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朝好郎君 > 第213章 李煜的算计 阅读设置

第213章 李煜的算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朝好郎君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终唐一朝,名臣名将灿若群星,估计了解张仁愿的人不多。

    但其家乡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号称“三贤故里”,另两位分别是白居易和寇准,可见古人对其评价之高。

    这位中宗李显口中,“风神秀杰,谋韬玉帐,累司文武,历参边镇”的张仁愿,有过哪些功绩,能让皇帝给出“纾东顾之忧,释北垂之虑”的超高评价呢?

    一、宁折不弯,御史台上愣头青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因与唐睿宗李旦发音相似,改为仁愿。

    武则天当政时期,支持李唐王室与支持武周家族的势力激烈博弈,很多大臣被迫随波逐流。

    时任右台侍御史的郭霸,因其在武则天面前表忠,“往年征徐敬业,臣愿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被人戏称为“四其御史”。

    这个做人毫无底线的谄媚之人,不光在武则天面前自陈忠心,还拼命巴结顶头上司魏元忠。

    历仕三朝,两次为相的魏元忠,患病在家休养。郭霸声称精通医道,前去探望,恰逢魏元忠内急。郭霸主动提出要尝魏元忠的便液,来检测病情。

    魏元忠连连拒绝,但郭霸硬是抠了一块,放入嘴里品尝。然后有模有样的说:“粪便如果发甜,就让人优虑,今我尝大夫的粪便有苦味,说明病情已无大障,很快便可痊愈。”

    从此后,“吃屎御史”之号名震朝野。

    不过郭霸也算成功了,他和汉朝的邓通,联袂为谄媚之臣的代表,号称“吸脓邓通,吃屎郭霸”。

    这个纯小人,虽然毫无才干,但揣摩上意却是个高手。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他伙同法明等人,上表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并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当郭霸手持表章,请时任殿中侍御史张仁愿具名时,张仁愿挺身而起,整肃衣冠后,冷冷盯着郭霸一言不发。

    硬是把这“吃屎御史”看得毛骨悚然,讪讪而去。

    等到张仁愿外放至朔方道担任监军,顶头上司是收复安西四镇,战功赫赫的王孝杰。

    但二人似乎相处的很不愉快,《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为,“因入言状,孝杰坐免,擢仁愿侍御史。”(此事《旧唐书·张仁愿传》无载)

    好像是张仁愿向武则天打了小报告,将王孝杰免官除名。

    但其实,前面还有一句话“王孝杰为吐刺军总管,与吐蕃战不利”。

    所以,不能排除张仁愿的“因入言状”,源于其与王孝杰不和,犯了驴脾气,尥蹶子踢人。

    但王孝杰罢官,主要应归咎为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其所部唐军,在素罗汗山(甘肃临洮界)与吐蕃军神论钦陵作战惨败,史载“(唐军)尸骸高于天齐”。

    此战为唐军在陇右腹地的首次大败,其影响更甚青海草原的大非川之战,关中为之震动。

    武则天震怒,不但将主帅王孝杰削官为民,副帅娄师德也被贬为原州(宁夏固原)司马。

    次年(万岁通天二年),张仁愿的楞劲儿又犯了,这回被撅了的,是同为御史的孙承景。

    孙承景在出任清边军监军时,谎报军功,上奏声言每战必身先士卒,亲临矢石。

    武则天非常赞赏,擢升其为肃政台中丞,并令回朝担任侍御史的张仁愿记功。

    结果,张仁愿上来就询问详细作战经过,将孙承景问得张口结舌。随后,心知有假的张仁愿,又书信询问了参战将领。最后一纸弹劾,将他送去崇仁县当县令。

    有意思的是,张仁愿揭了同僚的老底,武则天还挺高兴,提拔他为肃政台中丞,恰恰是之前许给孙承景的官职。

    随后几年,张仁愿再次外放边关,在唐朝北疆抗击突厥。

    706年(神龙二年),张仁愿从边关调回,担任东都洛阳的长史。

    当时,洛阳周边盗匪横行,豪门大户借机屯粮,导致粮价一日数升,百姓嗷嗷待哺。

    张仁愿到任后,根本不管什么豪门大户手眼通天,直截了当命令清点存粮。

    就在豪门大户顾左右言它时,他的下马威,直接摔在了脸上。

    他事先便联系周边驻军配合,端了几个匪巢,将擒获的盗匪,全部乱棍打死,暴尸于府衙门前。

    顿时,东都上下无不惊骇,盗匪瞬间消失,粮铺敞开销售,洛阳再无苦粮之患。

    二、深谋远虑,受降城外月如霜

    游牧于唐朝北方草原的东突厥汗国,自贞观四年(630年),被李世民一击而亡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东突厥各部基本上保持了臣服。

    但唐朝连年不断的对外征战,大量抽调东突厥青壮从军,让各部落的不满情绪渐渐累积,一些上层人物开始滋生复国的思想。

    调露元年(679年)十月,以酋长阿史那·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为首的突厥势力复起,不断骚扰北部边疆。

    期间,唐朝虽然数次以裴行俭、程务挺的名将实施打击,但突厥势力却屡剿不灭。

    682年(永淳元年),阿史那·骨咄禄正式挑起了突厥汗国的大旗,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史称后突厥汗国(东突厥第二汗国)。

    后突厥汗国建立后,数年间连续南下攻击定州(河北定县)、妫州(河北涿鹿)、蔚州(山西灵丘)、朔州(山西朔县)、代州(山西代县)、并州(山西太原)、幽州(北京)、灵州(甘肃灵武)、原州(宁夏固原)、会州(甘肃靖远),战火绵延千里。

    声威最强时,拥兵40万,默啜可汗逼着武则天,将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的突厥降户数千帐(户)交还,并给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千件、铁4万斤。

    698年六月,武则天派其内侄孙淮阳王武延秀(武承嗣之子),前往突厥迎娶默啜之女为妃。

    结果,默啜可汗火了,对武延秀说:“滚犊子!我女儿要嫁李家皇帝,来个武氏孩子干毛?你以为你是哪根葱?!”

    《资治通鉴》:八月,延秀至黑沙(内蒙古呼和浩特),默啜谓唐使曰:“我欲以女嫁李氏,何用武氏儿耶?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