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94章:球墨铸铁 阅读设置

第94章:球墨铸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蒋嘉验收了修复城墙的工程,刘谨就要离开吴兴回家了。

    此时已经是秋收季节,农活正忙,修城墙的壮丁也需要回家秋收,于是工地的壮丁全部遣散。这让不少壮丁恋恋不舍,难得一日三餐吃饱饭啊,此时的劳工还是太便宜了。

    刘谨指示工头赵四柱,告诉他秋后还要盖商铺和修围堰,还需要壮丁,让他选好的工匠给透个话,秋后码头那边还要招工,这样便宜一些。

    刘家带来的工匠有四人,赵四柱是拿总的工头,还有一个是管仓库账目的,余下两个是木匠头和瓦工石匠头。这四个人就能支撑起来一个小工程。

    在这里建的砖瓦窑还不能放弃,自家盖房子的时候继续烧砖瓦。

    。。。。。。

    至正23年8月初,在秋收季节里刘谨返回了包家寨。

    刘家宅里也有变化,刘谨离家去吴兴的时候他媳妇陈氏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现在又过了两个月,已经是大腹便便行动不便了。

    传统文化讲究“孝”字当先,刘谨回家第一个要去见老太太,给老太太请安。

    刘谨是老太太的大儿子,又是现在刘家的当家人,老太太当然会更多地关心他。他看到儿子身体康健,原先的担心放了下来,但还是问了在外面的生活起居。

    说起陈氏身孕老太太在欢喜中露出一份担忧,她说:“这里穷乡僻壤的哪有什么好大夫呀,上个月我让刘义使人去南田请来杨大夫给你媳妇诊脉。杨大夫说是双胎。这可是喜事啊,可是也让人担忧。我跟杨大夫约定了,一个月后再请他来,直到生产过后再走。你就放心吧。”

    刘谨:“有母亲操心定是妥稳的,儿子哪有不放心的?”

    现在刘家常用的是个走方郎中,姓李。这还是初来包家寨的时候请过的大夫,医术也不错,也曾留住在刘家。

    古代的医生基本上不分科,都是万能大夫,当然有的也有所侧重,比如这次请来的杨医生就侧重妇科。

    刘家的老家在南田镇,也就熟悉哪里的情况,所以从南田请来熟悉的杨医生。

    阎氏老太太说:“佛爷还是开眼啊,知道我每日念经礼佛也是照顾咱刘家,这不?老二媳妇也有身孕了,这可是喜上加喜啊!这几日你操持一下,我要去龙泽寺上香还愿,也要多准备布施。”

    “是,儿子知道了,我让智空方丈定个日子做好准备。”

    阎氏:“还有一件事情告诉你,你三弟今年已经十八岁了,要不是世道这么乱,早就该提亲了。上个月你媳妇的一个亲戚来提亲,说是巨浦镇一家乡绅,姓徐,说也是书香门第的人家。婚姻大事总要去相看才放心,可是你媳妇和老二媳妇都这样,只有我能动,说不得我老太太要走一遭,这件事你也要有所准备,年前总要办利索了才好。”

    刘谨:“这也是好事,不过咱家在巨浦镇有铺子,可以使人先打探一下,知道一些底细才好。母亲放心,这事我能办好。”

    巨浦镇与刘家有缘,绑架刘璎的祸首就是巨浦赌场的老板。陪小雨逃脱的豁牙林三八(小林)现在是巨浦篾匠作坊掌柜的,这就是刘谨所说的在巨浦镇的铺子,可以让他们就地打探徐家底细。

    老太太还有话:“你媳妇这样子不能再管家务,本来想老二媳妇接手,现在她也在保胎,无奈只能是我老婆子了。如果我去巨浦镇相亲,内宅总要有人照应。男人们到底是不方便,所以我想让你的大女儿接手,她今年也有十二岁了,也该学习管家了。”

    刘谨:“是!内宅的事就由母亲安排,刘琴还小,还要多教导她,让母亲操心了。”

    老太太:“有你媳妇在身边教她不会出纰漏。”

    其实现在的刘家人口很少,内宅的下人有限的就那么几个。只有老太太房里有两个丫鬟,其余各房均无。此外就是几个做饭的,做针线的,打扫庭院的等粗使仆妇。因此内宅管理就很简单了,只是一个账目和柴米油盐等开销。

    。。。。。。

    长房现在有三个孩子,长女刘琴,刘璎,二女儿叫珠儿,今年才六岁。现在刘璎的母亲怀孕,大腹便便的行动不便,又没有丫鬟伺候,于是他们姐弟几个人轮流伺候母亲。这样刘璎除了上学之外又添了家务,外面的事情还要管,因此也是整天忙忙碌碌的。

    这一次据说又是双胞胎,不论是弟弟还是妹妹,出生之后长房的屋里就有的忙了。

    刘璎对他母亲说:“母亲,将来添了弟弟妹妹更是忙乱,咱家眼下也不那么拮据了,能不能添个丫鬟侍奉您呢?”

    陈氏笑着说道:“那倒是好,不过这要与你父亲商量,再者说咱屋里添人也不能落下你二叔三叔呀?”

    都是兄弟,当然要平衡。

    原来他们各房都是有丫鬟的,还不是这乱世闹的,进项少,没钱,要压缩开销,各房的下人都遣散了。

    经过大家商议之后,刘谨决定各房都添一个丫鬟。

    老大房里原来有两个丫鬟,都放回父母家里去了,一个大的已经说亲,古人结婚早,有十四五岁就出嫁的。嫁了人就要生孩子,操持家务,就不能找回来做丫鬟了。小的叫月儿,今年才13岁,被找回来了。长房添了一个丫鬟,刘璎终于可以摆脱家务,有更多的时间琢磨他的事业了。

    回来做丫鬟,在现代人看来丫鬟的地位低,就是任人打骂的奴隶,可此时的月儿却高兴的了不得,这是时代的鸿沟,现代人的观念无法理解。

    做大户人家的丫鬟,首先绝对不会挨饿,吃的饭虽说比主人低一等,可是对穷人家来说也是难得的美食。衣服更是按季节更换,并且不止一套,绝对不会有打补丁的衣服。月钱按月领取,逢年过节,或者主人高兴还会有赏钱,攒起来交给父母,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如果被男主人看上了还可以收为“屋里人”,要是能生儿育女就抬举为妾了,那就是半个主人,吃穿用度和月钱都上了档次。

    在以吃饱饭为奋斗目标的时代,这些都是在实际不过的好处,也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刘璎主导搞出来的产品,小船、独轮车还有改进的各种农具等都有记录在案的文档,也有专人负责,这就类似于现代里的技术部门了,他们的职责是管理文档,也要研究改进。这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有了这种技术机构,即便刘璎不去过问,他们也会有不断的改进。这才能让刘璎从具体的业务中脱身,不断关注新的方向。

    刘璎并不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烧焦炭的过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年初的时候刘璎开始烧焦炭。刘璎只是知道烧焦炭和烧木炭的原理是相同的,此时烧木炭很普遍,行家里手很多。而刘璎不但不会烧焦炭,连烧木炭也不懂,可是他告诉工匠,就按着烧木炭的办法去实验,烧废了找原因再改进。就这样,废了好多煤炭终于烧出了焦炭。现在焦炭的生产已经成型,可以按时产出合格的焦炭了。

    刘家新收购的煤矿并不远,但是刘璎还是把炼焦场建在冶铁的矿场旁边,把煤运过来在这边烧。这样做的目的是利于技术保密。类似的道理,水泥厂也在矿场旁边。

    之所以急着炼焦,目的是向着炼钢的目标迈进,但是现在的技术条件还差得太远,有了焦炭还不能直接炼钢。刘璎知道还有很多条件达不到:电炉不用想,平炉、转炉也不可能,所以还是先在炼铁上下功夫吧。能炼出品质更好的生铁、熟铁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至于提高产量则又牵扯到家族安全问题,还是那句话,动乱年代里,在安全没有保障的时候,还是要低调。出头的橼子先烂,刘家可不能当出头的橼子。

    因此,冶铁业也要适可而止,可以谋求技术进步,但是产量一定要控制住,绝对不能大量生产。

    在制作各种铁制产品中,刘璎时刻感到铸铁的缺陷。如果采用熟铁或者钢则成本高,并且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相差几倍。为了提高铸铁的品质,刘璎想到了球墨铸铁。

    从冶炼生产角度看,球墨铸铁与生铁的成本差不多,但是品质相差就太远了。

    详细的技术指标不说了,直说球墨铸铁又名为“可锻铸铁”。“可锻”这两个字已经说明了其特性,技术术语叫“可伸延性”,白话说叫“韧性”。

    比如说,生铁拿去锻造,一捶打就碎了,可是球墨铸铁却是可以捶打锻造的。

    当然了,只是可以而已,谁也不会拿球墨铸铁去锻造,“可锻”二字只是性能说明而已。

    用韧性好的球墨铸铁来制作工具,其性能就远远高于普通铸铁,甚至接近于钢。

    球墨铸铁并不神秘,现代人是常见的,只不过一般人不注意罢了。我们常看到马路边上的下水铁篦子,就是长方形,一条一条的漏水的铸铁件,那就是球墨铸铁的。还有马路上到处都有的,圆形的地井铁盖子,那也是球墨铸铁的。

    它是生铁的成本,具有钢的品质,这是多大的优势啊!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