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34章:骚乱 阅读设置

第34章:骚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璎看到的是一个繁华和平的马尼拉城,这里没有官府,像个世外桃源。但是这世外桃源也不平静,他们逗留期间就赶上了一场骚乱。

    第二天廖凯派人到史家联络交货,被告知要等两天,说是史家家主不在,去了附近的农庄,那里出事了。

    廖凯问出了什么事?伙计说:不清楚,史家下人都不肯说。

    史家的人不说,事情也瞒不住,只一天时间马尼拉城里就传遍了。事情是史家的一个庄子被土著人放火烧了,庄子被哄抢一空,还死了好几个人,是那家的大儿子跑出来了报的信。史家家主联络了商会带着家丁去平息。

    据廖凯说,在南洋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他不是第一次碰到。

    在这个年代里吕宋的土著人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我这不是乱说,有史为证。在160之后,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过程中来到了吕宋岛南面不远处的一个小岛屿,在那里与土著部族发生冲突而战死。因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因此史书上都要尽可能详实地记录此事件,使得当时南洋地区文明程度得以记录。从史书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土著人(马来人)处于原始的部落状态。

    现在还在麦哲伦死亡之前160多年,当然也是史书上说道那种状态。

    热带气候造成地面植被茂盛,野果子种类繁多,人们不需要耕种,不需要农业就能吃饱肚子,使得人们不必从事辛苦的生产活动。不是有这么一句说吗:劳动创造人类。这里的人们不需要劳动就能活的好好的,有谁肯去辛苦耕种呢?没有劳动生产就导致文明开化的程度晚于其他地区。

    来到这里的华人都是在大陆上遭遇天灾人祸过不下去了才到这里讨生活。大陆上是农耕社会,来到这里的人基本都是农民,他们的谋生手段就是种地,绝不会跟着本地土著人去风餐露宿吃野果子。年常日久地积累下来,华人就成了这里的地主富人,吃穿不愁,生活富足。

    面对华人的财富,处于低文明状态的土著人会怎么想呢?只要有机会就会群起打劫,抢光一切可以拿走的粮食物品,遭遇反抗就必然会打斗甚至杀人。至于强奸女人,他们没有犯罪的概念,因为他们除了吃就是交配,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华人的女人到了他们手里就不会有别的结果。

    初到南洋的华人都是穷光蛋,与本地土著人处于同样的经济水平上,因而人际关系没有太大的矛盾。可是华人勤劳,很快就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华人为了生存就必须自保,他们文明程度高,自保的手段文武兼备。文的是不要去招惹土著人,还要与他们的族长酋长搞好关系,施以钱财保平安。武的就是武装自己,应付暴力,华人是少数,就要抱团联手自保。所以一般情况下土著人难于实施野蛮,这才使得华人得以生存。

    史家的家主叫史玉昆,遭受暴力袭击的是史家的族人,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可一家一户的力量单薄,他就要求助于商会。

    在吕宋岛上最大的华人组织是商会,吕宋所有的富裕华人都在这个商会之中。商会牵头人是吕宋首富李家,会长是李家家长李茂荣,他有四个儿子。由于李茂荣已经六十多岁了,年纪大了,实际出面主持商会的是他的大儿子李卓然。

    历史记载中,45年后郑和下西洋到此,任命当时的吕宋华人代表人物许柴佬为吕宋总督。可此时的许家还没有崭露头角。

    商会是有武装的,性质类似于民团,管理民团的是李家老二李卓毅。

    吕宋没有官府,只有各个部落的族长,华人的商会是吕宋最健全的组织了。

    现在的情况是史家集中起自家全部家丁五十多人前来复仇。应史家所请,李卓毅带着商会民团两百多人来帮史家撑场面。两三百人的武装在这里就是很强大的力量了。

    这支队伍行进在路上也是威武得很,民团的团丁们扛着背着刀枪弓箭和盾牌。这个队伍的外观是没法和现代军队相比的,更何况商人那里会懂军事呢?当然也不会练兵,所以看着是一队人马,可是队伍乱糟糟的,精神头也差,显然是训练不到位。这样的队伍吓唬平民尚可,真打仗就难说了。

    团丁们扛着的多数是冷兵器,但也有热兵器,有十几支很笨重的火铳,甚至还带着一门火炮,是最小的火炮,由马匹驮着。

    李卓毅和史玉昆骑着马走在队伍中间,他们边走边交谈。

    且慢,南洋有马吗?

    正确的回答是:可以有,但是数量少。

    这是因为马匹怕热怕潮湿,因而南洋诸国都不太适合马匹生存。但是马匹也有不同种类,阿拉伯马,美洲马不是很有名吗?那里都是热带气候。中国的西南马体型较小,比较适合潮湿高温的气候。总之,南洋地区的马匹不多,需要精心饲养。

    此时的火铳的确笨重,有七八尺长,二十多斤重,行军时是一个人扛着,射击的时候是一个人扛着前端另一个人瞄准开枪,因为太沉了一个人拿不动。

    此时的大杀器还是大炮,所以他们带来一门,如果碰到险恶的情况就可以派上用场。

    仔细看团丁的队伍就可以看出来其中有为数不少的马来人,他们特点明显:个子小,皮肤黑。

    为什么华人组织的民团里有马来人呢?而且还那么多。

    首先在这里马来人是土著,人数最多,怎么能避开呢?中国本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同是华人,有汉族也有别的民族,多民族的历史造就了华人的包容性,不排斥其他民族,他们来到这里也就不会排斥马来人。

    在华人经营的庄园、作坊和商铺里,雇用的人手多数是马来人,特别是底层凭力气干活的劳工基本都是马来人。在这种情况下组建的民团当然马来人就是多数了。

    可是马来人大多没读过书,不识字,并且他们成长在低文明的环境里,智力也差,所以民团里的马来人都是兵丁,而大小头目多为华人。当然还有个信任问题,毕竟是军事组织,关系到生命安全,因而民团里的掌权者都是与李家有关系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血缘关系还是最看重的。

    说马来人居于底层这是一般情况,当然不能排除个别现象。马来人中也有读书人,也有地主商人,也有智力很好的人,只是人数很少而已。

    时间是上午,天气还好,太阳高照,火热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看看目标就要到了,史玉昆对李卓毅说道:“二爷,前面那个山坳里是尔令部族之地,这次烧杀我族人的就是他们。商会要为我们做主啊。”

    李卓毅抬头望去,那个山坳很大,宽阔处有好几里地,里边树林茂密,看不清具体情况。他也明白,说尔令部族在此地实际上是部族的族长住在这里,这个部族很大,有六七千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在这里。因此行凶之人在不在这个山坳中是很难说的。可是报复的行动只能如此,谁能查的清楚凶手是哪几个人呢?只要对他们的部族报复的狠一点,不管是不是报复到凶手的头上,都能达到震慑他们的目的。

    这个尔令部族的首领叫尔令查东。前天出了事,今天商会的民团又来了,这就惊动了附近的人,因而,尔令查东也就得到了消息。就在史玉昆他们说话的时候,尔令查东也正在上山瞭望,他也看到了民团的队伍,于是山里也传来螺号呜呜的声音,似乎是在报警。

    李卓毅冲后面摆手示意,于是民团的螺号也吹响了,呜呜的声音两边呼应着。螺号音可以传递简单的命令,但是现在的意思大概是示威的成分多一些。

    螺号就是大个的海螺壳制作的号角,只能吹出一个音,传达命令时只能用声音长短和间隔来区别。不同的螺号声音也会有差别,可以识别敌我。

    李卓毅对史玉昆说:“玉昆兄,我分出三个什到后山口堵住他们逃跑之路,然后你的家丁就可以进山了,我给你保驾。”

    “什”是古代军队最基层的单位,约十个人,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班组。

    李卓毅的意思是堵住尔令部族的逃跑之路,是包围聚歼的意思,也是够狠辣的。

    可是后面他说史家的人先上,商会团丁在后面。这意思是你史家的事情自己办,我是帮场子的。

    冷兵器作战,很容易产生伤亡,马来人也不好惹啊!危险当然要史家来扛。

    从李卓毅的指挥来看,说明他不懂军事。敌人处于山谷之中,前后包围就会造成死地,尔令族人想跑都跑不掉,这不是逼着他们拼命吗?敌人拼死一搏,战斗定然惨烈,双方都会造成重大伤亡。

    合理的指挥不应该派人去堵后路,给敌人以生的希望,敌人打不过可以跑嘛,所以抵抗就不那么坚决,从而降低作战的难度,容易取胜,减少伤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