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54章:压舱石 阅读设置

第154章:压舱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苍龙号打靶过后向东航行,感觉时间不长就到了双岛,那是两个岛礁,像是两个山头,上面长着很多树木,老远就能看到,是个很好的参照物。苍龙号到了这个位置转弯向北,继续航行。

    既然知道张兴记时间了,刘璎就问:“张兴,现在是什么时刻?到这里用了多少时间?”

    张兴到滴漏那儿仔细观看,然后回答说道:“回大少爷的话,现在是巳正二刻(就是上午10点半),一共用了半个时辰(一个小时)。”

    刘璎心里默算了一下,这是用一个小时走了四十里,速度大约是十节,条件是侧风,如果顺风速度还能更快。在这个年代里,这样的船速算是比较高了。

    现代里航海速度的单位是“节”,1节就是每小时走1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

    现在是一个小时走了40里,等于20公里,又等于10。8海里,所以这一次的航速大约是10节。

    10节是什么概念呢?作为比较我们看看现代里的船只是什么速度。

    最慢的是巨型货轮,满载一般是五到十节。因为节省运费是它们的首要目标,比较慢的速度节省燃料,同时对动力机械的要求也不会太高,也就是说,轮船的造价低。

    最快的是游轮,能达到35节,甚至40节。游客需要速度,要赶时间,速度高才能吸引游客嘛。

    军舰种类很多,一般说,高速的三四十节,低速的也要25节以上。我们说的是一般,个别的例子总是有。

    所以苍龙号的这个速度,拿到现代里是最慢的,这是时代差距。

    苍龙号侧风行驶航速10节,也可以预测,顺风的时候可能达到15节或更快,当然顶风就要慢了。

    现在苍龙号向北航行,是顶风。大家也都知道了,帆船顶风航行当然不能走直线,要走之字形,就是让船只侧风行驶。如此一来,折算成直线距离船的速度当然就慢了,而且是慢了许多。

    所以在风帆当道的时代里,船只的速度就不好说了,需要看风向,还要看风力大小。比如三级风和五级风对船只的推动力大不相同。船速快慢只是不同船只放在同样环境里的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法说快慢。

    按比较的说法苍龙号应该是此时中国沿海地区最快的船,这个说法还是没问题的。

    演练航行了半日多,中午刘璎还要在船上吃一顿饭。

    苍龙号很高大,但是帆船不会有甲板以上的船舱,那是操纵风帆的需要,甲板上只有两个小小的舱室,前面一个是驾驶舱,尾部一个舵舱。苍龙号在甲板以下有四层船舱。

    因为甲板上的火炮是可以收起来推入船舱内,所以甲板到一层船舱是个宽阔的坡道,人行走很舒服。刘璎走在坡道上看到地板上镶嵌了两条铸铁的轨道,他知道这是移动大炮上下船舱用的,避免大炮的铁轮子压坏地板。

    进入一层是中间走廊,也是因为需要推大炮入仓,所以前部的走廊很宽阔,两边的舱室就是大炮和弹药的仓库。

    过了这一段走廊就狭窄了,只能一个人通行,两人对面就要侧身才能过去。

    展七雄抢先一步在前面引路,他拉开第一间舱室的门,打着手势:“大少爷请进,这是我的舱室,委屈您将就着在这儿吃饭吧。”

    这船上的构造刘璎是知道的,也看过多次,这里算是甲等仓吧。这样的舱室一共有四间,其实除了面积大一些也没啥特殊的。

    房间的门都是横向拉动的门,这样的门有两个好处:第一,船上空间紧张,要尽量节省;第二,船是经常倾斜晃动的,拉门便于固定,避免晃动让门开合。

    室内陈设非常简单,靠一侧一顺摆着两张床,船舷一侧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一个不到两尺的小窗户。另一侧一个架子,还挂着一盏防风灯。

    刘璎在桌旁坐定,不一会功夫一个年岁不大,像兵丁打扮的人提着食盒进来,对刘璎弯腰行礼,一句话也没说,摆好饭菜就出去了。刘璎没十分在意,其实这个很年轻的兵是展七雄的跟班,今天一直没露面,也是展七雄的安排,可能担心大少爷说他排场。他的舱内有两张床就说明住两个人嘛。

    船上的大锅饭没什么好吃的,是吃饱就行,这种饭刘璎是吃过好几个月的。今天是展七雄还是怕委屈了主人,从岸上带来一个食盒,厨子刚刚给热了一下,大冬天的吃口热饭也是享受。

    可岛上带来的饭菜也没啥好的,现在岛上基本就是军营状态,也没有饭馆,没有好厨师,所以他带来的饭菜也是一般。

    刘璎吃完饭说:“既然下来了就各处转转,看看各处的舱室。”

    展七雄觉得挺突然,他没做准备啊。可他心想这是主人要检查他的工作,不能表面光鲜。他心里忐忑,怕有什么漏洞被大少爷看见,可也没办法,他只能在前面引路。

    这一层有四个头等舱,展七雄、大副和两个二副一共四个人,各住一间。

    再向船尾走有厨房,这是船上唯一可以点火的地方,当然也有防火措施。此外还有水房、食品杂物仓库等等,最尾部是厕所,此时叫茅厕,船员洗澡也在这个地方,可是船上的淡水是珍贵的,所以不是想洗澡就可以洗。船上的厕所是很干净的,因为排泄物直接就进了大海。不过这样的厕所胆量小的恐怕要害怕,哈哈。

    这一层是最好的舱,船舷上都有开窗,采光好、空气好,并且关上窗户就很严实,不漏水。

    再下一层就要爬梯子了。甲板下第二层是水手的房间,也是中间走廊,刚下来就看到顶棚上挂着一个钟和一盏防风灯。白天可以不点灯,因为两边的舱室都没有门,每个舱室里都有一个小窗户,因此有光亮。那个钟的钟锤连着绳子,就是连着驾驶舱的绳子,驾驶舱那边一拉绳子钟就敲响,是传递命令用的。

    下到二层展七雄指着舱室说:“大少爷,这起手的四间是放兵器的,但是兵丁随手的兵器都随身带。”

    船舱的结构刘璎是知道的,二层每一侧十间舱室,两侧一共二十间。

    还在室内的水手知道主人来了,站立在舱室里边,走廊狭窄不能出来,他们只能站在舱室内。刘璎看到舱内两边是床铺,中间还算宽敞,水手们站了两排,像等待检阅的样子。见到大少爷过来的时候,走廊两边舱室的水手们齐声说道:“大少爷好!”

    刘璎分别向两边舱室摆手致意,心里想着差一点没说出来,就是那句“同志们好!”呵呵。

    他的目光在查看室内的情况。他看到的就像是现代里火车卧铺车厢的样子,不同的是,比卧铺车厢宽敞的多,铺位也多。都是上下两层的床,两侧各有两个床位,上下就有八个床铺。

    见刘璎注意看床铺,展七雄解释说:“大少爷,床铺还可以改成上中下三层的,那样一来就是12个铺了。可以住更多的人。”

    刘璎看到有空着的铺位,上铺有被褥的少,说明没有住满。

    现在船上是超员配置,有一百多人了。二层舱室中除了做库房的还有十七八个,算一算平均每个房间五六个人,也不算拥挤。

    他也注意到床铺上比较凌乱,没有后世军营里那种格外规矩整齐的感觉,有可能是水手们正在休息,被他打搅了。

    水手的生活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值班干活,刚替换下来的人就可能要睡觉。并不像陆地上军营那样,一起出操一起睡觉,没那么整齐划一。所以刘璎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

    看完了这一层,刘璎说:“再到三层去看看?”

    展七雄:“下面一层是库房,并且很多都是空的,您还要看吗?”

    刘璎当然知道各层的情况。三层已经是水面以下,没有窗户,不能采光和换气,因此不适合住人,只能做仓房。不过也不能绝对,想当初刘璎被劫持到廖凯的船上,就被关在这样的船舱里,不是也住了很多天吗?

    刘璎说道:“下去看看吧,出去做生意就有用了,这艘船也能装货嘛。”

    展七雄回头喊到:“小乙,取火种来,下去把灯点上”

    小乙就是刚才伺候摆放饭菜的那个年轻的兵丁,其实还是个半大孩子,看着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是展七雄的跟班,也就是伺候他的。

    小乙动作还很麻溜,不一会就提来一盏防风灯,他先顺着梯子下去,点燃三层里的灯。

    刘璎等人随后下去,里面有灯光也是很昏暗,小乙手里还提着一盏灯,走在前面照亮。

    这一层并没有划分舱室,就是一些隔板,是船只结构形成的格子,并且全部是敞开的,堆放货物很方便。舱室通道等都没有封闭,在昏暗的灯光下整个一层都一目了然。如果出海贸易可以装不少的货。

    正如展七雄所说,这一层只放置了一些杂物,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船只制造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通风,所以别看没有窗户,也有自然风通道,因此还不潮湿。

    下面还有第四层船舱,那里就比较潮湿了。

    第四层也是最下一层,叫做底仓。它属于功能性的,不住人也不装货,底仓低矮,人进去都要弯腰。它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堆放压舱石,另一个是处理险情。

    压舱石就是重物,古人把大块的石头堆放在这里,所以叫压舱石。刘家自己有矿场,用大块的铁锭更好,也便于固定位置,压舱石是不能移动的。其功能是让船只稳定,不会发生倾斜侧翻。其原理就类似于玩具不倒翁。

    处理险情是什么意思呢?

    当意外发生时,船体可能损坏漏水,这里的舱室分成许多小格子,叫隔舱,它们的构造很容易封闭。

    当发生漏水事故的时候,这里有排水的设备可以抢险堵漏。当漏洞难于堵塞的时候可以封闭损坏的格舱,把漏洞局限于局部,保全整船不至于沉没。

    说压舱石不由得想到刘璎的作用,他能成为刘家的压舱石吗?进一步说,能成为国家民族的压舱石吗?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