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85章:老谋深算 阅读设置

第185章:老谋深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璎在北竿岛上忙碌了一个月,今天返回了福州,他首先回家拜见父母,只有母亲在家,正在与四锁、五锁玩耍。这是刘璎的两个双胞胎弟弟,已经三岁了,刚会说话,看到刘璎知道叫大哥。刘璎也很喜欢他们,在家的时候也会跟他们一起玩。

    刘璎给母亲请了安,问父亲怎么不在?陈氏说:在老太太那儿。

    刘璎说道:“正好我也要去给老太太请安呢。”

    陈氏:“那就快去吧,早点回来吃饭。”

    刘璎问:“后面那么杂乱,是不是在盖房子呢?”

    陈氏:“我对你父亲说了,我们在这边就是暂住一时,能将就就将就吧。可是你父亲他说不麻烦,还说谁知道能住多少日子呢?他就张罗着在后面盖房子,还有你二叔那边也在盖。”

    这个院子原本是刘璎住的,只有两进。刘璎只是一个人住,已经很宽敞了。可是现在父母来了,就明显不够用。于是刘谨就在后面增加第三进院子,杂乱的声音就难免了。

    刘璎还要去问候祖母,这都是不可少的礼节。

    到隔壁刘诚的院子有便门,很方便。刘璎进了刘诚的院子里果然看到了这边也在盖房子,这是因为老太太住在这个院子里,原来的三进院子也不够用了,想再增加一个院子。

    他听说三叔刘诠倒是省事,吴志友买下来一处宅子,是三进院子但是规格很小,反正是个临时居所,等老家那边平稳了总还要搬回去,所以也就凑合了。

    刘诠买的院子位于商业区,街面上很繁华的,地皮紧张,房屋密集,都是一户紧挨着一户的,一点空地都没有,也就没有扩建的余地。不过也有好处,将来刘诠离开后可以该做商铺。

    来到祖母这里,他父亲和刘诚都在,刘璎对长辈一一请安问好。

    刘璎从小就是老太太带着的,特别的有感情,这一个多月没见,就非常想念。老太太拉着刘璎的手问长问短的,特别亲热,可刘璎的心理不是小孩子,这个亲热劲让他很别扭。

    老太太说:“好好的去海岛去干吗?做生意这福州还不够大吗?我不懂你们做生意的事,可是都说人往高处走,哪有往偏僻的地方去的?”

    老太太是怕孙子吃苦,可是她说的道理刘璎真的不好解释,因为说多了她听不懂。

    刘璎只好说:“祖母,现在不是天下大乱吗?咱家先是躲到包家寨,现在又远离家乡,不就是为了平安吗?孙儿也是这个意思,想着做生意赚钱养家,还要远离灾祸。等哪天天下太平就好了。”

    其实老太太也知道不过问外面的事情,旧的礼教就是这样教育女人的,所以老太太不过是说一句就算了,她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刘璎最近吃的可好,身体有没有毛病什么的。

    刘璎告辞出来,与父亲一起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刘谨似乎还有话,就拉着刘璎来到书房。

    刘谨的确是心存疑问的,他说:“璎儿,虽说今天老太太是无心之问,可这也是我心里的疑问。你那么看重岛屿是不是对朝廷完全没了信任?元朝廷不说了,蒙古人败像已成,是人都知道,他们没几天了。可是不管那一路豪强胜出,都是汉人的一番新天地,是驱逐鞑虏恢复我中华,终于是汉人建新朝,难道你也没信心吗?”

    刘谨这话是盼着新皇新气象呢,这也是天下士子之心。即便是聪明如刘基,何尝没有这样的盼望?否则他何必冒险出山去给朱元璋捧场?

    刘璎略作思索,说道:“父亲大人的疑问有理,我怎么会不是盼着驱逐鞑虏建立汉人的新朝呢?新朝新气象,总会有百姓的好日子过,怎么也比蒙古人的旧朝强。我想问问父亲,无论是谁,他做了皇帝他想到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他君临天下第一个想干什么?”

    刘谨说道:“这还用问吗?治国平天下呀!”

    他这个回答倒是冠冕堂皇,其实也是真实的想法,面对着儿子他没必要说假话。在士绅的眼中,皇帝是天下众生之主,当然是心存社稷,心存天下苍生啦。

    刘璎真些不好意思反驳父亲的话,他沉吟一会终于还是说了:“父亲的话是官面上的,如果儿子实话实说,也是一句话:皇帝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屁股底下的龙椅是否安稳。”

    刘谨问道:“不错,皇帝是要维护他一家一姓的皇权,可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子民,难道皇帝就不顾天下民生吗?俗话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呀?这个道理做皇帝的还是懂的。”

    刘璎:“父亲说的对,皇帝为了自家的天下安稳,他也会爱惜子民。但是皇帝的爱民是为了民不造反,他并不是真的爱民,只要民不造反,小民的死活对于皇帝来说就无所谓了。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态度也是同理,只要地方平稳,没有造反的,并且他能为皇帝搜刮更多的财税,这就是好官。至于说官员是不是贪官,是不是欺压百姓,皇上并不关心。

    “纵观历朝历代,在立朝之初,经过战乱天下满目疮痍,新皇帝如果不挽救民生,就无法平息乱局,所以都会让平民百姓得以喘息。只要官府的手放松一点,民生就会恢复和繁荣,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由此进入了一个朝代的盛世。到这个时候,皇帝和官府就忘记了他们打天下的艰难了,于是王朝走向没落,又是一个轮回。

    “在这样的官府底下,小民有仇有冤只有忍气吞声,这种日子可是不好过。我之所以向往海外就是要躲着他们,不躲怎么办?惹不起呀。”

    刘谨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对世事看得通透。他沉思一会说道:“照你说,这‘有理走遍天下’的话就是浑说啦?真到了那一步百姓们还有活路吗?”

    刘璎回答说:“天下那么多人,那么多的事,能触犯到官老爷,或触犯到皇家的还是极少的,所以这天下之事看起来还有规矩,有理走遍天下还是对的。可是当触犯了皇上和官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天下的冤案还少吗?”

    具体的例子刘璎没说,他知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杀了多少人,绝大多数都是冤死的,其中也包括刘家的老爷子刘基。当然刘基还不是最惨的,不是明着杀的。

    这些事哪里有道理可讲?历史上说起朱元璋还不是伟大皇帝?

    可是这些事刘璎知道,刘谨当然不会知道。即便是到了那一天,老百姓知道什么?还不是高呼万岁?以为被杀的都是逆臣贼子?

    刘谨又说道:“我儿你也说了,这天下之事还是讲理的多,有冤屈的少。怎么知道我刘家运气就那么差?谁又敢欺负到我家的头上?”

    刘璎说道:“是啊,眼下看,朱家就要取得天下了。咱家老爷子可是在朱元璋的手下,将来朱家做天下的那一天,老爷子地位不会低,一般的人谁敢冤枉咱们家?恐怕普通官员都要巴结咱们。可是皇帝呢?不是有句话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吗?韩信是多大的功劳啊,不是也被杀了吗?”

    要说杀功臣,朱元璋绝对是历史上的第一名,他杀的最多,最狠。可是这些事还没有发生,刘璎怎么能对父亲说呢?何况这其中还有自家的老爷子,说出来不是在咒自家人吗?

    这话让刘谨听得一个激灵,话太吓人。他问道:“我儿是说咱家老爷子。。。。。。”

    刘谨说不下去了。

    刘璎说道:“父亲这话可是不敢乱讲的,不过正是因此,我刘家才要格外的小心,否则祸不远亦。”

    刘谨:“我儿费尽心机,谋划的就是这个?”

    刘璎:“是的,父亲。如果说句不敬天地的话:咱刘家也去争天下,行吗?咱家老太爷自认没那个本事,否则也不会去帮衬朱家了。别人有没有我不知道,我自知自己也没这个本事,并且也不会有那样的机会。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朱元璋能打天下,也是机缘巧合,说是天命也罢,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这天下的皇帝就一个,其他人想想都是非分。

    “既如此,就不要心存妄想了。可是自家的安危却是可以谋划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嘛,早一些谋划就可以转危为安。”

    刘谨说道:“真看不出你小小的年纪竟然如此的老谋深算。可是我看着北竿岛上的气势不一般,我儿是否还有别的打算呢?”

    刘璎说道:“父亲是熟读诗书的,从历史上看,中华大地上缺什么呢?”

    刘谨:“这还用说?民以食为天,当然是缺粮啦。咱这江浙地面上是中国的粮仓,可是也有荒年啊?就说现在吧,没有天灾闹人灾,兵荒马乱的连年征战,不也是饥民遍地吗?北方的苦寒之地更是不得了啊!”

    刘璎说道:“这就对了,我中华历来缺粮,可是海外有不少的好地方,从来就不缺粮的。我没能力改变天下,但是可以设法向大陆供给粮食。不敢说让天下富足,能缓解粮荒也是善大莫焉。”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