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其他类型 > 兰陵风流 > 第一三一章 大唐帝京 阅读设置

第一三一章 大唐帝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资料章,请在正文更新替换后再回看。

    中国古代各种布料和刺绣(整理)

    一、各种布料    1、麻

    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

    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

    有粗布麻衣和细布麻衣之分。

    2、绢    丝织物之一,绢类织物为平纹,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绢地(书画之绢底);

    绢帖(以绢作底的书帖);

    绢丝(采用蚕丝经过类似棉纱一样的精梳、牵伸、加捻等纺纱工序加工出的纱线,现代纺织工业中定义为蚕丝短纤维),绢丝织出的织物也叫绢绸。

    3、罗    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丝互相绞缠后呈现椒孔的罗组织的丝织物。

    有直罗、横罗、花罗、素罗之分。

    罗绮(罗与绮皆为丝织品,这里指衣着高贵华丽的人);

    罗衾(绸被);

    罗衫(古人夏季时所穿的丝织衣衫,质料柔软轻爽);    罗巾(丝制手巾);

    罗帕(丝织方巾);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罗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

    罗带(丝织的衣带)。    3、绫

    细薄而有花纹的丝织品,一面光,像缎子。

    是一种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丝织物,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

    绫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内衫等。唐代的官员用绫作官服。

    唐朝浙江的缭绫最为有名。宋代在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狗蹄、柿蒂、杂花盘雕和涛水波等名目,并开始将绫用于装裱书画,元、明、清时期产量渐减。

    4、锦: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因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因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纬梭轮换织造,从而丰富了织锦图案的色彩。

    相对绫罗来讲,锦是比较厚的。所以炎热的夏季,一般是不穿锦的。

    4-1:四大名锦之蜀锦

    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

    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

    4-2:四大名锦之宋锦

    宋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织锦;二是指明、清时期由苏州织造府主持生产的宋式锦。

    主要品种有大锦、盒锦和小锦:

    (1)大锦,又称“重锦”,其特点是质地紧密丰厚,结构精致,花地分明,显色效果极佳。

    花纹图案以仿古图案为主,有丰登锦、答晕锦、天下乐晕锦(即灯笼纹锦)、宝相锦、宝照大锦、黄狮子大锦、植物花卉锦,如:御仙花锦(荔枝)、以牡丹、荷花、芙蓉、菊花、铁梗、梅、兰、竹等花卉纹的八花锦、十六花锦、二十四花锦,“八宝”锦(古钱、方胜、书、画、琴、棋等)、“祥云”、“瑞草”锦等,主要用于衣服面料和名贵书画的装裱等。

    (2)盒锦:是一种以桑蚕丝与少量棉纱用缎纹组织进行彩色交织提花的锦,质地轻薄细洁较疏松,花纹图案大多是结合盒子款式,花纹满地整齐正规,图案多为对称连续的横条形。题材以动物(如狮子、游龙、云雁、鸾鹊、翔凤等)为主,配为主题,八花锦、十六花锦并点缀“八宝”、“祥云”、“瑞草”等主要用于一般书画装裱、装潢或衣料等。

    (3)小锦(又称细锦):有素、花两种,花纹细小。

    花纹以几何纹和对称小花纹为主,图案大多采用吉祥如意的会意写实,如八宝(古钱、方胜、书、画、琴、棋等)、八仙(宝剑、扇子、葫芦、缠枝、柏枝、笛子、荷花等)、八吉祥(宝壶、□□、双鱼、海螺、花伞、百结、莲花等)以及“寿”字、“万(卐)”字锦等,主要用作庙宇佛幡、书及画册封面,以及工艺品礼盒装潢,也可可衣服面料。云雁细锦、翠毛细锦(用孔雀羽线织出花纹)、簇四盘雕细锦。

    4-3:四大名锦之云锦(南京云锦)

    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

    主要有“妆花”、“织金”和“金宝地”等:

    妆花锦用色变化丰富,一种织物上的花纹配色多达十余种,最多可达20~30种,图案的布局严谨庄重,简练概括。

    织金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线或银线,或金银线并用织成。

    金宝地锦的花纹图案全部用金丝织满地,再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金彩辉映的花纹。

    总的来说,云锦的花纹图案布局严谨庄重,变化概括强,用色浓艳对比性也强,又常以片金勾边,白色相间并以色晕过渡,图案具有浓厚朴质的传统风格,色彩华丽,别具一格。

    图案的题材广泛,既有大朵缠枝花卉,又有各种动物(如龙凤、仙鹤、狮子等)和植物(如宝相花、莲花、佛手、石榴、梅、兰、竹、菊等),还有表示吉祥的“八宝”、“暗八仙”、“吉祥”、“寿”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种姿态的变换云势(如七巧云、如意云、和合云、叶云、行云、卧云、大小钩云等),栩栩如生,如见真情实景,尤其是在纹样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绝伦,能充分体现宾主呼应,呼之欲出,而且花纹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

    在配色方面,则运用了色晕与调和的技法,使纹样色彩美丽动人。云锦在古代则主要运用于缝制龙袍、装饰宫殿和庙宇以及神袍、祭垫、帷幕等。

    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晚清以后才流传至民间。

    4-4:四大名锦之壮锦

    即广西锦。

    产生于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唐朝时,壮族织出的多种布料被列为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宋代称为“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

    壮锦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图案,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5、竹丝

    选用优质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薄如蝉翼。

    竹丝的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维妙维肖,玲珑剔透,精美绝伦。

    6、夹缬

    将丝绸夹于两块镂空花版之间,利用花版的紧夹进行防染,解开花版,花纹即现。

    夹缬始于唐,盛行于唐宋两代,明清时期依然使用,多见于浙江和西藏一带。

    7、绞缬(就是扎染)

    用线或织物本身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纹样具有晕色效果。

    绞缬又名扎染,出现于东晋时期,唐宋时极盛,至今一直沿用。

    8、蜡缬

    蜡缬是用蜡作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

    蜡缬又称蜡染,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写作绵布)上,似由西域输入,魏唐间流传渐广。

    由于中原地区产蜡很少,唐代出现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亦称灰缬,明清时被广泛用于棉织物,即现今流行的蓝印花布——就是下面要讲的9。

    9、蓝印(靛蓝花布)

    蓝印花布在明清流行于江南民间,朴拙幽雅,是以棉布为原料印染。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制成。

    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

    10、葛布(俗称夏布)

    葛之产地,一为吴越,一为岭南。

    葛,其茎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叫葛布,俗称“夏布”,质地细薄。自周以来,历代贡赋。除作衣料,魏晋以来多用制巾,葛巾。

    11、缂丝

    丝织品,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

    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国四大刺绣

    1、四大名绣之蜀绣:

    蜀绣也称”川绣”,它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

    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

    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蜀绣飞速发展。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当时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

    2、四大名绣之湘绣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湘绣逐渐将国画传统特点引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至清末民初,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纶等为原料,配以各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它以中国画为神,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达到构图严谨,形象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3、四大名绣之苏绣

    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

    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宋代苏绣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

    绣品种类齐全:按品种分,有双面绣、单面绣;按体积造型分,有台屏、墙屏、地屏和大型组合屏风;按表现内容分,有人物、宠物、花鸟、风景、静物、特色建筑物等。

    4、四大名绣之粤绣(大家对这个比较陌生吧)

    潮绣与广绣合称为粤绣,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织锦同源。

    它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

    粤绣的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和其他地区绣工均为女子不同,在绣制大件时,绣工常手拿长针站着施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