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64章:收竹条 阅读设置

第64章:收竹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又是搬家又是兴建宅院让刘家的当家人手头拮据,为此刘谨刘璎父子正在长谈,琢磨赚钱的法子。他们谈到了纺织作坊和冶铁,这些都不能解燃眉之急,这么大的一家人吃穿用度不小,总要能应付过去才好。

    谈话还在继续。

    刘谨说道:“为父也知道冶铁获利丰厚,可是即便眼下就着手怕是半年内不会有出息,把矿场恢复起来也要不少的花费,不但没收入还要投入。所以为父的意思还是要有个应急的法子,以解燃眉之急。我儿可有什么主意?”

    刘璎看看桌子上的箭矢,难怪他父亲琢磨这个,这是钱紧闹的。制作一批箭杆倒是便宜,卖出去也能收获不少。

    刘璎说:“父亲是在琢磨箭杆吗?儿子写的文稿都是纸上谈兵,如何经营却是不懂。货物还需要长途运输,这还需要船只。”

    刘谨:“现在咱家有两艘船,运输不是问题,这种货物也很普通,没什么危险。再说咱家的家丁可以跟随保护。”

    现在的长途贩运,最大的顾虑是安全,刘家的护庄队拥有火器,这对匪盗有震慑力。乱世嘛,盗贼遍地都是,但是运输一船竹竿子应该是安全的。

    刘谨说道:“为父我打算在龙泽湖沿岸收购一批竹条试一试,装一船运出去,向制造兵器的匠户营推销。也粗略的算过,一船货卖出去也能有百两以上的收益。我儿看看还有什么欠缺之处?”

    刘璎:“儿子也没把握,还是父亲拿主意,反正耗费不大,试一试也好。我想到的是收货要有标准,并且办法要方便实行。比如说可以做一个控制竹条粗细的‘规范’,就是在铜片上开两个园孔,如果竹条能通过小孔则太细了,不合格,不能通过大孔则太粗了。有这个规范可以保证粗细合格。长度上至少要四尺,要比箭杆长一点。还有竹条需要平直等,都要制定一个标准,以保证适合做箭杆用材。”

    这些规定细节可以保证质量,使其适合做箭杆。

    这里是山区,山上竹林很多,只要有人去做,竹子是取之不尽的。

    货物卖给工匠营。不管是朝廷的军队还是军阀们,都有自己的匠户营,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组织方式,大家都是类似的机构。寻找匠户营并不难,凡是有军队的地方必有匠户营,他们也是类似军队的组织方式。这也是时代特色吧。

    其实赚钱的办法还很多,这难不倒刘璎。可问题在于现在是战乱年间,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突然变成了战场了,战争一起,民间的财产就毁于一旦,人命都不保,还顾得了财产吗?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任何好的、有价值的商品都不会有市场,卖不出去如何生财?

    比如说刘璎研制出玻璃、玻璃镜子什么的,东西再好也卖不出去,没人要。没有市场怎么生财呢?

    家学逢一不上学,今天是五月二十一日,这就相当于休息周末。刘璎吃罢早饭,想出去转转,其实他关心的是收购竹条,不知情况如何?

    自从遭难回家之后,他祖母阎氏看得紧,把刘璎安置在自己的院子里亲自看管。因此刘璎想要离开家,到村子里玩耍就必须向祖母请示。

    刘璎住的是东厢房,他穿上外出的衣裳,到上房给老太太请安,顺便请求出府。

    老太太已经起来了,坐在床上,眼前摆着一座玉雕佛像,正在诵颂“金刚经”,见璎儿进来,她才放下手中的佛珠。

    她是家里的长辈,穿着庄重并不奢华。现在刘家的家境艰难,内宅里的妇人们早就没了珠光宝气的装束,都是简朴的,她也是知好歹的,更要做出表率来。

    由于刘璎的平安归来,老太太去了最大的心病,身体恢复康健,看起来她今日的气色很好,脸庞红润,精神头很足。

    “祖母,孙儿今日休沐,不用上学了。想到庄子里玩耍,还请祖母应允。”

    老太太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刘璎早饭吃了多少,刘璎认真回答。听说他吃得不少,老太太还算满意。

    老太太这才说道:“多带几个人,不要贪玩,早去早回。”

    老人家还是宠溺孙子,不愿意看孙子不高兴。现在庄子里很安稳,小孩子出去散散心也好。”

    自从刘璎出了事,现在刘璎出门都有护卫跟着。

    展七雄归顺了刘家,他深得刘璎的信任,就成了刘璎的跟班护卫。在解救刘璎的战斗中,他很幸运没有负伤,身体好好的。

    让展七雄做跟班,起初刘谨是不同意的,刘谨说还是家生子忠实可靠。但是刘璎坚持说,展七雄是经过考验的,在艰难和危险之中能够实心实意地保护他,非常难得。

    能够做大少爷的跟班,其地位要在其他家奴之上,金钱物质上的好处当然也不会少。

    除了展七雄有时候还有小雨跟着,但是小雨年龄小,起不到护卫的作用,只是跟班伺候。小雨养了一个月的病,现在也上学了,他每天跟着刘璎一同上课读书,顺便照顾刘璎的生活。

    跟着小雨一起回到包家寨的还有林三八,就是豁牙小林,现在林三八就在刘德财家做帮工。但他不是奴隶身份,是自由民。

    开始的时候,刘璎外出还会安排一两个暗的护卫,就是远远地跟着,不显眼。现在包家寨很平静,所以就取消了。

    刘家真的有点怕了,一日经蛇咬十日怕井绳啊,有点过度紧张了。

    刘璎对祖母说:“请祖母放心,我出门都有跟班护卫,不会有事的。午饭前我就回来。”

    老太太点点头,说道:“早去早回。”

    说着话又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刘璎道:“这里边有点心,带在身上,饿的时候垫吧垫吧。”

    看祖母这般关心,刘璎恭敬地双手接过,心中带着感激。

    现在还是春季,温暖适宜,老太太不应该这么不放心。

    离开了祖母的院子,还没走几步,迎面见到刘珞。他也上学了,今日也是休沐,来找他哥哥玩耍。听哥哥说要出去玩他赶紧说道:“哥哥,我跟着你一起玩。等等我,我回去换衣服。”

    刘璎:“我等你,别急。记得禀告你母亲。”

    刘珞:“是。”

    刘璎则转身进了自家的院子(长房刘谨的院子),向母亲禀告。士绅的大家庭规矩多,都要遵守,也不能说麻烦,按理他出去也应该告诉母亲。

    已经有人去传话了,所以刘璎的跟班展七雄已经等在二门外,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家丁是刘珞的跟班常随,叫赵江。

    见刘璎兄弟出来了,这两人都上前见礼。兄弟二人在前边走,两个跟班跟在后面。

    现在展七雄的身份是刘家的家奴,他要恭恭敬敬地称呼刘璎为大少爷。

    码头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刘璎兄弟也就会来看热闹。实际上刘璎今天出来的目的就是要看看收购竹条的情况,从刘谨决定收购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天了,他不知进展如何?

    在码头上有个收购点,远远地就看到有人围在哪里,看来是有生意。

    围着的人不少,刘璎没有太靠前,从缝隙处观看,他看到在那儿立着一个牌子,上面有收购竹条的说明,就是尺寸等要求。此时的村民基本上都不识字,所以除了文字还挂着几个竹条做样子,具体要求都是靠收购人的解说。

    展七雄跟在刘璎身后,赵江在十几步之外,两人都很尽责。

    一个村民担来两捆竹条。

    收购要求很规矩,一大捆要分10小捆,这是便于清点,小捆10根,大捆100根。收购价格是一大捆20文钱。价格看似很低,可是对农户还是诱惑的。

    “文”就是铜钱,也叫制钱,还有大钱,一般一枚大钱兑十文小钱。

    假如农夫一天能砍两捆(200根)就可以得40文钱,按一个月算就有大约一千多文钱的收入。此时一两银值800文钱,就是说干一个月可以赚一两多银子,相当于一担稻谷。这很划算了,因此村民们还是很踊跃的。

    当然这只是计算了劳动,没有计算竹子资源。虽说山里竹林多是自生自长的,可是山林也是有主的。

    放在地上的两捆竹条被打开来,有的被挑选出来用“铜规范”检测,能插入规范小孔的就是太细了,不合格。还要检查竹条的平直度,太弯曲的不能要。

    收购者指着地上挑出来的四根竹条说:“我们可是有言在先啊,只要查出不合格的超过三根,那就不能收了。这几根太细了,自己拿回去查吧。”

    那人说:“把这四根拿出来在补上四根不就完了吗?为什么不能收?”

    收购人站起身来说道:“这么多竹条我能一个一个查吗?查出四个就是里面还有很多,我没这闲工夫,回去自己查。”

    那人还是不依,收购人瞪着眼凶起来了,大声吼道:“你他妈的想捣蛋!规矩就是规矩,你想找不自在就别来卖!滚!”

    那人吓得赶紧收拾,捆起来挑走了,一声没敢回。

    在包家寨里,刘家的人财大气粗,谁敢惹!

    刘珞年龄小,被吼声下一跳,回身拉着哥哥,刘璎赶紧带着弟弟离开这里。他知道,这些事不是他应该管的。

    再者说,这里的人都认识他,今天他站得远,前面的人多,没人注意到他。这种吵吵闹闹的小事他懒得掺和。

    刘家在附近村寨和龙泽湖沿岸开设了好几个收购点,刘璎看这里情况知道收购还算顺利,下面就看销售了。他相信,只要竹条的质量达到做箭杆的要求,应该不愁卖。

    南方军阀间多水战,水上作战弓箭当先,箭矢的消耗量巨大。

    如果现在就能出产熟铁,那也是打造箭头的材料,获利就更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