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62章:树大招风 阅读设置

第62章:树大招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再次去江宁的差事还是交给了刘诚。

    刘基得知自己的大孙子安然无恙他非常高兴,他也是全力支持家里为了自保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他能帮的借尽力满足。

    朱元璋在军事上还是比较前进的,否则天下豪杰如云哪里那么容易轮到他取天下呀?朱元璋对火器也比较重视,他有专门的神机营,就是炮兵和火铳兵。

    刘基为自家挑选几个火炮和火铳的教头也容易,找几个火药工匠也不难。但是他给家里定下一条规矩,并且很严厉地说,这规矩绝对不准违反!否则会给家族带来杀身之祸!

    什么规矩呢?是规定家丁护院的总人数不准过百。明显的意思就是不要张扬,要低调。

    然而他给配备了火器教头和火药工匠则说明他还是支持拥有更好的装备,人数少装备就要好,否则怎么保证安全呢?

    刘基是绝顶聪明之人,他当然懂得帝王的权术心理。任何当权者都会对属下心存戒备,生怕起异心夺了自己的权位。在朱元璋的眼里,刘家的举动就是刘基的授意。如果刘家有自己的武装,那就是否图谋不轨呀?在朱元璋的眼里,以刘基谋略的本事,如果再有兵权夺权的威胁很大!

    眼下朱元璋尚未夺取天下,当然还不在乎这些,可是一旦做了皇帝,立即就会疑神疑鬼。事实也是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他的功臣几乎屠杀殆尽。

    刘基很聪明,可历史事实是他并没有始终保持足够的清醒,得意之时忘乎所以了,反正他没有用心去消除朱元璋对他的疑虑,最终还是被罢官。罢了官也不算完,终于被毒杀了事。

    刘基死的时候64岁。说古代人平均寿命低,那说的是平民百姓,战乱灾荒导致食物不足,营养不良怎能长寿?可士绅阶层的寿命并不短。那时刘基的身体还很好,是偶然的一个小病被医生的药毒死的。

    刘家需要火器,可刘诚并没有求他父亲给家里置办,这是明智的。朱元璋的军队里什么火器都有,但是私自挪用军资的行为那个军阀也不能允许,刘基也不能做这种蠢事。刘家的火器都要自己去买。

    此时军队使用的火炮火铳基本上都是自己工匠制造的,也有少量的西洋货。此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并不落后,某些地方甚至强于西方。比如火炮就不亚于西洋货,明显落后的是火铳。其原因可能是性能差,在战场上作用不显著,从而就没人重视,也就没人下功夫去改进它。

    远洋贸易比较发达的是福建和广东,距离浙江都不远,只要用心,还是可以买到更好的西洋货。

    由于落难在外流落一年,小雨的身体受了损伤,现在刘家给了他上学的机会,可是他没来,因为他又病倒了。

    与小雨不同,刘璎的身体状况很好,这得益于刘璎随时抓住机会改善自身的处境。因此,他回家后只休息两日就上学了。家学里又是读书声朗朗。

    刘璎对上学读书特别的用心,是吴先生最满意的学生。他不但专心用功,悟性也特别强,能理解先生的讲解还能举一反三,他的思路常常令吴先生吃惊。他二弟刘珞刚上学,年龄还小不懂什么,他只是知道先生偏袒他哥哥,可刘诠是懂的,他只是惊叹刘璎天分之高。以前刘诠就与他兄长们议论过,都说刘璎得了他们父亲的继,都对刘璎另眼相看。用现代话说就是他们认为刘璎继承了刘基的基因。

    这次新建一所宅院花费很大,使得刘家经济更是拮据。可是无论是土地还是作坊店铺,出息艰难,有的店铺甚至赔本。所幸纺织布匹最近有了起色,否则更难于支撑,这还多亏了刘璎被劫前留下的那份文稿。

    在刘璎失踪的日子里刘谨曾经发现璎儿的书稿,内中提到很多经营赚钱的法子。以成年人的脑力刘谨也不能都看明白,但迫于钱财短缺的压力,他挑选出一项能看明白,能掌握的去试着做了,那就是布匹的生产经营向军需靠拢。结果一两个月下来就见了成效,布匹的销量渐有起色。织布作坊和卖布的店铺扭转了赔钱的局面,眼见得可以赚钱了。

    怎么会这么神奇呢?

    那书稿里说,百姓手里没钱,布匹销路就不好,可以转变织造军用的布匹,军阀们有钱啊。所谓军用就是可以制作帐篷、鸳鸯战袄等军需品所需要的布匹。

    刘家有好几家织布作坊,丝织、麻织、棉织都有。因为南方天气炎热,做衣服喜欢凉爽的。所以历来都是以生产很薄很轻的布匹为主,这也是经营多年的经验,谁也没想改变它。

    刘谨觉得有道理,他就按书稿里的说法,减少轻薄的布匹,按照军队的需要,增加厚实、结实的粗布品种数量。于是刘谨吩咐下去,织布作坊全部改织粗布,按照制作鸳鸯战袄、被褥和帐篷等用途来生产布匹。

    这些粗布上市之后,很快引来了经销布匹的商人,都是大批量的购买,现货不够就预定,交了定钱等货。

    刘家的布匹生意开始火了,可是他家纺织作坊的规模有限,一时还不能彻底摆脱缺少银钱的局面,作为掌家人他心里着急。

    今天刘谨身边的桌子上就摆着两支箭,是他从家丁那要来的,很明显,他在琢磨刘璎书稿里说的箭杆。

    他知道,的确如刘璎文稿所说,弓箭的消耗量很大,一仗打下来消耗几千几万支箭很平常,大规模的战争,消耗几百万支也是有的,这么大的消耗量会导致原材料紧张。山区里竹子木材都不缺,这就有赚钱的机会。

    制造一支箭矢分三个部分,箭杆是其一,还有铁制的箭头和箭尾的羽毛。按刘璎的说法,生产箭头太显眼,风险很大,可是箭杆就很平常了。

    箭杆可以是竹制品,也可以是木制品,做成半成品的枝条表面看与兵器不沾边,经营起来就安全了。

    各路军阀都需要,只要找对了人,销量就没问题。这东西价格低,薄利多销一样赚钱。

    现在刘谨对自己的儿子真是刮目相看了,再也不能当做不懂事的小孩子,于是他遇到难题就想找儿子聊一聊,为此他就使人去老太太的院子把儿子找来。

    刘璎这一次回来后,一直被老太太带在身边,住在老太太的院子里,所以刘谨要见他就得派人过去向老太太禀明,才能把刘璎找来。老太太管的紧,父亲要见儿子也不那么方便。

    刘璎一进屋就看见桌子上的箭矢,还有几页书稿,他父亲正在那儿发呆。

    刘璎上前躬身施礼:“见过父亲。”

    “哦,你来了,坐下吧。”

    在父亲面前,做儿子的多是站着说话,让坐下那就是要长谈了。

    刘谨坐在八仙桌一侧的太师椅上,另一侧当然也是太师椅。刘璎个子小,得爬着上去。于是刘谨把儿子抱起来放到椅子上,小刘璎是两脚悬空地坐着。这父子二人才开始说话。

    刘谨问道:“这个是你写的吧?”

    说着就把书稿递给刘璎,刘璎看了一眼想起来了,那是失踪前写的。他也就明白了父亲在琢磨什么了,这是缺钱呐。

    刘璎说道:“是,父亲,这文稿是我写的。当初写这些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思绪,所说之事并没有全部想明白,或许思虑不周,还有不少漏洞,也不知道能不能行。父亲看这些东西是不是家里的银钱不足啊?”

    刘谨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你还是小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也确实不容易。一再地紧衣缩食,消减家仆,还是入不敷出啊。这文稿上所说织造布匹之事为父已经试着办了,主意还是不错,使得咱家布匹生意有了起色。可是咱家织造作坊少,出产有限,银钱上还是不宽裕。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主意。”

    刘璎想一想答道:“父亲可曾想过,各路强人东征西讨争夺地盘,他们为的是什么?”

    刘璎明显转了话题,他此问可是全没有小孩子的奶气,而是带着成人的深思熟虑。他父亲能与他商议大事,就没当他是小孩子看,刘璎也就不再需要掩饰什么了。

    尽管有心理准备,刘谨听了还是一愣,因为这口气绝非七岁幼童该有的。他略加思索后说道:“还能为什么?往远了说,都有打天下的雄心。往近了说,就是聚揽钱财呀。”

    刘璎:“还是父亲看得通透,小盗贼打家劫舍,大军阀攻城略地,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地富商豪门,被劫掠钱财不说,还落得家破人亡。

    “所以儿子要说的是,这乱世中保一家平安,第一需要自保的能力,比如我刘家迁移至偏僻山区,还要组建护庄队以自保。第二就是不要显露出大富大贵,树大招风啊。”

    刘谨似乎有所领悟,他跟着说道:“璎儿所说有理,是为父忽略了。我也曾经想过,眼下不是发财时候,富贵容易招来祸端,在乱世中保平安还是最要紧的。各路强人最缺的还是银钱啊。”

    刘璎:“父亲说的对。此时的富贵就是灾难。所以孩儿的意思是暂时不宜扩大致富的行当,不要过分招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