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188章:懦弱乎智慧乎 阅读设置

第188章:懦弱乎智慧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通达邮号交给刘春雨经办,在刘璎具体细致的指导之下,开始招收和培训人员,在各个县城里建立铺面,开始试验经营。初始阶段肯定是赔钱的,之所以能开展这项业务,与拥有一定的财力是分不开的。海外贸易还是很赚钱,当然也要有好的商品才行。

    。。。。。。

    在福州期间刘璎经常去船场,他一直关心着新船的建造,那里正在建造的是一艘商船,一千料,这是福州船场造的第二艘船。按原计划是八月完工,现在船的主体都完成了,正在安装附属设备。展七雄正在准备出海,这一艘新船是赶不上了。

    在视察期间,刘璎提出,这艘船完工之后准备造两艘小一些的单桅船,用于福州到北竿岛之间的交通,还有邮号业务也需要大一些的船。按刘璎的设想,这种船大小三百料即可,只有一层船舱,要设置客房,客货两用。近海航行也要有武装,在船的中部设置了一个小炮台,可以放一门虎蹲炮,再给船员配上短铳,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船比较小,在风帆上下功夫可以获得较快的船速,这就类似于快艇了。船速快也是安全的保证,打不过可以跑嘛。

    如果这种船的效果好,也可以再继续造,用于北竿岛上护卫队巡逻防卫等等。

    船场的老产品,二十料的小帆船,现在销路很好,每月可以生产两艘。这个船适合于内河近海使用,用于一家一户的日常生活,新办的邮号也使用这种小帆船做交通工具。在北竿岛也经常看到它的身影,有刘家的,也有岛上渔民的。

    回到福州一个月后,到了六月底,刘璎再去北竿岛。这一次去,一是展七雄要再次出航,二是他当前最关心的制造火炮的事情。

    跟着刘璎一起来的有他的常随张重二和刘岩,还有一个老者,是他父亲给找的教书先生,姓李。刘谨看儿子总是在外奔波,怕误了学业,特意请了一位先生,来北竿岛也可以跟着,走到哪儿可以跟到哪儿。

    来码头上迎接的除了展七雄、刘亚辰之外还有刘春雨。刘春雨正忙着初办邮号的业务,他怎么会在岛上呢?

    这是因为北竿岛上也开办了邮号。这岛上不算西部几个渔村里的渔民,也已经有四五百人了,相当于此时的一个小集镇,这些人都是刘家雇用来的工匠和家属,他们远离家乡都会有通信的需求。

    见到刘春雨,刘璎就问:“这里的邮号也办起来了?”

    刘春雨:“是的,已经开门营业了。”

    按规定,邮号只开到县城,可北竿岛是自己的地方,自家人就更应该得到方便。这是例外,也是得到刘璎允许的。其实在现代,马祖列岛确实是个县。

    刘璎:“好啊,不远吧?带我去看看?”

    “现在就去吗?不要先歇息一会?”

    “走吧,你前边引路。”

    “大少爷您看,就在那儿。”

    他所指的是码头前方,那儿是一段上坡的路,只有十几米远,有一片房屋,形成了一条街道,人来人往的挺热闹,邮号就在那儿。邮号离不开交通,设在码头边上最方便。

    他们走到近前。邮号门脸不大,只有两间,门上方挂着一块横牌匾,是按照刘璎的规定制作的。绿的底色,金黄色的字,是“通达邮号”四个大字,旁边还有小字,是“北竿岛店”。这牌匾是统一制作的,各处都一样。

    进到室内,迎面一个半人高的柜台,也是绿色的。现在店铺里都是这个样子的柜台。柜台里面一个伙计,也是穿着绿色的马甲。使用绿色是按刘璎的规定办的。旁边还有一张绿色的桌子,有笔墨等物品供客人使用,另一边旁边墙上有相关的业务介绍的文字。所有这些有点现代里的小邮政所的味道。

    刘璎问:“一天能收多少信件?”

    那个伙计很尴尬,没吱声。

    刘春雨对那伙计说:“这是大少爷,还不见礼?”

    那伙计赶紧从柜台侧面出来,弯腰行礼,说:“见过大少爷,大少爷好!”

    刘璎再问:“今天收到多少信件?”

    伙计:“回大少爷的话,今天还没有。昨天收了十几件呢。”

    看来是很冷清。也难怪,岛上人不多,并且是新开的业务,人们也不熟悉。

    刘璎问:“岛上的渔民都在西边,虽说这岛不大,可是绕来绕去的路也要走七八里才能到这儿,他们想发一封信就不容易了。”

    伙计说:“大少爷,咱们在那边有铺子,可以代收书信,给渔民投递的书信也是放在那边的铺子里。所以他们也很方便。”

    刘璎再问:“这里就你一个人?”

    伙计:“是的,就我一个。”

    “投递信件怎么办?”

    “一般都不用送,放在这个架子上,他们自己来取。”

    “每天开门吗?”

    “不是,逢一歇一天。”

    “逢一”就是日期的初一、十一、二十一。

    想想到也是,这个门面的成本很低,就是房租加一个人的薪水,再就是室内的笔墨消耗,一个月有三两银子就够了,所以这里的信件少也不至于赔本。

    店里太简单,一眼就看到底了。刘璎再没问什么就出来了。

    他对刘春雨说:“不要因为业务少而烦恼,为岛上的工匠们提供通信的方便,就改善的岛上的环境,能让工匠们更舒心,这个功劳也不小。以后岛上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会慢慢地熟悉咱们的邮号。他们都是外乡人,谁不想跟家里通个消息呢?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添加人手呢?”

    刘春雨说道:“大少爷放心,我已经想明白了,所以今天这个样子我并不着急。现在是立规矩的时候,我各处走动也是为了编写规矩。到下个月开始汇款业务,这里的铺面就能忙起来,恐怕还要添人呢。”

    他说的“规矩”就是收发信件的业务流程规定。

    对“汇款”刘璎是知道的,邮号的业务也是慢慢增加的,下个月要增加现金邮寄。在岛上这项业务最有用的,无论士兵还是工匠,他们得到的月例银子都是要给家里的。当然收信的地点只能是已经开办的县城,这还是有局限。

    汇款是要想办法的,不能把银钱装在信封里,而是用汇票。这边受银子,收信一方支付,就是现代里的汇兑。汇兑的办法古已有之,银号、票号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凭证叫银票,邮号的叫汇票。

    。。。。。。

    到了刘璎的住处,刘亚辰已经派人准备好了午饭,摆上来的饭菜比从前强多了。现在岛上人多了,也就有了做生意的、开饭馆的,今天就是饭馆送来的一桌席面,算是给刘璎接风。

    饭后众人散去,刘璎把展七雄留下来,因为船队即将出海,刘璎需要交代一些事情。

    刘璎说:“这一次去高丽走大陆沿海的线路,经过山东半岛再转向高丽。这条海路你不熟悉,请了向导没有?”

    展七雄说:“回大少爷的话,不用请向导了,福顺二号上新配的船老大走过几次,他很熟的。”

    福顺二号就是那艘修复的俘虏船。算上这条船,这一次出海就有三艘船了,带的货物增加了很多。大宗货物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之外就是刘家特有的铁器产品,最赚钱的还是铁器。

    这个年代里,铁的产量非常低,铁产品奇缺。像高丽这样的小王国,平民的家里有个铁锅、菜刀、剪刀和铁制的农具都是很金贵的。所以铁制品热销还赚钱,特别是刘家的铁器质量好。

    刘璎问:“货准备的怎么样?”

    “都齐备了,大部分都已经装入船舱。”

    刘璎:“那就好。今天我要说说你们应该注意的事,北边几个省乱到什么地步我们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有战乱,所以要多加小心。停靠码头之前要多看一看,不安全的地方就不要靠岸了。如果碰到有向我们挑衅的,能躲开就躲开,万不得已才能动手,即便动了手也要见好就收,尽量不要给对方造成大的伤害。总之,不要逞一时之勇,不能留下后患。”

    听刘璎的话是不是太懦弱了?

    不管别人怎么看,起码展七雄就是这个看法,只是他不敢说。当然也是因为佩服大少爷的智慧而不敢质疑。

    可是刘璎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家族,最重要的是为了刘家的老爷子刘基。因为刘基在朱元璋的手下,现在是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将来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是位高权重的高官。可是刘璎知道,这一切都是表象,实质上刘基就是待宰的羔羊。朱元璋的眼睛紧盯着这些功臣们呢,用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在盯着,稍有差池就是咔嚓一刀。连带着家族也好不了,株连九族也是常事。那些“犯事”的官员被绑缚刑场的时候,往往是一家人一勺烩,一个不剩。刘璎的本事再大也无法抵抗朝廷不是?

    试问,面对这样的皇帝,如果社会上流传出刘家拥有强悍船队的故事和消息会是什么结果呢?

    所以此时的刘璎不是懦弱,而是超前的智慧。等到他能摆脱朝廷控制之时,他也会表现出力量来的。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