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107章 流民问题(上) 阅读设置

第107章 流民问题(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宝祐六年五月初,巴蜀地区已经进入了雨季。



    宋军利用南方山脉、湖泊河网的优势,逐渐开始展开守势,此时两国战事处于胶着阶段。



    蒙古前方军队一直驻扎在合州北部,行军的路线也因为连天的雨水而影响了。



    而此时六盘山天高气清。



    蒙古主军内,蒙哥依旧在征召兵马,打算主力军在七月初的时候率军攻打西线。



    届时六盘山主军会一分为三,由他领军西线。



    蒙哥信心十足,望着合州那边。



    不过各地官员还是没能找到孙家父子,但孙家父子早就将制造甲胄的工艺传授给了其他工匠。



    所以有没有孙家父子并不重要了。



    他们并不知道此刻孙公亮父子就在临安。



    ......



    蒙古东路



    东线无战事,一切都很太平,李璮只是派遣军队在海州城内修筑工事、加高城墙,至多就是去港口榷场负责与赵诵的交易。



    李璮的效率很高。



    海州湾口,他看着一艘南下的海船正在发呆,目送海船消失在海的远处的时候,转头迎上了王文统的目光,“你觉得这次我做的对么?那艘船上都是一些流民,虽然我也需要百姓人丁充实益都,可眼下流民实在太多了,治下也应付不了这么多的流民。”



    王文统站在侧,反问李璮道:“世侯看了李岳的秘奏和那宋人船工的账簿之后,觉得收获如何?”



    “收获确实不少,没想到那赵诵船上的货物能卖出这么好的价钱,岳丈啊,这足足是我们一年练兵的支出啊,早知道走私这么赚钱,当初我应该多弄一些海船去南洋番邦那里了。”李璮早些年虽有走私交易,但规模并不大,眼见赵诵这次北上海州的贸易数额比较多,李璮很是眼熟。



    王文统分析道:“他们宋人的海贸确实不错,北方这些年战打得多,百姓生活穷困。很少见到这么好的东西,不过对世侯来说,还是兵马粮草来的实际,那海贸虽好,但毕竟风险太大了,海上经常会翻船。”



    李璮甚是遗憾,“岳丈说的也是,不过我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



    “以后会有的。”王文统看着海州港口的船只来来往往,陷入了沉思,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那赵诵的胃口居然这么大。



    居然直接要人口。



    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



    只是眼下益都这边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了,所以他们才会将流民送给赵诵。



    王文统不知道在将来那赵诵会如何发展。



    但从现在来看,那赵诵的路会走的比他们长、比他们远。



    这是大幸,还是不幸!



    王文统心想。



    ......



    临安



    五月癸丑,前方战事胶着,皇帝赵昀下诏:夏贵进官二等,兼河南招抚使,毛兴特转右武大夫。



    历史上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生了。



    赵诵继续待在枢密院编修兵书,顺便探查枢密院的军报。



    回来后给孩子们上专门的课程辅导。



    除此外,再去余杭县的苏家别院,探讨武器的研究。



    至于孙公亮父子,则一直待在城东的别院,偶尔与李彦简探讨未来的蒙古局势,往往会争的面红耳赤。



    孙家父子二人除了争执外,偶尔也潜心研究赵诵的那副铠甲。



    孙公亮仍旧不死心地对孙拱道:“儿子,虽然那个赵诵囚了我们,但将来还是有希望回到云中的,等回到云中,我们孙家继续早出更好的铠甲,献给汗王。”



    孙拱道:“父亲,我担心的是、娘亲、弟弟们,还有芸娘和孩子们,我们不在云中,他们会伤心难过的。”



    “一入宋国,千里迢迢,你我父子二人都是阶下囚,又何谈自由之?家人,我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不受任何威胁。”



    “父亲指的是?”



    孙公亮很是发愁,对孙拱说出他的担忧,“毕竟你我父子负责‘蹄筋翎根铠’的督造,我只怕朝廷万一怪罪下来,会连累家人的。”



    孙拱道:“不会吧,毕竟爷爷那个时候可是有恩于成吉思汗的!”



    “凡事都有万一。”



    孙公亮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并不知道已经被门外的护卫偷听到了。



    过了不久,一封书信去了燕京城。



    杨安时开启书信,交待给了杨光明。



    “孙家一大家子,光明,你有信心么?”



    杨光明走了,往云中而去。



    ......



    五月上旬,赵竑、桃娘一行人北上,在庆元府转了海船,沿着浙东运河来了临安府。



    到了临安,已经是五月中下旬了。



    这次他们北上,是因为赵诵的一个决策——“流民问题与应对流民的办法”。



    流民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今两国交战,流民就会产生。



    所以这次赵竑亲自来了,因为此事对于将来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



    沿着浙东运河,赵竑先在萧山下船,先去看了萧山这边的况。



    萧山县的田地里,此时地里的棉花植株已经有一个成年人的膝盖那么高了,绿油油的枝叶还在向上伸展着。



    “爹爹,泉州那边种的棉花比萧山县的要好,你看萧山的棉花还只有这么点高。”桃娘道。



    赵竑笑骂道:“小桃子,泉州那边天气,棉花当然长得快了。”



    “哈哈,爹爹,桃娘当然知道啊,只是爹爹自从泉州出来,这一路上脸色都绷的紧紧的,就好像一脸丧尸样子。”



    赵竑转头看着桃娘,一脸狐疑道:“一脸丧尸样子?桃娘这个是什么比喻?”



    桃娘笑笑,“都怪哥哥,桃娘现在说的话都怪怪的。”



    赵竑又想起赵诵,下午回了城,一定要好好问问他。



    桃娘此刻看到黄巧儿正带着一群佃户正在给棉花浇水,在棉花地的西边,还种了不少的蔬菜。



    蔬菜地的西边,则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绿油油的水稻了。



    黄巧儿看到桃娘他们来了,立马放下手里的活,来到赵竑面前。



    “巧儿见过东家,见过桃娘子。”黄巧儿道。



    赵竑欣喜道:“巧儿,你们做的不错,这全多亏你们了。“



    ”这都是少主的功劳,要不是少主,巧儿和乡亲们也不会过上这样的好子。“巧儿又想起了往事,只感觉这短短几个月的生活,就好像是生活在梦境中一样,巧儿很担心梦醒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幸好,这不是梦。



    赵竑点点头,他没想到在萧山县看到这样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觉得赵诵这么做是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