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6章:教化 阅读设置

第246章:教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县尉董铭视察民团营,得知招收来的壮丁中有番人,是属于熟番的。

    他来民团营也是为了选人,是为县衙门充实人手,比如他手下就需要几个差役,还有衙门里的使役人、看门人,县太爷的轿夫等等的。如果有识字的就更好了,可以充当吏员,就是衙门里办事的人。

    现在壮丁有一百多号人,这么多人怎么挑选呀?最方便的就是查名册。名册上有每个人的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民族、家庭等等的都有,对照名册挑选要容易一些。

    为此他让王队长拿来名册逐一查看,这一看就有了问题。他指着一个名字问:"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古怪,叫什么‘特利吉古’?这是你说的熟番吧?”

    王队长答道:"回大人的话,这是个熟番,他们的名字都很古怪,我们也是费很大劲才写出来的,听他们的发音很难找到合适的字。”

    董铭:"姓氏总有吧?实在不好办就编个号,就像张三李四的不行吗?总比这古怪的名字好记呀?”

    此时底层的人大多没有名字,就是个姓氏加个数字。董铭的意思就是起个"王一二”之类的名字。

    他这一问,王队长也笑了,他说:"实不瞒大人说,番人真的没有姓,他们父子的姓氏都不一样。”

    "啊?竟有此事?”

    "番人把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并且姓在后,名字在前。比如这个叫特利吉古的,特利是他的名字,吉古是他父亲的名字。”

    董铭:"这不是乱套了吗?得想想办法。”

    王队长:"大人说的对,我们这儿也有人出主意说:番人都有自己的部落,每个部落有自己的名。我们知道的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什么的,有人说用部落名字可以做他们的姓氏吧?大人您看行不行呢?”

    "可以啊,这办法好,起码容易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过最好靠上咱们的姓氏。比如泰雅族就姓泰,布农族就姓布,这多好啊?”

    "是,我们就照大人的意思办。”

    用部落名字作为姓氏,这也是对番人的尊重,不会让番人抵触,所以容易推行,民团里番人的名字就照此修改了。

    这件事呈报到刘璎那里也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他知道,有关民族的问题处理一定要谨慎,闹出矛盾就是严重社会问题,如果恶化到仇恨,那就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了,甚至可能形成社会的痼疾。因此他给县衙门发下指令,要求对于姓名一事征询番人首领的意见,也建议他们部族里的人都使用这样的名字。

    刘璎官员们训示说:"对于番人,一是要教化,让他们融入文明社会,令其野蛮因素逐渐消退。另一方面不能故意激发他们的反抗心理,要用和平的态度对待他们。简单说就是改造加团结。还有一点是最总要的,就是对敢于野蛮杀害人命的番人决不能姑息,要坚决抓捕法办,对拒捕者坚决击杀!绝不容情。这一条不需要宣传,但是要坚决执行。”

    没有基本文明的部族的确存在野蛮习性,如果姑息就会吃大亏。所以治理的方法要刚柔相济,秉持教化的希望,对于野蛮则需要强力手段。

    这件事他也要和三叔通气,因为防务和军队都由刘诠主管,刘璎不好直接插手军队的事。

    刘诠也是有见解的,他听了改变番人姓名问题后说道:"岂止是姓名啊,他们不务农耕,衣冠不整,说话像鸟语,这些都应该改变,若非如此,何谈融合呀?”

    刘诠的这个态度其实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对落后的番人看不惯很正常。

    不说别的,只要见到番人,第一个印象就是穿衣戴帽完全另类,在汉人的眼里简直有伤风化。

    番人的装束是什么样呢?

    首先,穿衣戴帽要适应气候环境。台湾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南洋地区相比较,冬季还是比较寒冷的。因此就不能像南洋的马来人那样赤身裸体,总要穿衣服,甚至用布条包头,像是戴着帽子。台湾番人的衣服大多是棉布做的,也有穿兽皮的。棉布当然是从汉人那里交换来的,否则他们只有兽皮。刘诠所说的衣冠不整,说的是番人大多只有上衣,没有裤子,只是用布包裹着下体,两条长长的腿都是光着的。

    他们为什么不穿裤子呢?那是生活环境所致,他们生活在丛林里,要打猎,采集野果子,满山乱跑,为此就要行动方便,即便穿上裤子,也会被露水打湿,穿着湿裤子很难受。裤腿也会被荆棘撕烂,所以就只能光着。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所以生活于平原上与汉人杂居的熟番,很多人还是光着两条腿,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

    刘璎说道:"三叔说的对,从穿衣吃饭到耕地种庄稼上看,番人是需要教化的,否则总是难融入社会,如果他们这些陋习不改变,天长日久,总会发生社会冲突,甚至造成动乱。虽说他们的人口不多,可是眼下台湾岛上的汉人也不多呀?所以番人的数量就不是少数了。对此真的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需要设法改变他们,决不能无所作为,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

    "对,我也是这个想法,一定要想办法。”

    "三叔,改变他们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要慎重,不可激起他们的反抗,如果番人作起乱来就会搅乱我们的大事。这一次给他们改名字这件事就处理的比较好,这是因为我们尊重了他们的部落,没有让他们反感。由此我还想到一个事,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土话方言,可是没有文字。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群,都离不开文字。咱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就无法替他们发明一套文字,比如像高丽和日本那样的文字。那该怎么办呢?不让他们说自己的语言是不现实的,这是取消不了的。如果强制他们说汉话,必然会引起事端。因此我想了一个办法,三叔您看行不行。”

    "是啊,大陆上也有这样的事,不少族群都说自己的语言,这是没法禁止的。你有什么办法说说看?”

    "三叔您是知道的,在高丽国、日本国都使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含义没有改变。因此他们能看懂我们的诗词和文章,同样,他们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懂,可是他们对汉字的读法却不同,他们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读汉字,这就叫‘训读’。这个办法能不能让番人也使用呢?这不就解决了他们的文字了吗?”

    刘诠:"哦,我也知道有训读这回事。这办法不错,可以试一试。其实我们汉人又有这情况,不同地方的方言语音不同,可是写出来的文字是一样的,这也算是另一种训读吧。”

    刘璎:"现在的番人全部是文盲,几乎没有认识字的人。要实行这个办法,只有办学校,就像私塾那样的,鼓励番人们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当然现在还做不到,因为还没有这样的老师,我们先要选择和培养出懂得番人话的老师才行。另外,为了鼓励他们送学童上学,不但送书本文具,还要免费管饭。为了一视同仁,不要让人觉得番人特殊,汉人的学童也同样要免费管饭。这就需要我们的官府破费了,不过出钱用在学校上还是值得的,这几个小钱我们也出得起。”

    古代经济落后,学堂里管一顿饭就有极大的吸引力,甚至有人纯粹为了吃饭就会送孩子来学校。

    刘璎本来就有借鉴现代学校的办法在台湾办学的想法,现在就需要同时考虑对番人的教育了,这是更强有力的教化手段,并且招收番人学童上学,对番人来说也是好事,不会有抵触的。

    刘璎问道:"三叔,咱们招收壮丁里不是有几个番人吗?我想对这些人需要特殊关照,该提拔的就提拔,起码这几个人懂得汉话,也接近汉人的生活习惯,改造他们就容易些。将来我们少不了与番人打交道,这些人就是联系番人的桥梁,因此是很有用的人。”

    刘诠说:"这个想法不错,我也赞成。现在就有这样的情况,我们为勘察地方出动的士兵就有遇到不友善的番人,应该是生番了。语言不通,这些生番就有放箭的,索性没有造成死亡,不然真可能起冲突。”

    "啊?有这种事?可是要小心。这倒不是怕他们,而是这种冲突是没必要的,并且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据我所知,这些番人并不是好斗的,他们来到平原上也是很老实规矩的。起冲突的原因还是咱们进入了他们的领地,他们把自己生活的范围看做是自己的领地了,山林他们生活所依赖的,所以就生怕别人入侵。我们今后真的要加小心,没必要就不要去打扰他们。不过我们对番人友善也不要被他们理解为软弱可欺,如果有恶性事件发生,只要我们有理有据,也要坚决镇压,绝不能手软。”

    刘诠叹了一口气,说:"唉,这些番人真是麻烦。”

    刘璎:"是啊,他们以山林为生,对自己的山林就会看得很重,所以有外人来,就会以为是要夺取他们的山林,他们就会紧张,也就会有极端的举动,对此我们要理解。”

    刘诚也住在这里,他是为修订律法而来的。因为缺少房屋住宅,他们叔侄三个都住在一个院子里。

    刘璎与三叔说话之间,刘诚也过来了。刘璎连忙起身问候:"二叔好!”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