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太师 > 第8章 名门 阅读设置

第8章 名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帝国太师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只要与李景隆打过交道之人,很难不被其那温文儒雅、聪明睿智所吸引。

    又因其外形风流潇洒,言谈举止尽显顶级世家风范,致使李景隆成为不少金陵闺中女子的心中良偶。

    李景隆有听说,坊间流传他父亲曾有与他定亲。但李景隆父亲生前,却不曾跟李景隆提过此事。

    所以李景隆自然不会将坊间流传的婚约,当真。

    李景隆知道这个传闻的同时,也闻听蓝玉去大漠征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时,虽没找到屡屡侵边的乃尔不花以及所部,但却得以大扫北元皇庭。

    所以流传的婚约,也就只是在李景隆心中起了涟漪,就迅即就被“大军出征与回师”给吸引的李景隆置之脑后。

    李景隆打听到大将军蓝玉在漠北大胜,率军回京经过北平之时,有赠向来爱马的燕王名马。

    但燕王非但不接受,反而说俘虏的战马应该入国库,不能赠送与他。燕王当时不接受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是燕王向来古怪的性格所致;有人说燕王认为蓝玉是太子妃常氏的亲舅舅,而秦王、燕王等诸王与太子、晋王等诸王素来不合。所以燕王才会恨屋及乌,拒了蓝玉这份好意。

    失了面子的蓝玉,自然不肯罢休。向来好胜的蓝玉,回到京师就与太子说,有一个相士云“燕王有天子气”……

    后来又有人说这相士在北平还曾给一女子看相,说其将来会嫁给军队统帅兼执政大臣。李景隆认为,这只是蓝玉为了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丰富,而让人信服吧。

    军队统帅兼执政大臣是太师,是商周就形成的官制。如箕子、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子牙)、姬旦(周公)。

    但在国朝,昔日的太师李善长只掌国政,韩国公以左丞之尊而位列左班文臣之首;而军队统帅是太傅徐达,魏国公以右丞之尊而位列右班武臣之首。

    两者合二为一的真太师,在国朝就没有出现过。所以李景隆认为蓝玉这谣言,造得很拙劣。

    即便后来的帝王,不如皇上这般强势,而使太师这职恢复到商周乃至前朝的职权。

    但要想成为真太师,这人还得有等于再建新朝的从龙之功;有举世瞩目的灭国战;且一生南征北战,使大江南北的多数军官都跟着他立功升迁。

    前一条很有可能。但后三条的任意一条,就很难做到。况乎后三条,缺一不可。

    简单地说,没有再立新朝的从龙之功,怎么可能得到灭国战的指挥权?这关乎主上莫大的信任;以及他有已被事实证明的能力。灭国战何等大事!岂能玩笑?

    至少李景隆的圈子中,李景隆没有发现有这样能力的人。李景隆也清楚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名将所具备的天赋。

    后来李景隆在去年年初,又得知有太师之妻之命的女子,居然是自己那婚约的女主角。李景隆当时就断定这是同为太子太傅的蓝玉,给自己挖的坑。

    资历与战功皆超蓝玉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为太子太师。就已让只是太子太傅的蓝玉不服。

    自己世袭了父亲曹国公的爵位,但却与因战功而成为公爵的蓝玉一起被封为太子太傅。李景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蓝玉,心中会有多愤怒。

    所以云李丽质将会是太师之妻,李景隆认为就是蓝玉是用来将他拉下马的计策,与之前说燕王有天子气同出一辙。

    显然易见嘛,习惯大权揽于一身的皇上容得下未来的真太师吗?

    后来审蓝玉及其同党之时,蓝玉一个亲信主动坦陈说燕王有天子气;说那女子将来是太师之妻,都是蓝玉捏造。最后,蓝玉也承认这两件事情是他捏造出来的。

    至于现在有人说那相士,现在在钦天监任职。李景隆想想就觉得好笑。还有人说自己是玉皇大帝下凡,莫非也得相信?

    虽然蓝玉的捏造,与李丽质无关。但在李景隆心里,却已将她视为不祥之人。

    娶婚约非实又不祥,且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子为妻。李景隆认为这天下只有蠢人,才会去坐实。

    若娶李丽质为妻,李景隆更知道他将会成为与自己身份一样的王公子弟,眼中的笑柄。

    李景隆很在乎自己所在圈子中的人,怎么看他。

    至于坊间怎么说他,他并非十分在意。毕竟不是一个圈子,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嘛。

    李景隆至今未婚。是因为他与他门当户对的徐达幼女徐妙婷,从小就青梅竹马。

    但被徐妙芳的长姐,即燕王之妻,以辈分不对为由,给否了。

    对徐妙芳的恋恋不忘,才导致外祖母是圣上亲姐姐的李景隆,现在只有妾,而没有妻。

    妾只是奴,在正常情况下永远都不能成为妻。而婚姻的本质,就在夫妻二字之上。

    这就是岐阳王那些老部下还认为李景隆,尚未婚配的原因。当然这些岐阳王老部下,尚不知道他们在平易近人的现任曹国公眼里,只是坊间(民间)。

    来到京师的第五天。上午操练完了后,这两天一直没有看到李丽质与女眷一起来校场的张辅,心中有些觉得失去什么一样。有些疼得慌。

    吃完饭,越来越不舒服的张辅,就决意去拜访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增寿。

    昨天晚上听说徐增寿回京,张辅就有想去拜访他的想法。只是当时是为时已晚,张辅才作罢。

    反正现在有严少监与小魏子跟着,张辅觉得根本没必要去担心被搅进什么浑水之中。虽然张辅还是极为讨厌被人这么看着,但能将坏事变成好事,也算是苦中取乐。

    燕王妃不仅是徐增寿的长姐,对她这同母的幼弟更是一直带着。所以张辅不仅与徐增寿认识,而且他们在北平之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是以兄弟相称了。

    听张辅说他要去徐增寿府中,严少监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乎,张辅在自己的屋内拿了些战利品当作礼物后,他们就出府,向徐增寿府邸而行。

    见张辅等人走后,王友就随之出府。他得去京城繁华之地,开开眼界。来了一趟京城,总不能老待在王府。不然北平那些袍泽会认为自己被吓破胆,这是王友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也就王友一人出府……

    燕王府与徐增寿的府邸并不太远。这源于徐增寿的府邸,是由燕王妃拍板而建成。徐王妃自然不会将弟弟的住处,建得离自己住处很远。

    徐增寿的门房虽然不认识张辅,但见两名宦官跟着他。门房自然丝毫不敢怠慢,直接就将他们引进府中。

    连将张辅带来的礼物也登记在册之后,门房就开始为张辅带路去见徐增寿。

    徐增寿此时,正在书房给陛下写奏章。听得小厮来报,说张辅来访,徐增寿便起身去迎接。

    在前院徐增寿看到张辅身后跟着两个宦官,徐增寿的脸上并呈即将戏虐的表情。

    见此,知道徐增寿将要说自己排场大的张辅连忙抢道:“这位是宫里兵仗局的严少监,这位是严少监的帮手魏明”。

    徐增寿向严少监与魏明点了点头后,严少监与魏明不得不向官居正二品的徐增寿行了一个礼。毕竟他们不是奉旨来徐增寿府邸,与徐增寿也无私交可言。

    在正堂分主客分别坐好,仆人上茶后,并开始交谈起来。

    因为严少监的存在,徐增寿与张辅的言辞不得不很有分寸。

    张辅自己反而倒好,但他总不能去连累他人吧?

    觉得这么云里雾罩,不是个事。向来干脆的张辅并切入主题地道:“这次来看兄长,是有事相托”。

    见张辅恢复到之前他所认识的张辅,徐增寿也不客气,道:“说吧”。

    “此次来京的路上,对同行的蔚州卫指挥佥事李远之妹李丽质,我已有想娶她为妻之念”。张辅直接说道。

    徐增寿并不意外,张辅向来就是这么直接。但徐增寿发现严少监同样也不意外,他心中便有了新疑问,但此时明显不是搞清楚这些疑问之时。

    徐增寿道:“我在听”。

    “但军中有云,岐阳王曾与李佥事之父有婚约,所以小弟没有立即将此事禀告家父家母。若不是想请兄长去打听这婚约是否属实,小弟现在也不会如此贸然来兄长府中”。张辅如是道。

    徐增寿想了想,直接对正襟危坐的张辅道:“我若是去打听,就是直接去问九江(李景隆),此事必然会让人知道。”

    “若是没有婚约,被人知道而形成的议论,势必会让李小姐名声有染。辅弟是否真做好娶李小姐的准备”?徐增寿看向了张辅。

    不待张辅作答,徐增寿又继续道:“辅弟现在这种年龄,就已是姐夫中卫里的指挥佥事,更深得姐夫信任。为兄也知这都是你靠军功得来的。所以你娶一个地位更高、更能帮你的女子,并非难事”。

    “名门之后所带来的资源,想必辅弟了解。为兄就不多言了”。徐增寿最后如是补充。

    张辅先是感激地看了徐增寿一眼,然后道:“跟她在一起,弟就很舒服。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弟想在有生之年一直能有这感觉”。

    “若她真有婚约呢”?见张辅如此回答,并不奇怪的徐增寿问道。

    张辅坦然地道:“若有,弟自然知道这是痴心妄想,自然不会死皮烂脸地再做纠缠。但弟绝不会后悔,今日所为”。

    徐增寿点了点头,道:“此事不小。明天晚上之前辅弟若没改主意,后天为兄就将此事弄明白”。

    张辅本欲再说,但见到徐增寿脸上的坚持,他并只好称谢。

    又说了些不痛不痒之事,张辅并起身告辞了。

    徐增寿也没有留他,而是直接送他出了府门。

    这晚,又起风了。

    明月被乌云笼罩的夜晚,人与景并又得以藏匿于黑暗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