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04章:火攻 阅读设置

第104章:火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张定边带着三艘战舰孤军冲入朱家舰队列阵中,被朱家军十几艘船包围,形势危急。这就像陆地作战中,几个亡命勇士孤身杀入敌阵一样,被敌军团团包围,那基本上就没活路了。

    常山赵子龙为了救阿斗,在长坂坡孤身一人杀入曹营。这情景也只有浑身是胆的赵云能,他斩杀数十名敌军将领,还全身而退。那是奇迹,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张定边有赵子龙的本事吗?难道张定边是赵子龙附体?穿越而来的赵子龙?是浑身都是胆的赵子龙再现?

    他身陷重围,孤军深入,实在勇猛无比!

    为了鼓舞士气,给士兵做典范,他仗剑屹立于船头,指挥他的战舰猛冲猛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士卒们都拿出勇气竭力而战。人心齐泰山移,张定边竟然斩杀多员大将杀出重围,然后义无反顾地直奔朱元璋的旗舰杀去。

    这戏码真正秒杀长坂坡。

    朱元璋看见突然而至的敌舰也是慌了手脚,急令后退躲避。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坐船(旗舰)转舵太急,搁浅了!搁浅就是船底碰到了湖底地面不能动了,关键时刻这等于引颈受戮。

    浩瀚的鄱阳湖里为什么会搁浅?湖毕竟不是大海,水浅的地方很多,朱元璋的旗舰应该是最大的船,大船急转弯,难免脱离航道,搁浅实属正常。

    朱元璋急了,危急时刻他高呼:“谁来救我?”

    下面英雄救美的戏码即将上演,只不过“朱美人”不是那么美丽呦,呵呵。

    救美英雄是谁?大将常遇春!

    此时可以远程攻击的武器无非是火炮、火铳和弓箭,可能还有抛石机但不常见。速度最快的是弓箭,可以迅速出手,火器操作复杂,准备时间长,不是一声令下就能打出去的。

    张定边独自立于船头的目标太明显了,常遇春的船与他距离不远,几乎是面对面。远了也打不着啊?弓箭的有效杀伤距离只有几十米,据说极好的弓手能射60米。

    还等什么?常遇春命令放箭,目标就是站在船头的那个傻大个。再多说一句,朱家军的箭矢中也有刘家生产的箭杆,这也算刘璎给朱家军的一份贡献吧。

    常遇春自己也站在船头,拉弓搭箭。

    弓箭出手快,射速快,据说快手可以一吸之间连发三箭。瞬间,箭矢如雨,洒向张定边。

    笔者对“一吸之间连发三箭”的说法深度怀疑。“一吸”就是喘一口气的时间,大约等于4秒。四秒钟射出三支箭!有那么快吗?中华武术爱好者也别喷我,笔者承认对武术外行,我的话并没说死,或许有呢?

    赵子龙能全身而退,也得益于曹操有令:“不准放箭!”张定边要做赵子龙,可他没这份待遇,朱元璋可没说不许放箭。

    赵子龙做不成了,张定边被箭射成了刺猬,身中数箭。作为大将他是身穿盔甲的,所以他中箭有可能负伤,但是致命不容易。

    主将负伤,不能指挥战斗了,张定边的船只能后退,但是依然勇猛,无人能阻挡。估计还是船的体积大,性能好,朱家军的船小,无法阻挡。张定边负了伤可还是跑掉了,总算演了一把赵子龙。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双方鏖战数日,互有胜负。可是陈友谅心急呀,他自持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

    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汉军的战船竟然用铁索链连接起来。可能是他们觉得自己的舰船大,有优势,那么连接在一起不就更大了吗?就像并拢五指捏成拳头一样,才会更有力量。出击的时候像是一面城墙,威武雄壮势不可挡?可是他们难道都不知道历史上有火烧赤壁吗?曹操把战船连接成一体,结果被周瑜放火一烧,不就火烧连营了吗?

    也难怪,《三国演义》写作出版时间正好是元末明初,到底是哪一年写的没人能精确地知道。作者罗贯中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朱元璋和陈友谅他们认识不认识罗贯中也没人知道。所以,估计陈友谅没看过三国演义,否则也不至于犯这个错误。

    铁索连接的战船果然厉害,再次交战时朱元璋看到汉军舰队的战船连接在一起,竟有十里之宽,战船体型又大,像一面大山压过来,气势如虹。几次交锋,朱家军都被打败。

    朱元璋急了,亲自做督战队,有后退者立斩!他连杀十余名将领仍然不能阻挡败势,形势危矣。

    每当关键时刻就应该有猛将出现,这戏码再次上演,这次是谁?

    这人名叫丁普朗。

    他是朱家军将领中普通又平庸的一员,属于甲乙丙丁之类,放到人群里就看不见的那种。一员猛将为何这么平庸?

    他原是陈友谅的部下,投诚了朱元璋。但是他投奔朱家情非自愿,是因为没更好的地方去,在此暂且安身而已。因此他没有积极性,就是混日子。

    今天他为什么出头了呢?因为此人极讲义气。

    讲究义气,是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尤其在古代。

    他的结拜兄弟被陈友谅杀了,而且是报复杀人,毫无道理。义兄弟含冤死去,让他不得已叛变了陈友谅。在他眼里陈友谅就是卑鄙小人,今天就是报仇的机会,他要杀了陈友谅为兄弟雪恨。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让他露出了疯狂的本性,今天就要他偿命!

    据说他在自己的船头树起一面旗子,上书八个大字“旁人不问唯诛九四”!

    “九四”是谁?就是陈友谅,他原名陈九四。这名字说明他也是苦出身,这年头穷人都没名字。

    这旗子的意思就是说,老子只找陈友谅算账,无关人等都闪一边去!

    还是类似前边张定边的戏码,丁普朗率领自己手下战舰勇猛冲向敌阵。他的大胆攻击带动了朱家军的士气,对于正处于劣势的朱家军来说像是打了一针兴奋剂,起到了提振了抵抗能力的作用。

    可是这个莽夫比张定边还不如,他是看哪儿船多就向哪儿冲,完全没有算计。勇敢有余,智谋不足,所以一接战就吃了亏,他自己也身负重伤,真乃匹夫之勇也。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谈何容易?

    据史书记载,他脑袋已经耷拉下来了人还拿着兵器站立不倒,汉军都以为他是天神下凡。真是够悲壮的。

    丁普朗够莽撞的,他的行动似乎没什么意义。可是你这么看就错了,他的意义在于提振士气,激发出朱家军拼命的血性。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家全军都起来拼命就能在败局中支撑下去。只要拖得时间,战场就会有变化,如果指挥者能抓住瞬间的有利机会,形势就能翻转。

    三国演义这部书现在也不知道出来没有,反正世人都不知道,当然也就不知道火烧赤壁这回事。

    说实在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所谓的三国不过是汉朝末年的一段战乱时期,并且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如果不是研究历史的学究,则很少有人知道,后来三国历史引人注目都是因为罗贯中的这部三国演义。所以说,陈友谅用铁链子连接战船并不能让朱元璋马上联想到火攻。

    现在鄱阳湖战场上形势一边倒,陈友谅战船的优势、兵多的优势正在体现出来,加上连成一体的战船,那气势势不可挡。

    每当危急时刻总会有英雄出现,在丁普朗之后又出来一个,不同的是,这一个不是莽夫,而是智谋者,他是朱元璋的部将郭兴。

    郭兴向朱元璋建议说:“现在情势危机,并非士兵不出力,实乃敌人的船太大。主公,我们是不是能用火攻?”

    朱元璋也是聪明人,经郭兴提醒则立即醒悟。他马上交代郭兴和其他将领准备几条船,船上装火药干柴,还浇上油,用稻草人穿上鸳鸯战袄站在船头。然后组织敢死队操纵船只,每条船后面拖着逃生的小船,就是便捷又速度快的冲锋舟,并且分派接应的战船配合火攻。

    一切就绪只待东风。可是,唉,没风!

    众所周知,此时船的动力主要是靠风帆,风是必须有的。

    不要说古人,就是现代的人也没办法呼风唤雨。朱元璋看看天,长叹一声:等着吧。他心里默念,但愿老天爷开眼,能救我今日的磨难。“阿弥陀佛”他默默地许愿,这有临时抱佛脚之嫌。

    火攻不成,仗不能停,人家不会站着不动等着你火攻啊。汉军的进攻不停,并且越来越凶猛,朱家军只能拼命顽抗。

    朱元璋苦苦支撑着直到下午,他终于等来了风!

    朱元璋无比兴奋,他命令升起信号旗,命令火船敢死队出发!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