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补习班 > 第三十二章 就怕纨绔有文化 阅读设置

第三十二章 就怕纨绔有文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官制,四品往上的官职没有上下之分,也就是说,三品官只有从三品和正三品两个等级,二品、一品同样如此,从二品跟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再往上……那就是皇帝了。



    至于皇帝再往上……那就只能是太上皇了。



    要不要过把瘾就死呢?



    李昊很为难,毕竟李二刚刚话一出口他就想到了不下七八九十首关于酒的诗。



    程处默和李震已经被惊呆了,平时皮一下也就算了,这特么可是在皇宫啊,当着皇帝和各国使节的面,你这么作死真的好么。



    李雪雁紧张的手心里面全是汗,如果不是场合不对,她很想问问李昊,不皮你能死不?



    大殿上的老货们倒是没啥太大反应,他们熟悉李二的性格,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不可能跟一个小屁孩一般见识,程咬金甚至还落井下石的喊了一句:“李家娃娃,不要发愁,咱大唐眼下还没有太子三师,这官位不比杜老头儿他们的尚书左右仆射差。”



    “程老匹夫休要胡言乱语,诗好不好那是要吾等评论的,有一半的人通过才算合格,想一次作出三首哪有那般容易。”李勣一番话说的众人连连点头,不想老货末了补了一句:“不过李德謇,老夫看你顺眼,你这诗只要稍微过得去,老夫倒是可以算你合格。”



    不是,你们这些老货都是啥意?看不起人咋地。



    合着还不能说‘实话’了呗?



    李昊眼珠子一翻,看向高深莫测的李二。



    伟大的皇帝陛下自然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闲着无聊坑自己的救命恩人,小李同志相信,李二如此做法必有原因。



    事实证明,李昊猜的一点不错。



    李二并未因为程咬金和李勣的落井下石有丝毫不悦,反而兴致勃勃的说道:“看来知节跟茂公对这小子信心十足啊,也罢,朕也不是小气之人,刚刚的承诺不变,只要这小子作的出来,朕决不食言。”



    黑幕,绝比黑幕。



    敢情皇帝陛下不是看这小子不顺眼,而是想要借机把这小子捧红啊。



    若是这样的话,就算一头猪估计都能做出好诗来。



    殿上老货们彼此交换着了然的眼神,感概着李靖的好运气。



    误会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产生,李昊并不知道老货们在想什么,从小年轻中间脱身来到大殿中间,腼腆的笑着朝四周拱拱手:“诸位,德謇献丑了!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我华夏酒文化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三皇五帝之时便已有之,当时天下大治,粮食多的吃不完,于是杜康(也有叫少康)便将吃不完的粮食做成了酒,这便是我华夏酒的起源。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远古之事早已不可追溯,杜康所酿之酒滋味到底如何已不为人知,常被爱酒之人引为毕生憾事。



    但这酒真的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了么?依我看来只怕未必。



    东汉末年的曹操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流传于世,以此推断东汉之时,此酒应该还是存在的。



    有鉴于此,在下遍翻古籍,寻遍街头巷尾,尝遍长安美酒,不惜落得不学无术纨绔子弟的名声,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在下找到了一份当年的残卷,苦心孤诣日夜钻研之下,终有所成,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日之御酒。”



    真的假的?这酒是杜康?



    原本普通的酒,被李昊一说顿时身价倍增,原本还觉得李二酒买贵了的魏征、孔颖达等人忽然觉得这酒不是那么贵了,香醇的味道里似乎带上了历史的厚重感。



    不过老货中也不是没人质疑,长孙无忌在听李昊说完之后,皱眉问道:“据老夫所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解释是只有喝的酩酊大醉才能忘却烦恼的意思吧?”



    李昊一笑:“非也,长孙伯伯,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喝的酩酊大醉才能忘却烦恼只是后人的一种解释,但我认为,当年曹操以盗掘古墓养军,说不定真的弄出过杜康酒也说不准,毕竟远古之时有以酒陪葬的习惯,您说是吧?”



    长孙无忌捻着颌下胡须:“嘶……你这么解释,倒也有些道理,不过老夫觉得你如此费尽心思去找一种酒,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长孙无忌这话等于是变相认可了李昊,相较于纨绔苦心钻研独自研究出一种所有人都没见过的酒,老家伙更愿意相信他是从某些地方抄来的。



    李昊也没想到自己为了抬高酒的价值的胡说八道竟然真有人信,不过事已至此,他自然不会自曝其短,索性说道:“不瞒长孙伯伯,其实小侄自小就喜欢咱们华夏的酒文化,一直醉心于此道,至于说因小失大……,陛下命小侄以酒为题作诗,不如小侄就以自己为例作上一首吧。”



    言罢,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抄起程咬金面前的酒盏一饮而尽,哈出一口酒气怅然道: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太白的诗自然是极好的,诗成满殿皆惊,顾不得声讨李昊在皇帝陛下没有先饮之前便喝了一杯的失礼之举,全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李二的身上。



    是的,所有人都在看李二。



    早已经意识到皇帝陛下与李昊之间有黑幕的众人谁都不相信一个纨绔子弟有如此才华,竟然做出这等千古名句。



    只是,陛下这也太拼了吧,捧一个纨绔用得着如此大气磅礴的诗么。



    这种诗拿出来别说李昊这样的纨绔子弟,就算是杜如晦、房玄龄、魏征、孔颖达之流短时间内也未必做得出来。



    朝中老货们都以为诗是李二找人代写然后交于李昊,可李二自己知道,逼着李昊做诗不过是临时起意罢了。



    本想着如果李昊的文学功底还过得去,就让这小子去给太子当个侍读啥的。



    毕竟人家给他送了五千贯,将来说不定还有几十万贯,总得给人家一点回报。



    可没想到,一试之下竟然深不见底。



    这可咋整?



    李二很纠结,刚刚他可是答应过一首诗官升一级的。



    看李昊满脸坏笑,胸有成竹的样子,大唐第一老帅哥有种大事不好的感觉。



    李昊不要脸,可是他要脸啊,当着满朝文武,各国使节的面,如果那臭小子再弄出四、五首这样的诗,天策将军的位置难道还真给不成。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纨绔不可怕,就怕纨绔有文化。



    就在李二万分纠结的时候,安静的大殿上程妖精那二货般的声音突兀的响起:“李家娃娃,继续啊,再弄两首出来,你的官职就比你爹高了。”



    李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