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086章:璇玑洞主(10) 阅读设置

第086章:璇玑洞主(1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敏见火爷爷讲得认真,已经相信璇玑洞主就是自己的娘亲;可这怎么可能,即便她是自己的娘亲如何跟她相认;而且这地儿是璇玑洞又不是大宋朝的汴梁城抑或益州成都府……

    刘敏心中天南海北地寻思着,璇玑台上红衣洞主已经走下来,到了一架十分考究的织锦机跟前亲自操作起来。

    刘敏拽了火爷爷一把道:“爷爷,娘亲下了璇玑台现场实物操练,我们快过去看看……”    红衣洞主坐在木制的织锦机上,向围在一周边的诚男信女介绍着蜀锦编织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打结。这是织工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手工织锦的第一道关;装一袋烟的工夫用极细的丝线打出十二个结并剪掉线头,使其看上去像从来没断的才能及格。

    二是打芊儿。最注重身体协调性的技能,左手拽着线做短距离的前后运动;右手转动纺轮,根据需要打出不同股数的芊儿以做纬线。

    三是拉花。在万千根稍粗于丝的线中拉花提起织机上的经线,力量要合适,经线不能提得太高,易断;不能太矮,梭过不去。放线要干脆,否则,许多纤线会搅在一起。

    四是投梭。脚变换着踩竖脚竿将16面综框轮换升降,双手左右开弓投梭,其间每投一梭要用扣压纬。两者所用力量均非常重要。若力量过重,另一只手很难接到梭,过轻,梭过不去,会割断经线造成经线断裂。否则,成千上万根经线需要人工捞头手工打结。用扣压纬时,由于力量掌握不均会令锦面图案时紧时松而变形。    五是转下曲。织工经常必做的一项检查。下到一米深的机坑,转动下曲签防止纤线断裂和缠绕。这项工作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

    六是接头。织造蜀锦时丝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热胀冷缩,或织造时成千上万次自然摩擦产生丝线疲劳断裂。在遇到经线断裂的情况时,织工就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上万根线中找出断掉的丝线并运用所学到的打结技能将其接上。上面提到的只是织造时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最难的是织工在手脚眼耳并用的情况下保持协调和对织机构造的熟悉及装造。

    蜀锦编织讲授完毕,红衣洞主又走到不远处的纺车和织布机跟前讲述纺线织布的方法和步骤。

    刘敏凝视着几架纺车和老式织布机,不禁想起他在后世看见姥姥织土布的情景;而璇玑洞的纺车和织布机从外观上看跟后世姥姥家的别无二致。

    刘敏后世的姥姥家在关中平原周至县,那里的女人至今还用老式布机织布。    这是因为市场上对土布的需求量相当大,穿腻了绫罗绸缎的城市人怀旧;十分喜欢乡村里的土布。

    土布的市场发展不断地被拓宽,但刘敏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十世纪的宋朝开宝年间;璇玑洞便就有了如此先进惊艳的纺车和织布机。

    红衣洞主这一次是从制作棉花捻子的工序到上机织布的步骤一步一步十分详细地进行讲授,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没有遗漏。

    红衣洞主先让黑驿马和几个杂役打开来一包棉花摊开来,又让晴儿、雯儿从高粱地折来几根高粱秸遴选了一根十分光滑的拎在手中;尔后扯下一片棉花扯成长约一市尺,宽约三指左右的面团;把高梁杆放在棉花中间以高粱杆为中心把棉花裹起来搓捻,最后从搓捻好的筒状棉花中抽出高粱杆;一根棉花捻子便就成型。

    红衣洞主把搓捻好的棉花捻子拎在手中向四周展示着道:“兄弟姐妹大家来看,这叫棉花捻子;也叫捻子,是织布纺线的头道工序,有了搓捻子这道工序,后面的纺线织布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刘敏震惊不已,因为红衣洞主搓捻子的方法和他后世的外婆一模一样。

    刘敏凝视着红衣洞主心中默默说道:“红衣洞主是敏子的娘亲吗?如果不是可她的一举一动敏子好像都是十分亲切!”

    刘敏心中正想,便见围观的男男女女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之声,这些从各地遴选上来的能男巧女经过红衣洞主的培训后,将会回到他们各自的村落和部族去;用学到的纺织技术让百姓穿得暖和睡得舒服。

    可此前他们并不知道棉花是这样一步步才制作成衣服的,有些地方干脆将一张兽皮当做外衣整日披在身上。

    刘敏在男男女女的惊叹声中疑虑窦生,自言自语说道:“这里到底是民间还是仙界?抑或是火爷爷说的成都九眼桥吧……”    不等刘敏把要想的事情想完,便见红衣洞主盘膝搭窝坐在纺花车前左手捏着捻子;右手摇动纺花车摇柄纺起线来。

    “吱呜吱呜唞——吱呜吱呜唞……”的纺线声不绝于耳,动作跟后世刘敏的姥姥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诚男信女在红衣洞主的教授下一齐仿照搓捻子、摇纺车;阴阳两极广场上很快便有成堆成堆的捻子堆积起来。

    几十架纺车开始纺花,“吱吱呜呜”的纺线声仿佛天籁之音在娴杂院、阴阳太极广场上空回旋。

    刘敏心中激动不已,眼睛里盈满泪水寻思:这样的场面多么像当年边区人民丰衣足食,但这里不是边区是一千多年前邛崃山璇玑洞。

    棉线纺成上百个线筒,红衣洞主竟然传授浆线的手艺;用米汤加土粉或者把面粉弄成糊糊,将纺好的线放进去浸泡然后晾晒干让棉线硬实起来;下一道工序就是把浆过的线缠在较粗的竹筒上称之为打筒。

    这几道工序不是一蹴而就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要好几天;中间当然留出来吃饭、睡觉的时间。

    打筒时要把数十个线筒呈扇形的摆在开阔地上,然后把筒上的线缠绕在织布机的木柱上称为经线——关中人把缠绕棉线的木柱子叫老橛。

    经线后要把线一根根穿在缯上弄到织布机上,缯由织布机的脚踏板分别控制;两盘缯在织布时一上一下称之为交;梭子即从剪刀般的交口中来回穿梭。

    线在缯上穿完后再把线穿到杼上,杼是用竹签密密地固定起来的。

    把所有的线都穿好缯和杼后,然后把线放在硕大的木制的织布机上准备织布。。

    红衣洞主端坐织布机上后,从小筐里拿起一个穗子——缠好的线筒——把穗子穿在细细的竹签上然后用手拉出一节线来,把线头放在梭上左右孔前用嘴一吸,那线头就从孔里穿过到红衣洞主的嘴里面。

    红衣洞主用嘴唇夹着线,然后把线拉长,再把穗子安放在梭子中间的长方孔内;织布工序正式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