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49章:小雨现身 阅读设置

第49章:小雨现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从至正20年九月初开始,刘诚带来的搜救队就在龙泽湖沿岸搜索,到了至正21年三月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他们不断地扩大搜索范围,可是至今一无所获。

    搜救队这么多人是要穿衣吃饭的,军人还要有军饷养家,外出活动的每一步都是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人们都知道军费是官府的一笔巨大开销,历来如此,没钱就养活不了军队。半年多下来,刘基最初给的军费用的差不多了,怎么办?以刘家眼下的状况拿出一笔钱来确实有难处。为此刘谨派几个人再次去江宁找老爷求援,领头的是大管家刘义的弟弟刘永,上一次刘诚去江宁的随从中就有他,他道路熟悉,并且刘基也认识他。

    这一天,刘谨带着愁绪和对儿子的思念清点刘璎的书籍,在一本论语书中他看到夹着几页书稿。这些书稿他以前也见过,但是匆忙间没仔细看,以为不过是刘璎练习写字的字帖。这一次他仔细阅读后竟然大吃一惊,这内容太惊人了。

    这书稿里写的是什么呢?竟然是为刘家考虑的生财之道,说的是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才能赚到钱,让刘家摆脱经济困境。

    是啊,刘家现在太缺钱了。

    经营什么能赚钱呢?就是军队的必须物资,包括兵器被服帐篷等。

    要是卖刀枪弓箭肯定不愁销路,但是危险也明摆着的,你能生产兵器哪个军阀不眼热?哪个不想打上门来收为己有?那不是惹祸吗?所以不能直接生产成品,只能生产半成品或者原料。

    比如说作战中弓箭消耗量很大,如果生产可以做箭杆的竹制品、木制品。这种半成品就是细长的枝条,表面看与兵器不沾边,你说它可以做篱笆,做帘子,做粮囤的材料都可以啊,当然没说出来的目标就是箭杆。只要按箭矢长度截断,装上箭头箭尾就是箭矢。

    制作和贩卖这种枝条,其危险性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且这种产品的销路一定是看好的。

    箭杆只是一个例子,只要用心,类似的很多。比如说山里出木材,漫山遍野的都是,这木材如何能引起军阀们的兴趣,愿意花银子买呢?

    文稿里说是加工成型材。这个刘谨就不大懂了,什么是型材?为什么型材容易卖掉?他不懂。

    其他的还说到了可以军用的布匹,是可以制作帐篷、鸳鸯战袄等军需品的布匹。这一条倒是引起了刘谨的关注,他刘家就有好几家织布作坊,丝织、麻织、棉织都有。按璎儿的说法,比较厚实的、结实的布匹更适合军用。可是他刘家生产的布匹多一半都是很薄很轻的布匹,因为南方天气炎热,做衣服喜欢凉爽的。这也是经营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是战乱中,他家的布匹就不好卖了。他有切身体会,所以他知道儿子说的有道理。于是他决定马上吩咐下去,织布作坊全部改为织粗布。按照制作鸳鸯战袄、被褥和帐篷等生产几种粗麻布和棉布,原来的薄布全部停产。直觉告诉他粗布的销路会看好。

    只要产品瞄准了军队的需求,就不会愁销路。

    至于其他的他暂时还没有心思去琢磨,但是他也在想:且不论璎儿想出来的办法是否有效,只是他这份心思就不应该是一个六岁幼童所能有的呀?

    唉,这么聪明伶俐的孩子现在竟然生死不知。搜救队已经查找了半年多了,毫无消息。搜救队里的人没人敢说什么,不过看着也是有所懈怠。下一步该怎么办呢?他们刘家兄弟也是茫然。

    ……

    至正21年3月8日中午,在刘家一筹莫展之时,两个衣衫褴褛的半大孩子出现在包家寨的西杂院门前,西杂院就是刘德财家现在的居所。门一敲响狗就叫起来了,叫得很凶。

    敲门声和狗吠声惊动了主人,刘德财的妻子出来喊住了狗叫去开门,她看到门前两个十多岁的孩子还真没认出来,她心里以为这是两个要饭的呢,现在她家里正要吃午饭。

    由小雨娘的反应可知小雨变化很大,穿着邋遢,人又黑又瘦都走形了,由此导致自己的亲儿子她都不认识了。

    “娘!”小雨大叫一声就哇的哭起来了。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呀!听声音,再细看终于认出来了。她三步两步来到小雨近前,抱住小雨从头到脚的看。然后就是抱头痛哭:“小雨,真是娘的小雨啊!”

    还没等抱稳儿子,小雨娘身子一歪就倒在了地上。

    小雨大惊,扶起娘亲,大声呼喊:“娘!娘!您醒醒。”

    小雨娘的激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她有四个孩子,小雨是长子。长子失踪了九个月,动用了那么多人去查找,踪迹全无。其实他们心里都当这孩子已经没了,只是不愿意说出口。现在猛然间儿子出现在眼前,她完全没有心里准备,惊喜突然而至,人的感情就崩溃了。

    此时刘德财也出来了,毕竟是男人,见到失踪多时的儿子虽然也激动,但是还保持几分冷静。他上前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扶起媳妇,也跟着喊:“小雨他娘!”

    小雨娘只是激动过度,很快就醒来了,一家人哭成一团。

    大门外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刘德财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扶着他媳妇进入大门。

    此时小雨招呼小林过来对他父亲说:“爹爹,这是我的义兄小林,也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直到此时刘家的人才注意到眼前还有这么一个陌生人。既然是义兄弟,就不能怠慢了。刘德财冲着小林说:“林小哥既然是自家人也请进!你叫什么名字?”

    小林只是点头陪着笑,不说话。这是习惯使然,因为豁嘴,吐字不清,他在生人面前轻易不说话。

    小雨说道:“爹爹,他没有名字,就叫他小林吧。”

    小林自幼就是弃儿,他知道自己姓林就不错了,别人都叫他豁牙,或者林豁牙,勉强算是名字。另外,这个年代里,贫贱之人都没有名字。比如朱元璋的名字就叫朱重八,或者朱八八,还是他成事之后起个名字叫朱元璋。此时的贫民没有名字很正常。

    刘德财:“哦,今天是三月八日,就叫三八吧。林三八,这个名字可好?”

    元代、明代都习惯用数字做名字,所以刘德财随口就给了个名字。还问什么行不行?他这就是一锤定音了,从此林豁牙就叫林三八了。

    “三八”做名字在现代人看来有点二逼的意思,那是现代的词义解释,在古代里“三八”可没有贬义。

    既然儿子说是恩人和干兄弟,刘德财自是不能慢待,也会做好安排,起码不能把小林赶走。

    刘德财夫妻二人带着儿子来到室内堂屋,刘德财激动之余不忘理性,其他的顾不上问,首先要问主家大少爷的下落。

    来到室内他就急忙问道:“小雨,就你一个回来?怎么不见大少爷呢?他在哪儿?”

    小雨也是知道轻重的,他止住慌乱,简要说了他们被劫持的过程。他说:“我被那艘商船上的人卖了,买我的人嫌大少爷人太小,就没有买他,因此我们就被分开了。现在大少爷在哪里我不知道。”

    刘德财问道:“大少爷还在那条船上吗?那船是哪里的?是福建的吗?船上的人你还记得吗?”

    刘德财慌忙之中问话就缺少了逻辑,这些问题令小雨茫然,他知道的的确太少了。

    小雨答道:“爹,船上的人说话像是福建那边的人,那船上有几个人我还记得,但是知道名字的就一两个,其他的都不知道。哦,想起来了,船老大姓廖。”

    更详细的情况刘德财来不及问了,此时最重要的是尽快向主人禀报,小雨与大少爷谁重谁轻他还是知道的。因此,他安抚了妻子,告诉她自己家的事先放一放,大少爷的事情更重要。

    他顾不得家里,带上小雨就去了主人刘家。

    刘家还住在寺院里,但是自己的新宅子已经建好了,近日即将搬家。新宅院建了半年多,主要是人手不足,拖延了工期了。

    刘德财带着小雨出现在刘家,这情况太震动了!重要的是给刘家带来了希望:小雨活着,他们的璎儿也应该还活着!

    其实他们与刘德财的心情的一样的,大家都认为刘璎主仆二人凶多吉少,现在突然带来了希望,全家人都振奋起来,一扫往日的阴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