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242章:成功 阅读设置

第242章:成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北竿岛实验制作通信缆的时候,刘璎考虑到了治理台员需要选拔一些官员来治理地方。同时刘璎也开始编制自己的律法,这些都是为了治理台员的长远打算。

    刘璎的二叔刘诚也再次回来了,他是应刘璎的请求来帮助修订律法的,为此他带来了不少有关的书籍。

    刘诚也是开门见山,他直接询问刘璎对修订律法有何见解。他说:"璎儿,你的意思是打算对台员岛自行治理,不受朝廷的约束了吗?”

    此时他这样有悖于朝廷的议论倒是少了忌讳,因为元朝在江南的统治已经完结了,可是新朝还没有建立,朱元璋和张士诚还在玩命地拼杀,虽然朱元璋明显地占了上风,可是终究还没有结果,只要张士诚还有一口气,胜负还都难说。于是现在就是没有皇帝,没有朝廷,群龙无首。在这样的背景下,说什么都没关系,就算说起兵夺天下也没什么,在一个海岛上自成一统算个啥?

    刘璎说道:"看历朝历代,台员都是海外之地,不曾纳入版图。所以我们就可以独立经营它,治理它,并不是悖逆朝廷。既然不依赖于朝廷那就需要一部自己的律法,以治理地方,这次请三叔来就是这个意思。”

    刘诚微笑着说道:"看来璎儿你志向不小啊!不过要说修法,历朝历代都是参照前朝的律法修订的。所谓‘修订’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修修补补,那么侄儿你对修订有何想法呢?我们的修法也要有个方向啊?”

    刘璎的确有自己的想法,虽说不能照搬现代的法律条文,但是总要有所进步才好。

    刘璎说道:"一部律法十分庞杂,因此一时难于说清楚,今后在修订中再细致地议论不迟。我先说三件主要的,一个是私有财产权;第二个是要保护发明创造;还有一个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刘诚:"哦,为什么这几件很重要呢?你说说看。”

    刘璎:"先说财产权。俗话说:有恒产者才能有恒心。所以律法就要保护每个人的私产,使得人们都有努力积累财富的欲望,这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刘诠说:"嗯,是这个道理,如果自己的财产都保不住谁还会有心去赚钱呢?不过以前的律法也没说不保护啊?”

    刘璎说:"以前的律法也是保护私产的,但是没有特别的明说,我的意思是明确说出来,让百姓安心。”

    刘诚:"哦,你这么说也对。不过有个别的贪官非法敛财,也有巧取豪夺的,积累太大的家业,甚至富可敌国。对这样的人不是也应该抄没家产吗?”

    刘璎:"您说的这种情况总会有,的确不能让个别人的财富无限制地膨胀,即便合法所得也是国家不安定的隐患,也是要避免的。除了对贪官依法抄家之外,对过于庞大的私人财产也要限制,但是要依法而行。办法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累进税,第二是继承财产税。简单地说,累进税就是财产越多,纳税的比例就越高,让财产过多的人获利少些。继承财产也是同样,对平民财产的继承可以免税,可是财富越多,继承的税就越多,甚至可以达到五成。这是避免形成财产过大的大家族。”

    征五成的税就是一半财产,按这个办法在继承过程中,私人的财产就大幅度减少了,是避免形成超级财富家族的办法。

    刘诚又问:"你所说的‘保护发明创造’是怎么回事呢?”

    刘璎:"二叔您是知道的,民间的匠人,或者某些家族手中掌握出产某种东西的诀窍,就是所谓的‘传男不传女’的家族秘技。这是他们家族成员的发明创造,它可以为家族带来利益,当然就不能轻易地告诉别人。因此这些秘技就不能为社会所用,并且有不少的秘技会年久失传,说起来都是社会的损失。如果我们有办法保护这些人的利益,公开透明的秘技,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不是大家都收益吗?同时也就推动了生产技能的进步,对所有的人都是有利的。”

    刘诚:"这个想法好,可是如何保护发明人的利益呢?”

    刘璎说:"这个办法就叫专利法,要写到律法里边的。发明人获得权力,当其他人采用专利的办法生产的产品就要缴纳专利费用,专利持有人就有获利。别人利用他的专利生产的货物越多,专利持有者就收获的就越多。如果有人违反专利法,则官府可以依法追究。因此,这办法是双方都有利的好办法。所以说专利法对整个社会都有利。”

    现代人都懂得专利的好处,可是刘诚却是第一次听说,他说:"这办法很新奇,可是听着像是好办法。”

    刘璎说道:"还有一个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个道理就不用说了吧?前朝的律法都有,问题在于执行。”

    刘诚说:"古人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这个意思。人总有贵贱之分嘛。”

    古代的法律规定也是说平等,可是只要是沾了"官”的边,就可以享有诸多免罚减罪的便利。因此他们也有很多的规定,就是所谓的"当”、"赎”、"议”等等,具体的不细说了,那意思就是贵族犯罪可以用其他的条件抵罪,从而减免刑罚,这是贵族和官员的权利。

    所以刘璎说:"我的意思是要对贵族加一些限制条款,以避免太多的不公平。”

    他们叔侄二人议论很多,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制定律法?还不是统治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刘璎当然是明白的,可是他如果讲什么民主议事表决之类的,肯定行不通,古代里没有现代人的理念。

    为修法刘诚就要留下来,并且还要去台员。

    又过了一个月,已经累计生产了四十多条通信缆,每条缆线的长度是5000米,合十里那么长。按估算,铺设到台员应该是够用了,于是开始做施工的准备。

    时间到了八月十日这一天开始铺设通信缆。为施工出动了两艘船,一艘是赤龙号兵舰,另一艘是新出厂的快船。这快船就是福州船厂制造的,有三百料,上个月刚下水。这一批一共有四艘,给邮号两艘,北竿岛的护卫队一艘,余下这一艘就给了台员,也就是今天参加铺设通信缆施工的这一艘船。

    需要一艘兵舰当然是为了安全,此时的大海上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武力是不行的。

    之所以动用一艘小船是为了施工的需要,因为此时航海的帆船都很高大,向水里放线的作业就不方便。

    刘璎是跟在船上的,第一次铺设通信缆,他不放心,要亲临指导。当然还有刘诚和刘诠,他们两人是好奇,也是一同去台员。

    第一天刘璎等人都上了小船,当然是不放心,要现场监督指导。

    其实放线真的很简单,就是船慢慢地向前走,同时不断地向海水里放线。但是线上还带着很多小东西,这是事先用绳子绑上去的石头块,每间隔一丈就有一块,它的作用是让通信缆迅速沉到海底,避免飘浮损坏。

    看到这些,刘诠不无担心地说:"都说海水腐蚀很强,这捆绑石块的绳子就不能腐烂吗?如果绳子烂掉了,石块就脱落了,通信缆不是又飘起来了吗?”

    他能有此担忧,看来也是用心了。

    刘璎回答说:"三叔不必担心,它不会飘起来的。因为铜线和玻璃都比水重(比重大),会自动下沉,我们现在绑上石块是为了通信缆能够快速沉入海底。再说缆线的包皮都是棉麻织物,绳子会腐烂,包皮同样会腐烂,这是没办法的。如果通信缆坏掉了,不能通信了,那就只好再重新放一条线。损耗不可避免,我们只能希望它能用更长的时间。如果不出意外事故的话,我估摸着这条缆线至少能用十年吧?”

    现代里海底电缆的外包皮都是金属的,也有使用特别研制的塑料制品,以防止腐烂损坏。

    五千米的线就是十里远,很快一条线就放完了,需要做接头,连接另一条线。还要做通信测试,以保证接头完好。为此船只抛锚就停下来了。

    通信兵要安装通信设备,与北竿岛的一端进行测试通信。确认通信缆正常后,再次开船放线。

    放线工作只能在白天进行,夜间停船。但是整个放线过程还是很快,一共用了五天时间。经过测试,线路完好,并且通信效果出奇的好,这说明玻璃丝的透光效率非常的高。

    这条通信缆把台员的淡水城与北竿岛连接起来,通信瞬间即可到达,这可是突破时代的壮举。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在淡水城和北竿岛并没有引起轰动,其他地方的人们更是一无所知,其原因就是采取了保密措施,之所以要求保密,主要的还是对台员岛的保密,避免扩散任何与台员相关的消息。

    古代里做消息保密要容易的多,因为通信手段落后,异地传播消息很难。所以只要稍加控制,不做特意的宣扬就能做到保密了。

    但是刘家的重要人物都是知道的,参与通信缆工作过程的工匠们也能知道一些消息片段。因此,在小范围内的轰动作用还是不小。

    数百里的消息可以瞬间到达,对此时的人们来说,只能用神灵来解释,让人崇拜和敬畏。这无形中让刘璎成了神的化身,也就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们提到刘家大少爷的时候,都像对活佛一样的顶礼膜拜。

    客观地说,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之下完成远距离的快速通信,在这个时代里,其意义重大,可以应用的范围也很大。比如可以让邮号开展类似电报的业务,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作用巨大。

    可是现在刘璎只是想自己使用,并不想对外推出这项技术,其原因是时机不到。即便是到自己老家南田也不能使用,目前仅限于海外,就是北竿岛到台员淡水城这一条线路。

    所谓的"时机不到”,第一是不要在大陆上张扬,要避祸,要躲开朱元璋对功臣的这一波诛杀;其次是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对付朝廷的筹码,到需要解决某个关键难题的时候,才有更大的价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