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92章:车轮 阅读设置

第92章:车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刘家在吴兴修城墙是做奉献,或者叫挨宰,可是与官府搭上了关系好处多多,起码生意就好做了,损失可以从生意上补回来。

    刘璎策划的改进的农具、独轮车和冲锋舟是成功的,销售得很好,特别是独轮车,市面上需求量大,生产的少,供不应求。并且由于有独门技术利润比较高。

    修复城墙的工程还算顺利,老天关照没有下大雨,城墙基础打得好,墙体日日在升高,完工的日子可以准确计算了。

    可工程没结束刘谨就不能走,总是拘在小院子里也是很难受,因此他偶尔地去码头上自己的商铺里散散心。本来路途不远他还是预备了一顶两人抬的小轿子,目的还是隐身。

    今天码头上过来一个家丁,说是杨六军昨天就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总管刘永也不在。说是杨六军走的时候有话,说早上还不回来的话要向大爷禀报,但是没说什么事。

    刘谨先是吓了一跳,再一想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如果有重大的事情杨六军哪能不通报明白呢?

    刘谨问道:“他去了几个人,什么时候走的?”

    “回大爷的话,是夜里走的。杨队长还带了一个人。”

    哦,这是有紧急情况了。

    刘谨也有些不放心,就乘坐小轿去了码头。

    现在店铺后面搭建了一个小棚子,不过是支上架子围上芦席而已,里边预备一套桌椅,总算有个私密空间了。杨六军还没回来,刘谨就在这里等。

    也没等多少时间杨六军就跑来了,直接来到小棚子见刘谨。

    杨六军说:“大爷,您怎么来了,没提前告诉一声在下好派人去接呀?”

    刘谨:“没那么复杂,眼下这吴兴城还算平静,就不劳动你们了。”

    杨六军:“这吴兴城可不是平静的地方,我这不就在外面熬了一夜吗?”

    “出了什么事?”

    “到也不是大不了的,昨天蒋老爷调兵出城了。在下想看个究竟,就跟着去了。”

    “半夜调兵?你可看清楚了,有什么事?”

    “哦,要说这事也挺解气的。大爷还记得肖三爷吗?”

    “你说的是肖仁志?”

    “对,就是他。知县老爷调了一百多兵,连夜把他的家给抄了。十多辆大车拉了两趟,蒋老爷可是发了大财了。”

    刘谨知道肖家与张士诚有关系,那是肖仁志的一个叔叔投在张士诚的身边,能量不小。肖仁志的这个叔叔年龄不大,只有三十多岁,是兄弟中最小的。这个叔叔有个儿子刚成年,叫肖仁杰,行四,因此人称四爷。因为苏州到这里很近,他的这个叔叔也回来几次,这位三爷就跟着叔叔沾光了。

    肖家是本地的大家族,在吴兴很有影响力,士绅家族当然不会都是肖仁志这个无赖样子,否则也成不了大家族。

    这些还是当初刘永打听来的消息。

    今天这个情况让刘谨疑惑难解,是什么情况让蒋嘉消除了忌讳敢于对肖家动手呢?

    他对杨六军说道:“肖家是有后台的,蒋知县敢对肖家动手必有原因,到底因何?你再仔细打探一下。”

    杨六军:“是,大爷。”

    蒋嘉趁机发财,似乎没刘家什么事,可是黑酒楼宰客宰到了刘家头上,肖家被炒也让刘谨感到出了一口恶气。

    。。。。。。(本作者的《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在肖仁志被抄家的时候刘永又回到包家寨,他的职责就是运送和销售货物,总是来回奔波。

    眼下他最上心的是独轮车,一是销路好,有多少就卖多少,二是获利高。也许他不太懂,因为他只是看到几根简单的木料拼凑起来竟然值十两银子。

    回到包家寨,他第一个就去了制造独轮车的作坊,看看这一次能带走多少车?

    他也知道车轴有独特之处,因此特意的去看。虽然以前他也看过,但是这一次还是让他吃惊,因为他看到了新的工具,加工轴承的过程变化不小。

    这里接触一些细节了,为了说明白还是要科普一下,当然是简单再简单的描述。

    古代车轮都是木制的,分为三个部分:轮毂(音:古)、轮辐、轮辋(音:网)。

    轮毂是车轮中心的那部分,它要安装在车轴上。

    轮辋就是车轮的外圈,是接触地面的。现代的车轮有橡胶轮胎,轮胎安装的位置就是轮辋。

    把轮毂和轮辋连接起来的就是辐条,叫轮辐。木制车轮一般有十二根辐条。

    古人制作木头车轮也是蛮复杂的,过细的我们不说了,现在要说的是刘璎改进的核心内容,就是轮毂和车轴,看他是怎么改进的,为什么更好用。

    在现代里轮毂和车轴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就成了一体,叫做轴承。刘璎是根据现有的加工能力设计出一套易于制作的轴承。轴承座是铸铁的,车轴采用熟铁锻打成型,然后手工打磨制成。

    如果有现代的条件,这种人力手推车的车轴要求很低,找来直径合适的圆钢,截断一节就能用,再简单不过了。可是现在就要在铁匠炉上一锤一锤地锻打成型,这样的车轴尺寸不合规矩,并且不会是正圆。

    原来刘永看到这部分加工是人工打磨,全凭眼睛看和简单工具测量,方法就是在磨石上反复地磨,直到可用为止。真像是俗语所说:铁杵磨成针,费工还效率低。车子卖那么贵也是有道理的。

    这一次他看到的就不同了,先在轴的两端打了小孔,是中心孔。两端用铁锥顶在孔上,轴就可以灵活转动起来了。

    此时当然没有电动机,它的转动动力是用脚踏。

    这办法并不新鲜,古人做木料的轴、棒、装饰物,比如说擀面轴就是这样加工的。这个加工过程叫“车”,完成“车”的这一套装备就叫“车床”。车床很早就有,只不过非常简陋,完全不是现代机械车床的样子,但原理是一样的。

    刘永今天看到的就用这办法加工车轴了,办法土,可是比原来进步了很多。

    刘永对工匠说:“这办法看着好,干出来的活更规矩了。”

    “总管您说的对,我们只要测量尺寸就行了,车轴肯定是正圆。老办法我一天也磨不出一根轴,现在可以半日做完一根。还有,现在做出来的轴都是一样的尺寸,不用选不用配,所有的车轮的轴都是一样的。以前可不行,每一辆车的轴表面看是一样的,实际上是一个配一个,轴坏了车轮也就废了,很难配上。”

    这在技术上叫做“互换性”,零部件有了互换性就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方便了维修,用户的车子寿命也就长了。

    轮毂上的轴孔可不是整体的金属件,而是镶嵌于轮毂的铸铁条,半尺宽的木质轮毂两面各镶嵌六根铁条,需要仔细调整铁条的位置,再加上人工打磨形成轴孔。

    这就是适应此时制造加工水平的变通设计,因为此时没有加工孔的能力。

    轴和轮毂组装到一起后,外面加铁皮盖子,既是密封防止杂物也是固定轴的位置防止窜动。

    这一组轴承结构设计刘璎是下了功夫的,关键是适应低水平的制造能力,还要实现轴承的功能。

    刘永看到那边有一个大水槽子,里边热气腾腾的。这东西他也是头一回见,好奇心让他过去看。

    刚走过去他就看见大少爷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个人,其中有小雨和展七雄,这两个是大少爷的常随。刘永顾不得看新奇,赶紧跑过去请安。

    “大少爷好!”

    “哦,是刘总管,刚回来吗?吴兴可有什么消息?”

    “回大少爷的话,吴兴那边用不上一个月就可以完工了。小的是回来取货的,到这是看看有多少车可以带走?独轮车卖得非常好,有多少就能卖多少。”

    “好,我还有事,你忙吧。你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二爷。”

    大少爷过来是有自己的事,他去忙了,由小雨留下陪着刘永再次来到那个水槽前看究竟。

    水中泡着好几个车轮,看样子已经完工了。有的车轮很热,在水里直冒泡,热气就是这样出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他真看不懂。有小雨在旁边就好办了,可以问他。

    其实不用问小雨已经知道他的疑问了。

    小雨说:“刘总管你看。”

    顺着小雨所指,那边有个铁匠炉两三个人用大铁钳子夹着烧红了的一个铁圈,旁边一个台子上放着一个车轮,车轮湿漉漉的还在滴答水。

    刘永赶紧往前凑合,想看个究竟,当然他们也知道好歹,要离远点,别碍事。

    工匠们把烧红的铁圈往车轮上套,显然铁圈比车轮大,很容易就套上了。套上之后还敲敲打打的调整位置,并且打上固定的卡子,意思是保持位置不能窜动。

    然后有专用工具抬起炽热的车轮丢到这边的水池子里,一股热浪腾起,水像开了锅似的,热气窜一丈多高。

    刘永看到了全过程,可他还不是十分明白,工匠们这是干什么?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