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时空打捞之夏朝 > 第38章西周衰落 阅读设置

第38章西周衰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资料显示西周第八代天子是周孝王姬辟方,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去世,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未能继位,而是由其叔祖姬辟方继位,是为周孝王。

    周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

    西周第九代天子是周夷王姬燮,是周共王姬繄扈之孙,周懿王姬囏之子。周懿王继位后,将姬燮立为太子。周懿王八年,姬燮的父亲周懿王去世,周懿王的叔父、姬燮的叔祖父姬辟方继位,是为周孝王。    周孝王六年,周孝王去世,诸侯和大臣们共同拥立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二年,蜀国与吕国派遣使者向周王朝进贡,进献琼玉给周夷王,周夷王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

    周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进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周夷王于是烹杀齐哀公 ,并改立齐哀公之弟吕静为君,是为齐胡公。

    周夷王七年,周夷王派遣虢国国君率领六军之师攻打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一直打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

    当时,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一些异姓诸侯国,乘国家衰落之际,便不来朝见进贡 ,甚至进攻周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楚国国君熊渠便是其中的代表。熊渠僭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    周夷王八年,周夷王患病,使他不能治理国事。同姓诸侯十分忧虑,祈求天神保佑,但是依然不能挽救周夷王的生命,周夷王最终病逝 ,谥号夷王。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西周第十代天子是周厉王姬胡,周厉王继位后,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周厉王说:“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民众,成就周朝天下。’这不正是说要普遍地分配财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所以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学着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人们还称他为盗贼,如果一个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会减少。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周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做卿士,掌管国事。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周厉王三十四年,当时周厉王更加严苛,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周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因此天子治理国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见辗转上达天子,左右近臣要尽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的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劝阻。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周厉王三十七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    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如果现在杀害太子,君王不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人而发泄怨恨吗?事奉君主的人,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姬静最终免遭杀害。召公、周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 ,史称共和行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