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起三晋 > 第187章 吃亏 阅读设置

第187章 吃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风寨老寨主王戎,现在还担着寨主的名。



    八月十七日下午,王戎就发现罗天厚、徐年、胡汉三、梁庄等人纷纷下山,奔了清风寺,王戎就猜到大概是杨淩来了。



    王戎也郁闷。



    他水浒里的本家白衣秀士王伦,在晁盖上山后可是被火并了的。他命好之处是黄三霸替他搪了灾,被杨淩火并掉了,他才当上了这个寨主,不过也就是个傀儡。看看罗天厚这些人,做什么和自己请示报告了?



    其实王伦当寨主的心思早淡了,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敢推脱不做这个寨主,恐怕杨淩就会起了别的心思,觉得他有了怨气。罗天厚等人很可能就会出手除了他,以绝后患。所以这个寨主是骑虎难下。



    王戎负手站在寨墙上,望着山腰间隐隐的红墙黑瓦,暗暗猜测杨淩来做什么呢?



    ---------



    杨淩不愿意直接去山寨。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杨淩去了召集个会议什么的,都不知道把王戎放什么位置。



    无论罗天厚、梁庄等人,还是后加入的姚横、卜杰,都不把王戎放在眼里。胡汉三现在掌管着山寨原班人马,王戎早被架空了。



    可是王戎毕竟还担着寨主的名,把他排除在体系之外也不是办法。



    杨淩索性就在清风寺召开会议。



    自从卜杰回来后,就贯彻了杨淩意图,和姚横说明了军制改革内容,姚横颇有些动心。不过还要想和杨淩把一些话当面说明白。



    没想到仅仅时隔两天,杨淩就赶来了。



    会议开始。关于军制问题,杨淩让卜杰主讲。



    这倒不是杨淩摆架子,真实原因只有杨淩自己知道:他对这些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远不如卜杰理解得深刻。



    军衔制推出几百年并逐步完善,那是无数军事家、政治家的心血结晶。后世整个星球所有国家的军队几乎都都摒弃了原来的制度,使用这个制度,就证明了这个制度的完善和完美。



    卜杰这样的老行伍,自然能感受到这个制度的魅力。



    卜杰以为杨淩在考验自己,当下认真的讲解起军制建设,详细分析了军功和军衔绑定将会带来的好处。



    几个武僧头目见识少,原则上杨淩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虽然执行了几年,也没搞不明白这里有什么奥妙。当然他们少了并行的军衔。



    只有姚横听了卜杰的解说,猛拍了一下大腿,大声叫好!



    几千年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兵为将有,所以才出现什么岳家军杨家将,这个军衔制完全打破了这个规矩。



    按照新的制度,所有士兵理论上都有机会成为将军,都有机会超越上级,每个人都可以有奋斗目标。



    胡汉三懵懂的问姚横:“老姚,我真没听明白这个军衔制好在哪里。你这么激动干嘛?”



    姚横解释道:“把军功和军衔捆绑在一起,军功就可以兑现,变得摸得着看得到,每个士兵都有机会晋升。只要你军功大了,超越你的上级都没问题。陈胜反了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因为王侯将相垄断了一切好处。他那时如果有这样一套晋升制度,估计就老老实实投军队攒军功去了。历史上许多英才就是因为没有上升空间,才不得不另起炉灶,其中也包括我。咱们有了这个制度,以后群雄毕至都一点不稀奇。”



    卜杰也插了一句:“对,我听杨老大说,采用军衔制的一个西方将军说了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句话就说明了这个制度的好处。”



    姚横有些激动:“着啊!原来的军队,士兵哪有机会成为统帅。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出了这个制度的精华。”



    杨淩有些脸红,这句名言是人家拿破仑说的,现在拿破仑还没出生呢,自己把这话说了,人家以后还说啥?



    不过想一想觉得以后把别人名言窃为己有的路长着呢,大可不必为这一句话脸红,估计红着红着就习惯了。



    姚横这次反出军营,一部分原因正是他父亲只是底层军官,他的后台背景不深厚,积功当上四品参将后就上进无门。



    再加之他为人桀骜,看不起那些将门出身的官二代,结果屡次被上级打压,最后居然几个月找借口不给他的部队发军饷军粮,逼得他走上梁山。



    所以要说对这军衔制体会最深的,真非他莫属。



    当下姚横就结合他自己来给大家做了说明。从他十七岁入伍,十余年间,一路怎样屡立奇功,最后只落个四品参将,不但看不到上进的希望,还被嫉贤妒能的人无所不用的打压迫害,最终落个当叛军结果。



    这还是他父亲本就是军官,给了他一个不错家庭背景。换做他人,连做参将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上官倾轧死了。



    如果当初有这军衔制度,他完全可以靠军功一路晋升,哪用得着受那些无能鼠辈的鸟气。



    这时罗天厚等人才彻底明白了军衔制的优越性,不由得对杨淩这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老大又钦佩几分。



    见大家议论稍定,卜杰继续宣布杨淩成立一个团的意图。



    把所有兵打乱重分,最吃亏的当然是姚横,他的军队人数再多,以后也再没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



    卜杰早提前做了姚横工作,姚横也明白这是没办法的事。他的军队多,武僧个人能力强,只有重新打乱融合,才能形成更强的战斗力。



    哪曾想归顺杨淩就一个月,他的军队就消失了,不由得让他有些唏嘘。



    姚横很认可杨淩。



    这个时代盛行鬼神之说,少林寺的高僧确认杨淩是八部天龙那罗王转世,看杨淩做事手段,那还说不定就真是。



    跟着这样天命所归的人,自己也算遇了明主。



    姚横有自知之明。他缺乏纵横捭阖的手段,独自打天下是万万不可能的。现在眼前亏是吃了,带的队伍少了。但是换了个营长能三分军队也不错。



    只是那边胡汉三嚷了起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风起三晋》,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手机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