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3章:新知县 阅读设置

第243章:新知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淡水城到北竿岛铺设了通信缆并且测试成功,效果出奇的好,近三百多里的距离(实际是160公里),光信号看不出减弱,通信兵都感到不可思议,那么细的一条玻璃丝竟然把光传过来了。可刘璎心里是有把握的,他知道,现代里的海底光缆上万公里的很多,相比之下,一百多公里是非常短的距离了。所以,即便自己造的玻璃纤维粗糙、质量差,也是有把握的。

    有了这条通信缆就实现了台湾到北竿岛的快速通信,并且不受天气变化的限制,随时可用。

    对于北竿岛的地位他也有所思考,即便是将来的重心完全在台湾岛上,北竿岛也是与大陆联系的最佳地点,其意义不容忽视。所以任何情况下,刘璎也不会轻易的放弃北竿岛。为此北竿岛上的军事力量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那里的护卫队会长期存在下去。

    来到淡水城已经有三个月了,这段时间主要做的是基本建设,建设码头、修路、架桥、疏通河道、建设房屋和城池,按此时的惯例淡水城也修建了城墙。现在的淡水城和周围地区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蛮荒状态,初步有了大陆上城镇的样子,逐步稳定下来。

    淡水城中的县衙门也有了,只是比较简陋,不过是普通的民宅的样子,只是为了做县衙,建了一个宽大的正门,门上悬挂了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淡水县署”。院内的正房也很普通,可同样悬挂了牌匾,写着"明镜高悬”,这就是县衙大堂了。虽然没有奢华的建筑,也有个威严的样子了。

    现在正是需要治理地方的时候,地方的事物繁多,所以刘璎这次回来,马上就操办建立第一个县府。经过简单的准备,就正式的任命刘亚辰为淡水知县。有知县的官称可没明确品级,一切从简。

    刘璎把刘亚辰找来,授给印信和官服,就算是任命知县了。

    "印信”的"印”是官印,"信”是委任文书,这两样就是知县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官服是个藏蓝色的大包袱,还不知道里面的官服什么样?

    刘亚辰大礼叩拜,接过印信,跪在那里,听刘璎的训示。

    刘璎说:"淡水县是我们刚刚建立的,一切都是从头创建,不但县衙门是刚盖起来的,里面的官吏一个都没有,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主要的吏员我都给你配齐了,但是这几个人肯定不够用,其余的人手就要你自己增添。但是各职各处的人数需要报上来批准。”

    古代的县衙门里也有自己的一套结构,因为它是政权的最末端,事无巨细都要处理,所以也是蛮复杂的。当然了,如果跟现代的去比较它就太简单了,其原因是官府管的事情不多,概括起来就是收税、宣教官府政令、民间打官司,至多有征兵、赈灾等临时任务,不像现代的官府管那么多。

    县衙门里最大的官就是知县,也叫县令、县太爷什么的。按品级是七品,属于朝廷官僚里的最末端。但是一县之中的钱粮诉讼等都在他的管理之下,都是实权,所以也不可小看。

    我们前面说过"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知县就是流水的官,其余的官吏都是"铁打的衙门”那一部分。知县是朝廷任免的,经常换,可是县衙里其他的官吏并不跟着知县走,是相对稳定的。

    这些官吏各个朝代会有变化,大致上有以下一些:

    有一个县丞,是知县的副手。实际上如果知县什么都不管,县衙门还是照常运作,这就是县丞的作用。县丞的职权与知县一模一样,知县为正他为副。

    有主簿,管钱粮,是经济主管。有教谕,这是管最基层的科举考试,祭祀礼仪等。有县尉,也叫巡检,是管地方治安的,缉捕抓人等等是他的差事。还有典吏,就是看守监狱的。也有设置一个保甲庄头的,是联系各乡村,管理土地和纳税,是主簿的帮手。

    数一数这些就是六七个人,这就是一个县衙的全部了。当然一个县衙门里头绝不会仅仅是这七八个人,每个部门还都有帮手,叫什么书办、衙役、差役等等,至少有数十人。

    刘璎说主要的吏员都配齐了,指的就是县丞等人,其余的要他们自己去充实。

    作为上级的刘璎,不光是任命几个人的事,还要给他们发俸禄,就是薪水。古代官员的薪水不低,与平民相比高出太多,但是它与现代的工薪制度完全不同。我们拿县衙门来说,朝廷的俸禄名册上就是这几个人,那么其他那么多人吃什么?那时候的制度就是谁的人谁管饭。比如说,主簿下面的帮手有几个人,这些人就是主簿自己雇佣的,主簿给他们开工资,当然是主簿自己掏腰包!与别人无关,朝廷也不会给。所以主簿愿意雇佣多少人是他自己的事。

    再比如,县太爷出门要坐轿子,轿夫就是县太爷自己花钱养着的。县太爷有两个师爷,帮助处理文案,策划出主意,这些师爷也是县太爷自己花钱养着的,与官府无关。

    所以表面看官员的薪水很高,实际收入并不多,想做清官也很难。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衙门里冗员少,基本上没有闲人。这个道理就不用说了吧?

    当然也有例外,抓捕罪犯的衙役或者地方组织的民团之类的地方武装,这是需要官府开销的,不能让县尉掏腰包养兵啊?原因是关系到地方治安,也是朝廷的大问题,所以需要格外重视。

    这时候的县太爷还要充当法官断案,并且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判案要依法而行,可是现在还没有律法呀?所以刘璎说:"我们正在修法,现在就是没有法律条文,所以你断案的时候,就要遵循常理,循例而行。我给你的旧朝律法看了吗?”

    什么叫"循例而行”?直白地说,就是按照历史旧的案例去做。

    律法是严谨的,但是世间的案子千奇百怪,律法条文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全部包括在内。因此就不能死扣条文,也不能用诡辩的办法歪曲条文,于是就有引用历史上类似的案件作为判案参考的惯例。这就叫做"循例”,是判案的常用办法。

    刘璎说的意思就是让他遵循常理,参考历史上的例子。现在还没有自己才律法,难道就不要判案了吗?

    "回大少爷的话,您给的书小的每天都在看,但是初次读律书,很多看不懂的。小的也尊您的令,向李先生讨教。”

    "好,你要用心。”

    "是,小的记下了。”

    刘璎说:"淡水县现在还没有划定疆界,我们现在所勘察的淡水河沿岸都是淡水县治范围,这是暂时的,以后会有正规的划界。你上任后,除了建设完善衙门,还要立即介入招收壮丁的差事,从现在起,招收壮丁就由你管起来。招来的壮丁,全部编成民团,你也可以从中抽调充实衙门所用。”

    "是!”

    。。。。。。

    当官就要有官服,这一点是不能变通的,毕竟不是现代,所以刘璎发给刘亚辰一套官服,这是临时赶制出来的。

    现在是元代末年,明朝还没有建立,所以人们熟悉的官服就是元朝的了。

    可是刘璎不能采用元朝的官服呀?道理很简单,那不是有留恋旧朝的嫌疑吗?等新朝建立后这官服就犯忌讳了,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可是想用新朝的也不行啊,因为大明还没有建立,谁见过大明的官服呀?所以刘璎只好自己设计一套,作为现代人的刘璎所设计出来的官服定然会参照现代服装的元素,不会完全照抄那些老古董。并且他们在海外,不必考虑朝廷的感受。

    现在护卫队也有军服,那是沿袭大陆上的习惯,主要的就是一件鸳鸯战袄,再加一顶帽子。元朝的官帽、军帽都是草帽的形状,所以护卫队的帽子也是那样的,此时天下各路诸侯的军队也是这样的服饰。

    军队换不换装不着急,可是官员必须要穿官服,所以为刘亚辰准备了官服。

    这官服什么样?先说官帽。元代的官帽像个大草帽,宋代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的顶上是圆的,因为有发髻,所以帽子后部高出来一节,帽子左右有双翅。明朝还没建立,但是刘璎知道,跟宋朝的官帽差不多,就是双翅短一点。

    帽子上为什么要装一对翅呢?现代人只是看着好看,并不知道缘由。

    设计双翅的初衷是皇帝防止大臣们在朝堂上窃窃私语,要臣子们保持距离。如果有两个大臣靠近,则帽翅互相刮碰就可能让帽子掉下来,那可是严重的失礼。

    刘璎设计的帽子是个高筒帽子,硬筒子比较高,这是因为古人有发髻。前面有遮阳帽檐,后面没有翅。当然还要加上一些饰物和金黄色的丝绦(绦,读音涛)等,看起来类似于现代法式军帽。这个帽子的式样很特殊,与元朝、宋朝的都不同,当然与即将到来的明朝的也不同。

    古代的官服就是一件上衣,它很长,一直到脚面。穿这种衣服行动不方便,如果想快走几步都要把前襟撩起来,否则容易绊倒,看古代的戏剧中就不乏被官服绊倒的情节。

    因此刘璎设计的官服短了不少,刚过膝盖,就像现代里军大衣的长度,再扎上腰带就比老式的官服利索多了。袖子稍微变窄一些,不是宽袍大袖。穿衣要便于行动,不能被服装限制了。这个设计就是向现代的服装靠拢,既要好看也要方便行动。

    看这样的设计与现代服装差距甚远,但是毕竟有所改变。也是没办法,毕竟时代不同,还要照顾到古人的审美观,如果太过于现代就成了另类。

    这套官服还有一个大的区别:没有补子,替代物是增加了肩章。

    古代官服的前胸后背都有一块方形的刺绣图案,很复杂的图形。武官用猛兽图,文官用鸟类图,所以有"衣冠禽兽”之说。它的作用是区别品级的,现代区别官阶的办法是领章肩章加勋表。

    勋表是什么?

    它是佩戴在军装左胸前的一个方形的物件,一条一条的色彩斑斓。那些彩色的条块都有特别的含义,说起来很复杂,外行看不懂。总之它表示官阶等级和曾经获得过的功劳奖赏。

    现代的官服饰物更简洁美观,因此刘璎不想用补子,用现代军服的肩章表达品级。肩章简单明了,也是蛮威风的。

    古代官服大多采用深紫色,刘璎还是遵从惯例,用深紫色。

    穿古代的官服是看不到裤子的,现在短了就要有配套的制服裤子,这也是不同于古代官服之处。当然还要有官靴。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