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宋朝玩主 > 第113章 见缝插针 阅读设置

第113章 见缝插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朝玩主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西风烈,五十多度。

    喝下去若火团似的,虽无法治疗老寒腿,但缓解一点疼痛,给予病患心理支持,作用还是挺好的。

    “小郎君!这酒,这是啥酒啊?清澈还齁香,又暖身子骨……”杨福树喝下一碗底,神色极为满足。

    酒类属于管制商品,政府负责直销获利。

    张涯岂能踩踏这道红线,只能找个理由搪塞道:“这从官府大酒炼化而来,能暂时缓解你老的症状。不过,莫要多喝,最多一两!”

    “炼化大酒?这得多少钱,老汉可吃不起。”

    宋朝时期,冬酿夏出之酒,经过充分沉淀,酒液较为清澈,给予‘大酒’称谓,价格相对较高,每斤售价可达七十文。

    斤酒需二斗小米,对穷困农户而言,可称真·奢侈品。

    “福叔!莫担心了,不费几个钱。”

    张涯劝说着,并给予承诺,“你先这酒顶一顶,待我翻翻医书,给你找个方子,也好调理调理。”

    ……

    安抚好杨福树,张涯即刻收拢黄豆。

    ‘风湿腿’预测有雨,他只能保险起见。否则,真要下起雨来,近半年来的努力,不说功亏一篑吧,肯定损失不小。

    此时黄豆品种产能不足,但四十华亩田,亦能收近三吨豆子,他所拥有的十匹马、一头驴,年消耗的精饲料,大概也就这么多。

    后半夜,果然雨丝纷飞,淅沥声响,悦耳动听。翌日清晨,依旧天地苍茫,烟雨朦胧之中,气温亦下降数度。

    对玩主来说,这是绝好的钓鱼天。张涯皱着眉头,犹豫很长时间,还是忍着手痒,唤来徐平山。

    “山哥!前些日子,听你讲到过,东山有蜂窝。不若,我们做点工具,借此烟雨天,捉些大马蜂来?”

    听张涯如此说,徐平山甚是惶恐,急道:“少东家!那蜂窝脸盆大,马蜂上千头,能蜇死人的。不能去,不能去……”

    “山哥!无碍的,我有万全之策,你且带路就成。”

    张涯淡然说道,解释着缘由,“马蜂性温,祛风散寒……福叔的老寒腿,用此可缓解二三。若是错过这时日,就需明年才能做了。”

    “这个……成!不过,要我来抓。”徐平山顿足言道。

    只要弄好工具,做好个人防护,谁动手都一样。

    张涯淡淡一笑,并不争辩什么。

    建夯土大宅时,留下的黄杨木,此时派上用场。

    选出根五米多长的,顶端固定布口袋,用弹性好的细荆条,做出个束口套环,拉动绳索,就能闭合袋口。

    个人防护,都穿上长袖袍,再用头巾遮面,就差不多了。

    细雨冷风之中,马蜂都趴在蜂窝下,振翅飞翔能力大减。

    徐平山蹑手蹑脚靠近,迅疾扬起木杆布袋。

    摘下整个蜂窝,他却急速喊道:“少东家,少东家!口袋还有个窟窿啊,有马蜂要爬出来了……”

    荆条而已,当然不会完全闭合,张涯早准备块麻布。

    “山哥!莫怕!拉紧绳子就成,马蜂爬不快的……”他迅速小跑几步,抖开麻布,罩住整个口袋。

    将整个蜂窝、以及全部马蜂,都包裹严实。

    抬手拭去额头汗水,徐平山心有余悸说道:“少东家!得亏今儿个细雨,不然马蜂就乱飞了……”

    “呵呵!这就是恰逢其时!”

    再次确认整个包裹,张涯徐徐说道,“走吧,打道回府!等制出了药酒,给山哥拿几瓶,亦能暖腰壮阳呀!”

    “少东家,你这……”徐平山顿时大囧。

    ……

    黄蜂制药酒,非医书所记。

    这是张涯上辈子,在浏览网页时,偶尔看到的知识。

    结合书中马蜂的药性记述,手头亦有高度白酒,他便决定泡制黄蜂酒。比起虎骨酒来,马蜂的成本,可谓忽略不计。

    用热水烫死马蜂,分拣出规则个体。

    不能用手抓,筷子最适用,张涯做出了样板。

    接下来,祝丽莎继续烧水,孟谷丰、徐平山负责分拣。张涯用沸水漂洗蜂尸,既能杀菌,亦减少蜂毒。

    最后获得七百余头,装到小布袋中,拿到屋檐下晾干。

    抬手揉了揉眉心,张涯微笑问道:“山哥!还知晓蜂窝吗?”

    市斤药酒,需要百头。

    只能做七瓶,太耽误时间。毕竟,泡制三月,才有功效。若效果更佳,需要半年,或者一年,酒液呈黄色,味道更醇香。

    徐平山苦笑一下,说道:“少东家!山林中有很多,但路程都不近。咱们还要收秋,怕是没这儿工夫?”

    “好吧,过几日再说。”

    秋收秋种不能耽搁,除了阴雨天气,都要围绕这个工作。

    细雨一天一夜,总降水量不多。翌日放晴后,下田就不沾泥巴。土壤墒情如何,张涯再次请教钟三牛、杨福树。

    “小郎君!墒情还成,能出麦苗。”

    得到了肯定回答,那就迅速种冬麦。

    比起钟三牛,杨福树多了十余年的耕种经验。加上喝了烈酒,又是好天气,杨福树腿脚麻利很多。

    三华亩麦种田,张涯便请其掌耧。

    至于其它麦地,徐平山、钟大力、徐五都能上场,不用精心照顾。甚至,他自个都上场会儿。

    三足耧,作为传统播种工具,太依赖农人的经验。要是不会规律晃动,下种亦不连续,缺垄断行、疏密不均,太常见了。

    张涯七扭八歪弄了几个来回。

    钟三牛实在是嫌弃,就赶他出了农田。

    张涯站在地头,只能叹息不已。唉!时间不够、人力不够,不然搞一搞傻瓜式的播种机,也不会这样干看着了。

    耧播、封垄、镇压,观察完整个过程,回到夯土大宅,他便绘出个草案。至于能否成功挑战播种机,还要依赖于赵树起等人的手艺。

    搞定所有麦田,喜报接踵而至。

    地契到手了。

    从下榆树村,河谷裸露的石门处起,沿着九陵水上朔六公里,河谷及两侧无主荒坡,共计三千五百华亩!

    无论土地品质好坏与否,都是张涯今后发展的基础。

    塬地上的谷子,因为浇过一水,并未提前干死,还需数日成熟。集聚起的抢收抢种队伍,此时被重新打散。

    铁匠们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学徒们被张涯派往梯田,帮助钟三牛这些村民,抢收六十华亩谷子。

    这些农田的单产,需要独立核算,以便报给滕子京。这也是滕子京视察时,张涯给出的承诺。

    孟谷丰独自抢收最后一茬苜蓿,以备冬春日所需的马料;徐平山亦返回家中,抢收抢种自家农田。

    悄悄进入围墙中的繁育田,张涯亲手收获‘金贵’的玉米。

    然而,意外随之而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