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郎君 > 第195章 蓬莱有仙人? 阅读设置

第195章 蓬莱有仙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朝好郎君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李泌奉诏入朝后,根本顾不上经济天下。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是如何解决西部陇山(六盘山)防线,唐军的吃饭问题。

    他对德宗说:“今年秋防,征发了十七万人戍于京西,每年吃粟二百万斛,折钱三百余万缗。国家连年遭受饥荒,经费不足,即使有钱,亦无粟可买。

    臣有一策,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府兵可成。

    现在吐蕃居原州、兰州之间,以牛运粮,粮尽而牛无所用。请以府库将积年劣缯染成彩缬,通过党项,以彩缬向吐蕃易牛,三匹缯换一头牛,可换吐蕃六万头牛。

    再以麦种分赐沿边军镇,召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约好明年麦熟只还一倍粮种;其所余者按照时价加五分之一的价格,官署尽买之。关中土地肥沃,所收必厚。戍卒获利,耕者将多。戍卒因屯田致富,必安于其土,不再思归。

    按旧制,戍卒三年一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其所开田为永业田。不过数年,则戍卒皆为土著,即以府兵之法理之。如此则可以变关中疲弊为富强。”

    德宗按照李泌的计策施行,戍卒应募愿屯田者占大半,士卒之心皆安,关中军情稍安。

    随后,他又断然否决了,德宗割让伊西(今新疆库车)、北庭(治今新疆奇台西)给吐蕃的想法(陆贽连《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都写好了),认为此乃“资敌之举”。

    不久,吐蕃大相尚结赞在平凉川劫盟杀使。自唐朝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名唐官被扣押,1000余人被俘,史称“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瞬间跌入谷底。

    此后三十余年,李适开始执行强硬的对蕃“三不政策”(不谈合盟、不见蕃使、不接国书)。

    李适交好吐蕃的梦想破裂后,李泌开始着手构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南诏”的反吐蕃战略联盟(因在德宗贞元年间,也称“贞元之盟”)。

    此事的关键环节是“北和回纥”,但之前只要一有大臣提回纥俩字,李适立马就翻脸。所以,这雷只能李泌自己抗。

    李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回纥有旧仇。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适还是雍王时,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入回纥大营见牟羽可汗。

    回纥可汗怪罪李适,见面时没有行“拜舞大礼”。

    李适的侍臣药子昂,以李适是太上皇(玄宗)的嫡孙,且当时唐庭有丧葬(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不应该“舞蹈”为由据理力争。

    结果,牟羽可汗倒是没敢把李适如何,但几个侍臣都被当着面打死了。

    此事被李适认为是奇耻大辱,25年过去了,依旧念念不忘。

    即便回纥牟羽可汗早就被现任可汗杀了,而回纥也屡屡放出与唐修好的善意,但李适就是假装没看见。

    为了能够说动德宗,李泌和他硬是谈了十五次。

    把李适谈的,连“北合回纥之事,留给朕的子孙去做吧。我活着一天,此事断不可为”的话都说出来,但李泌依旧死咬着不松口。

    最后,李泌也急了,跟德宗说:“陛下既然不答应联合回纥之事,那放老臣回家吧!”

    德宗一看,李泌要摔耙子不干,也有点懵圈了,就想找个台阶下。

    他转头问殿上的两位老将李晟和马燧意见如何?

    本来讨论这件事儿,李晟和马燧站一边声都不敢吱。不成想,德宗突然问起他俩的意见了。

    这两位老将是什么人物?

    战场上滚了一辈子,精得眼睛毛都是空的。

    而且,两位都深谙边事,早知联合回纥是唯一之路。

    再说了,二人都因为平凉劫盟一度被德宗猜忌。

    恰恰是李泌回朝后,对德宗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望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曾感动得两位老将嚎啕大哭。

    这回德宗相问,李晟和马燧对视一眼,又看了一眼李泌,小心翼翼地说:“果如李泌所言,回纥可汗确有亲近唐朝的迹象。”

    李适一声长叹:“你们都不站在朕这边,朕还能怎么办?”

    就这样,李泌死缠烂打,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终于,让李适同意了回纥的求亲申请。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派妹妹、国相和其他高官为迎亲使,一千多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赶到长安,迎娶咸安公主。

    合骨咄禄可汗在给德宗的上疏中,用极为谦卑的语气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三)

    意思就是,“咱们以前是兄弟,现在我娶了您女儿,就是您半拉儿子。吐蕃那小子,要是以后再敢揍您,我踢死他!!”

    还别说,李适这女婿真是说到做到,回鹘(娶咸安公主后,改称回鹘)骑兵大量南下,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与吐蕃展开了长达50多年的血腥角逐。

    随后,大黑衣食(阿拔斯王朝)开始从西往东挤压,回纥从北往南侵袭,南诏从东往西扩展,唐朝陇右防线的压力遽减。

    《新唐书?大食传》记载,“贞元中,(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蕃兵大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

    唐朝凭此“贞元之盟”,以不及百分之一的资源消耗,达成了缓解自身压力的目的。

    这就是李泌的高明之处!

    从大局着眼,以细微入手,该坚持处当仁不让,当迂回处曲折蛇行,不愧是唐朝最顶级的战略家。

    唐德宗建中四年疆域图

    纵观李泌一生,虽因披着修道的外衣而被后世儒家所轻(“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切”《新唐书·李泌传》)。

    但他所行所止,都堪称不折不扣的阳谋。

    就拿“贞元之盟”来说,回鹘强盛后,南下与吐蕃争夺生存空间是必然的,李泌要做的只是拉住回鹘,不使其成为吐蕃的盟友。

    黑衣大食和吐蕃也一样是结构性矛盾,杨良瑶越洋西访,不过是给他们一个继续的信号。

    而南诏国在玄宗朝倒向吐蕃后,虽然吐蕃与之和亲,但多年不断征粮征兵,早就令其不堪忍受(吐蕃曾数次从南诏征兵去西域征战)。李泌要做的不过是告诉南诏国,你还有一个更好的结盟选择。

    这三点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作为一个身在迷雾中的当事者,如何纷繁的信息中,辨别真伪,明确用废,便是考验政治智商的难题了。

    就像德宗初期执行的是,联合吐蕃对付回纥的战略,但却导致平凉劫盟事件发生。

    这更凸显了李泌的高瞻远瞩、目光如炬。

    793年(贞元九年),南诏国上表归唐时,李泌已经无法看到了。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他在长安宅中安然故去,享年六十八岁。

    玄宗时的晨曦

    肃宗时的炽烈

    代宗时的西斜

    德宗时的晚照

    在漫长的十二时辰中,李泌为长安耗尽了最后的心力。

    当他长眠于榻上,心中应无遗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