竿岛上的水源地了。它水量充足,冬季也不缺水。水坝以下的河道,曲曲弯弯的有五六里,地形都比较险要,上万人也能进去。只要选一处山口建一段围墙,有我们的护卫队把守,海盗纵有千百人也难上来。三爷您知道的,在下可是不知兵事,都是胡说的,要钟队长去看看才好。”

    刘诠:"好,你这个主意不错,明天叫上钟靖安咱们一起去勘察。”

    。。。。。。

    第二天,刘诠和刘亚东、钟靖安带上几个人一起去考察,他们一直走到感恩泉的拦水坝。

    如果不是来考察,来这里闲逛,也是极好的风景地。在马祖列岛上难得有这一处比较险要的山地,虽然是冬季,山林杂草依然茂盛。因为人迹罕至,都要带着铁铲开辟道路才能行进。望远处是碧蓝的大海,是山海陪衬的绝佳景致。

    这条山沟,有时狭窄,有时开阔,的确是很好的避难场所。

    刘诠说:"看这一段山沟的地形确实便于防守,只要在前面那处山口筑一道十多丈长的墙,比一般的城池还要坚固。里边可以容纳几千人。不过还要事先来人平整地面,便于扎帐篷、窝棚,还要事先囤积一些粮草,更要紧的是水源不愁。真是个很好的避难地。”

    刘亚东说道:"三爷说的我马上照办。可是如果真的有强敌来了,把我们逼到这里避难,山下的工厂房屋等等的就有可能遭受损害,真是可惜了。”

    刘诠说道:"小股的海盗我们也不怕他,我们准备避难地是担心万不得已。保住人口性命是最要紧的,房屋工厂毁了还可以再建设嘛。”

    刘亚东和钟靖安异口同声地说:"三爷仁慈是我等之幸!”

    刘诠说:"此处修建避难地的事情不宜张扬,以避免造成恐慌。”

    "是!”

    。。。。。。

    刘诠从南竿岛回来后就觉得不大对劲,护卫队的兵力才两百人,招兵扩充也不过三百多人,如果真的有强敌入侵是挡不住敌人登上岛屿的。假如有数百上千的敌人登陆,面面俱到的防御就很难了。

    这样想着刘诠就独自出来,围绕着这一片住宅生活区查看。这一片地方就是岛屿的东北一角,只要建一个弧形的城墙就可以与岛屿隔离开,其他三面都是大海。观察估计这一段城墙能有十里长,工程也不小啊,可是为了自保安全还是要下决心建。为此他找来刘亚东,也带着他到现场查看,指点位置,告诉他找工匠勘测,确定线路,估算工程量。

    刘诠说:"这里是山地,要利用好地形,减少工程量。你看这里,可以借用山坡地势修建,城墙外面是陡坡,只要修一丈高的墙就足够了。为了尽快修好城墙,总工程量要尽量缩小,如果有个别的民居落在墙外也可以,但是水源地一定要在城里。”

    刘亚东:"三爷放心,明天就开始勘测。”

    刘诠:"眼下咱们人手不够用,所以除了工匠之外,从居民中找壮丁,不拘老弱男女,能干活就行,工钱按日发放,不要拖欠。”

    "三爷,城门开在哪里?”

    "不是有环岛马车道吗,有车道的地方就开城门。”

    按环岛大道来说就要开左右两个城门。

    。。。。。。

    随着刘诠的到来,北竿岛上的人们紧张起来,不光是护卫队,岛上所有的人都忙碌起来。各个工厂没有停工,但是也要抽调人手参加到防卫的活动中去。

    岛上的男丁都要参加民团的军事训练,是五天一次的训练。对于民团不能要求过高,训练的内容简单,就是两项:一是严明军纪,服从命令,识别旗帜等命令信号。第二是基本的技能,火铳要能打响,学习盾牌刀枪的基本动作。

    护卫队是正规的军队,他们的训练更紧张,还要抽调人手去指挥训练民团。

    各处炮台也是天天训练,不时的还有实弹射击。炮台上也增加了火炮配置。

    护卫队的炮兵已经扩编到三个中队,每个中队有一门新红衣大炮和两门神机炮,还有一个辎重小队。这样一来步兵就拥有了三门新红衣大炮和六门神机炮可以快速地在战场上机动。马匹不足用独轮车补充,总之要保障机动性,这是岛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北竿岛上搞得这么紧张有必要吗?应对战争就是这样的,不能说敌人没来就白忙活了,国家的军队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战争的发生是突然的,只有常备不懈才能应对自如。

    张士诚的余部流窜于海上,这是事实,谁能保证他们不到北竿岛来呢?

    为此,刘璎也给他父亲去了信,请他父亲调动情报网,注意收集沿海海盗骚扰的消息,及时向北竿岛通报。

    。。。。。。

    这一日刘诠去查看民团的训练,今天带着民团训练的叫贾三,是护卫队里的一个什长,民团的大小头目都是护卫队的士兵。见三爷来了,贾三赶紧过来伺候。

    这是一块开阔地,一队民团正在训练,民团的服装还算整齐,每人一件鸳鸯战袄。

    他们列着队喊着号子来回跑动,这场景很热闹。仔细看这些壮丁的年龄参差不齐,小的有十几岁的,还是大孩子,老的有留着长胡子的,看样子有四十多岁。古代人寿命低,四十多岁已经是老者了,这就是全民皆兵。没办法,岛上人口太少,不管老少都征召才不过千把人。

    刘诠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缺少武器。

    壮丁们手里拿的大多是木棒,大刀长枪盾牌都不多,有很少几支短铳,拿短铳的都是护卫队的兵。

    刘诠问道:"怎么都是木棒呢?短铳不够红缨枪也没有吗?”

    贾三:"回三爷的话,咱们护卫队的武器以短铳为主,刀枪不多。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民团就不够用了,只好用木棒将就。”

    其实现在大陆的战场上,那些军阀的军队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打冲锋的时候不少士兵手里就是木棒,所以民团使用木棒也是很正常。

    刘诠再也没说什么就离开的训练场,他忧心忡忡的少了观看的兴致。

    刘家自己有矿场有工厂,造一些简单的兵器很容易,可是为什么还缺少武器呢?这个原因刘诠是知道的,简单一句话就是武器不是可以随便制造的。此时的大刀长矛就相当于现代的步枪,虽说一般的平民百姓手里也有武器,可是开工厂的大批的造武器能行吗?

    即便乱世里也要自律,早在包家寨的时候刘家卖过做箭杆的材料,可是没卖过铁箭头啊。刘家的铁产品有菜刀,可是没有生产过大刀长矛。来到北竿岛后,远离了官府的视线,倒是可以生产一些自用的武器,但是也不敢大规模的生产,更是不敢作为商品出售。这就是缺少武器的原因。

    现在只要给工厂一个命令,缺少的武器很快就能生产出来。不管怎么说,生产武器打破了刘璎的禁令。

    刘璎的回信也很快,刘璎说:"冷兵器可以生产一些,够用即可。咱们的兵少,就需要武器的优势,因此主要配置火器。可是短铳的生产效率低,数量上难于满足,因此我的意见是让工厂生产一批类似于虎蹲炮的小炮,按咱们工厂的能力,可以很快生产一批以应急。”

    为什么自己制造火铳产量很少呢?第一是够用就行,不愿意多生产。第二,打造火铳还是用老办法,没有充分发挥工厂的加工能力。这是怕太先进的火铳流落到民间,造成影响。用一个铁匠炉打造短铳,最高效率是每天打造一支,产量很低,只是勉强够用。

    刘璎信中还说:"告诉韩宝贵、郎狗窝他们,虎蹲炮的缺点是不方便调整射击仰角,可是我们需要把小炮放在城墙上防御,这就需要向下方瞄准,打击城墙下面进攻的敌人。所以让他们仿照神机炮的机构,也让小炮灵活调整角度,可以向下开炮。如果有难度可以缩小炮筒子的口径。”

    展七雄的第一次海战不就有这样的战例吗?面对船舷下方的敌人,虎蹲炮的炮口下不去,没法开炮,只好用短铳射击。

    刘诠看刘璎的回信似懂非懂的,可是他也相信工厂里的工匠们能有办法。

    可是这样造出来的小炮还是虎蹲炮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