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如弈歌 > 第三十五章 讼师张伟 阅读设置

第三十五章 讼师张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人会去注意城北的那座院子里发生的一切,更没人会关注此刻刚获得新名字的徐亮。在旁人眼里,虽是他没了根进宫为的是谋一家子生机,但终究是一个放弃了祖姓的不肖子孙。而在东厂的同僚眼中,却不尽然,自家的这位厂督公公自打上任以来,没见过他收什么义子义孙之类的,也不知今日是怎么了,收了位刚入宫的小太监做了义孙。



    虽说没给了实际的职位,但单是那个徐姓,他们就得重视一些,谁知道等到厂督大人辞世后会不会由现在不起眼的小徐公公接任。



    不管怎么说,厂里的大伙不会像以前一般,随意呵斥使唤徐亮,都毕恭毕敬些,免得将来后悔。



    偌大的京师城倒没什么变化,改了姓的徐亮只不过是城里百万人中的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员们不会去理会,地位低的也没资格卷入东厂的种种,至于平民百姓们,一如既往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忙碌。这座繁华的城池,也在他们的忙碌中一如既往的繁华。



    一切都已经定式,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地方,随意看去,街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依旧是一副和平的样子。



    ……



    跟书生分开后的李箫自然不知道东厂发生的事。趁着天色还早,领着楚楚赶忙的去了城里的闹市。昊国虽然没有宵禁的政策,但没人知道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商铺老板会不会早早关了门,跟一家子人一齐玩乐。



    城里的闹市并不少,零零散散的,细数下也有个七八。原本的时候城里也就固定的城西城东两处集市,不过为了响应昊国工农商业共同发展的政策,便多加设的几处。同预想的一样,城里的经济发展的很快,各种商铺争相出现,各国的商人艺人也都纷纷加入,不过几年,京师城就有了现在这番热闹的景象。



    也是感谢陛下的这一政策,不然李箫可得走远路,绕上几条街才能到达城西的老集市。



    新开设的这出闹市离了万安寺不远,过了寺里后门的那条空荡的街,便不远了。闻着闹市中传出的阵阵香味,李箫二人很快就到了那条人声鼎沸的长街。



    踏入街道,映入眼帘的是被几个人们围住的杂耍团,艺人们的籍贯是不知道的,知道是他们所表演的节目很精彩,平淡无奇的节目在他们手里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李箫也想看看,可惜被人们围得很紧凑,看不到什么。耸耸肩拉着沮丧的小丫头往里走。



    往里些,少了杂耍的艺人,多了许多贩卖胭脂水粉、挂饰折扇的小摊。这些是李箫不感兴趣的,楚楚也还小,用不上莺莺燕燕的玩意。不过街上欢声笑语挑着饰品的姑娘们有些好看,跟江南的女子们不同,京师的女子少了分温婉,却多了不少的英气,举手投足之中,似乎极为干练,细看之下,有种花家木兰的气息。



    对于这些姑娘们,李箫并不会投以过分的目光,可能是看多了家里那位姐姐的缘故,产生了免疫,也可能是不愿毁了小丫头眼里自己那种英明神武的样子,装13,当然也可能二者都有吧。不过相比去计较这些,他更愿意往里走,天色不是很早,那家卖干果的商铺不知会不会歇了。更重要的是,走了这么久的他感到饿了。



    往年的时候,那时的昊国还没执行新政,城里有着极为严格的宵禁政策,各家商铺都很珍惜那点来之不易的时间,天明开市,天暗关市。待到新政颁布后,没了限制的商人们一开始很积极,巴不得整日开着,不过渐渐的,日子好了的商人们开始放飞自我,随心而动,随意开门。心情好的时候开得时间长一些,心情不好的时候么便早早关门歇息去了。



    对于这一点,李箫在苏州时印象最深的,那时的他很喜欢城门那边的一家卖饼子的小商铺,刚开始天天可以吃到一个香喷喷的肉饼,但后来卖饼子的开始任性起来,此后往往等他到那的时候,小商铺已经关了门。



    时隔多年,李箫差不多忘记了那种买不到肉饼的失落感,一开始他认为那家店主在全昊国内只是个例,大家都是为了生计忙碌奔波的。直到他到了那家干果铺。



    无独有偶,他又遇见了这么一位任性的掌柜,店铺紧闭着的大门让他很是失落。听对门摆摊的阿婆说,就在刚刚,这家的掌柜得了消息,关门去了亲戚家参加宴会。



    很难受也很无奈,饥肠辘辘的他没心情去计较为什么要跟那个毫不相识的书生聊这么久,问阿婆要了两碗混沌几个小菜就坐了下来。



    阿婆的小摊位置很好,位于这条闹市街的中心地带,两边逛了许久的人们感到累了,都会在这坐一会,要碗热腾腾的馄饨,或是一杯凉茶,歇息片刻。阿婆人也好,笑眯眯的,从不去呵斥那些“白嫖”的人。



    捧起馄饨,味道很香,冒着丝丝热气,上边几片葱花飘着,伴着鼓鼓的馄饨,有种没由来的诱人。



    小丫头重重吸了一口香气,便马不停蹄的吃了起来。



    看着小丫头可爱的样子,李箫笑了笑,也准备开动。



    正此时,他注意到了坐在不远处的一位书生样貌的男子,平平淡淡的,不出众。不过这人很奇怪,坐于闹市中,吃着馄饨,手里却拿着一本书。



    “公子怎么不吃,是老身做的不好?”阿婆端着小菜,走了过来。



    摇摇头,李箫说道,“只是看见个奇怪的人。”



    随着李箫的看得方向,阿婆也看到了那个坐在他摊子上的书生。“公子说的是张公子?”



    “阿婆你认识?”也是,看样子那书生是经常在这做客,认识也不奇怪。



    “这街上的大家伙都认识。”阿婆坐了下来,擦了擦沾水的手,说道,“张公子是这街上唯一的讼师。张公子人也极好,平日里帮大家伙处理处理矛盾,谁家染了官司,他也会挺身而出,虽说一般都是和局,不过也是一番心意。最关键的是,他的费用很少,应是估计大家伙的收成不高。可惜这么久了,只考过了初级讼师。”



    讼师,通俗了讲及时律师,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讼师他也是有耳闻,与考秀才举人一样,都得经历数个考试,在苏州城里也有讼师的职业,不过多是教书先生的副业,毕竟如今的昊国,早已开设了许多家专门用于打官司的讼师所。



    而眼前的这位张公子,很显然是位自由讼师,没有组织。这样的讼师若是不找到别的出路,一般来说很难生存下来。可听阿婆的意思,张讼师应该这样很久了,但就这么生存了下来,也是很不易。



    “阿婆可知,张公子是哪里人。”李箫问道。



    “这就不知了,老身来的时候,张公子便在这了,不过应该是京师人士,这么些年没见他出过城,也没见过他家里人。”阿婆叹了口气,似乎是在为张讼师的遭遇感到遗憾,“也可惜这么好个人,没什么银钱,至今还没讨房媳妇。”



    听着阿婆的话,李箫讪讪一笑,自己两辈子加起来岁数也挺大了,还是单身狗一个,没资格评论什么,低着头吃了起来。一旁的楚楚见少爷吃瘪的样子,鼓着嘴笑着。



    “对了,阿婆,张讼师全名叫什么。”李箫抬起头,问了一句。



    “张伟。”阿婆说道:“一个好名字,男儿自当自强,做一番伟大事业。”



    “张伟?”李箫听到这个名字,很惊讶,曾几何时,这个名字伴随了他数个年岁,给了他无数的乐趣。当然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号,律政先锋,此时的这位张伟张公子有很巧妙的是位讼师,同律政先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子听过?怎么这么惊讶。”阿婆被李箫的表现吓到了,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名字会给面前的这位长得俊秀的公子这么大的反应。



    不远处看着书的张伟像是听到了谁在叫他的名字,也转身看了过来。



    李箫歉意的看了眼张伟,而后说道,“只是偶尔听过,也不是熟悉吧,刚刚是在下失礼了。”



    “还以为公子知道什么,可怜张松师了,往往是有一餐没一餐的,老身可怜,不愿收他的银钱,但他总是要给,你说这人怎么这么倔。”阿婆摇摇头,很是无奈。



    李箫没话说,自古读书人都有气节风骨,有着不为半斗米折腰魄力。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人虽穷但不穷气节。李箫是很佩服这样的读书人,但同时也惋惜他们。



    天色将暗,街上的人都少了些,不过阿婆这的人却多了起来。见小丫头吃得差不多了,也不抢他人的位置,起身走到阿婆边上,从楚楚那拿过五十两纹银,递给阿婆。



    “这些就当我给那位张公子付的银钱,阿婆收着,指不定将来我会有事相求于他,也算是提前付钱。”李箫说道。



    他不知道将来会不会真相求于张伟,替张伟付钱,也没什么原因,大概是这个名字,也大概是这个差不多的职业,这点银钱,不过是想着联系那个回不去的地方。当然,李箫自己都会嘲笑这个荒唐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