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刘备的日常 > 1.58 万般皆好 阅读设置

1.58 万般皆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泉州港。巨马、塘沽二民港。人头攒头。闻讯赶来的三韩青壮,皆目露焦急,翘首以待。



    得益于完备而详尽的“庸籍”记录。



    先行客庸蓟国的三韩青壮,将提前与家人团聚。和风有信,漂洋过海。半岛之事,今已人尽皆知。更有辰韩、弁辰二臣智,及各国俭侧,各部樊秖,及杀奚、邑借等大小头目,被俘后,先行押来泉州港。



    热闹的港市口,置一高台。台上排设牢笼,除二位国主外,大小渠帅皆被关押其中。引众人远远围观。便有三韩国人,高声询问。



    亦有渠帅,瓮声答话。



    问话青壮,瞠目结舌。显然是知晓,马韩辰王,竟率兵抄掠釜山港。结果一败涂地,呕血落马。蓟王盛怒之下,起兵反抄三韩。



    今已国破家亡。



    急切间,忙问家小下落。得知正随船贩来泉州,不由得长出一口浊气。



    国破家还在。万幸,万幸。一传十,十传百。三韩青壮纷纷涌向港口。



    话说。类三韩这种程度的文明,国家的概念,亦是寡淡无味。不见得比游牧民族强多少。



    只需家人皆在,便万般皆好。



    待大舡抵岸。温馨的相认场面,毋庸赘述。如何安置,才是重点。



    毗邻泉州的长芦和长汀二县,乃此次主要安置点。对渤海湾的水气适应,岛夷远超农人。整日浸泡海水,对咸水的忍耐亦比农人强。再加能吃极苦,乃盐户不二之选。盐户亦是编户,与商户、匠户、农户,比同。



    先举家迁往漂榆邑。再由漂榆津出海。沿渤海上湾,迁往正加紧修建中的各处盐邑。



    蓟国薮中,有史记载的“芦台场”,乃历史最悠久的渤海盐场之一。然时下,盐户聚居的邑落,非为“场”,而称“牢”。



    前汉时,盐铁官营。位于渤海湾西岸的章武、泉州二县,皆设有盐官,专管煮盐及课税事宜。时有“大富牢”,便是盐户聚居的城邑,隶属泉州县。前汉时,盐户煮海不用铁锅,而用陶器,称“牢罂”,由官寺统一配给。《史记·平准书》:“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便是指此物。



    时下,渤海盐区,主要分布于冀州、青州、幽州。《魏书·食货志》又载,东汉“幽州置灶一百八十。”



    后世芦台出土的铭文砖,上曰:“竟宁元年,太岁在戊子,卢乡刘吉造。”



    可见,在前汉元帝竟宁元年芦台已称卢乡。铭文砖的出土,足可证明,芦台滨海盐业,在西汉时已颇为兴盛。后世宁河区,亦有“大富牢罂”戳记的陶瓮残片出土。“大富牢罂”,便是盐官发给盐户的煮盐器。



    何不用更高效的铁器煮盐。



    《史记·平准书》亦有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换言之,“大富牢”乃前汉时,设在渤海的官办盐场之一。“牢”当“廪”解,乃仓储之意。



    只可惜,前汉时便已十分兴盛的煮海烹盐,皆毁于两汉之交的“大海侵”。海水倒灌,浊浪滔天。将环渤海盐场,悉数冲毁。海水淤积,盐户逃难,遂成白地。



    若无蓟王横空出世,此地仍需沉寂数百年。



    蓟王先在薮北通渠圩田。筑堤修路。将乱流散入薮中的三条大河,悉数禁锢在河道之内,经由泉州港东西两侧漕渠河段,奔流入海。再加三百里稻田蓄水,薮中水位一降再降。



    今,大富牢城重见天日,刘备已命人原址重建。仍取旧时称谓。卢乡亦重建。改名:卢邑。撤村并邑,正当其实。



    司盐署官寺,便设在大富牢城。



    走马上任,将满百日的大夏令刘晔,正领着麾下属吏与一众蓟国匠师,吃住在海滩。就地取材,营造盐田。蓟王与国中大匠师,年前已在将作馆中温室,模拟多次。并整理记录了详尽的晒盐笔录。只需照本宣科,又触类旁通。再因地制宜,当尽善尽美。



    以刘晔之才智,定不会辜负王上与国人厚望。盐田年产十六石。却无一石口粮。吃穿皆靠晒盐得来。前期,蓟王已命泉州城仓,调集粮秣,输往大富牢城,助盐户安居。



    晒盐初期,类包吃包住的客庸模式。待晒盐熟练,便会户户分得二十亩盐田,令其自给自足。



    在安置流民方面,蓟国官吏可谓轻车熟路。游民群体中所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更应处得当。蓟王洛阳大婚时,曾对七位小姐姐言道。初来新世界的惶恐和不安,也和小姐姐们一样感同身受。



    将心比心。蓟国在安置流民方面,从上而下,皆十分用心。春风洋溢,诚意满满。



    说宾至如归,亦不为过。



    初来乍到。最难忍受的,便是陌生感所带来的惶恐与不安。唯一慰藉,唯有抱团取暖。



    一言蔽之,举目有亲。



    只需有亲朋好友,家人相伴。再遇善待,自当感激涕零。



    至于作奸犯科,天**猾之辈。在大汉的星空下,又在蓟王治下。实在有太多办法。



    要杀要剐,还是煎煮烹炸。欲行凌迟车裂亦可,孤随意。但凭所选。



    此次此刻,三韩半岛。



    无名山丘,无名洞窟。面容枯槁,气若游丝的辰王,缓缓睁开双眼。



    “来……人……”



    “大王。”心腹猛将,急忙近身答话。



    “今在……何处?”



    “荒山野岭,卑下亦不知。”猛将答道。



    “形势……如何?”



    “一败涂地。”猛将脱口而出。



    “家中……”



    “老小皆被蓟王掠走海上。屋舍又被付之一炬。国中片瓦无存,鸡犬不留。”说道伤心处,猛将亦心痛抹泪。



    “速速……抬我去……釜山港。”辰王动了动嘴角,又见鲜血溢出。



    “大王何故自投罗网。”猛将一愣。



    “负……荆……请……罪……”



    “大王?大王?”待猛将再抬头,辰王又陷昏迷。这便抹泪上前,将辰王背起。



    为何不是抬起。



    抬,终归要两个人。



    数日前还不可一世的三韩共主。如今树倒猢狲散,只剩孤家寡人。及猛将一枚。



    何苦来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大汉周围,阴怀叵测,又快速暴兵的野外巢穴。自当以雷替手段,悉数扫除。



    屠国灭种不需要。汉化才是正途。



    古往今来,华夏皆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