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320章:皇储(20) 阅读设置

第320章:皇储(2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建立过程中,赵普是立了汗马功劳的;以赵普的资历,他最有资格站出来仗义执言。

    然而赵普就是赵普,他不是魏征,不是包拯,他是赵普,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选择;因此他在历史上的品行便就藏污纳垢,被后世人非议;而魏征、包拯这样的人则是后世人歌颂的标杆。

    赵普沉吟再三,觉得接下去的B项也不能选;尽管赵廷美现在看上去是储君的位置,可这只是赵光义不得已的安排。    赵光义为了支撑自己取得皇位的正当,不得已才安排赵廷美做了开封尹。

    赵光义登基做皇上的理论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哥哥死了弟弟接着当皇帝。

    既然要维持这个理论,那么刚一登基的赵光义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面子上讲都不能做得太露骨;用民间的话语说就是老虎戴佛珠也得戴上几天,等待日后再露出峥嵘。

    为此,赵光义才把弟弟赵廷美放在储君的位置上让他做了开封府尹来继续演绎“兄终弟及”这个逻辑。

    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光义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能让赵廷美作储君也能将他这个“傀儡”拿下,这恐怕就是赵廷美为什么忧愁而死的因由。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封建传统的文化道德在大宋见过前半叶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普倘若选B项也不符合赵光义的真实意愿。

    如此看来、B、三个题目的选项似乎也不怎么难,赵普果断地选择项不就一锤子定音了吗?

    赵普选择项完全符合赵光义的心愿,赵普也不是姜太公坐相位大事已然吗?什么道理、情理,与赵普何干?只要你赵光义开心,你想把皇位传给外星人赵普也管不着。

    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赵普如果选了项,那么赵光义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没有了;赵光义可是以“兄终弟及”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啊!    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会得罪眼前这位多疑的皇帝;更何况两人曾是斗得不可开交的政坛敌手,赵普给赵匡胤做宰相时一再建议,要将皇权传给儿子德昭抑或得芳;而不是所谓的“兄终弟及”。

    对于赵匡胤将赵光义立为皇储,千百年来坊间一直争执不休;有人说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遵循母亲杜太后临终前的遗言。

    可杜太后临终前的遗言是什么谁也没有见过,据说赵普当时充当了记录官只有赵普知道。

    既然赵普知道杜太后有“兄终弟及”的遗言,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建议赵匡胤废立赵光义而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赵普的建议对赵匡胤可能产生了不少的震动,赵匡胤正打算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却在49岁撒手人寰。    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登上皇位;赵普经过精心策划后突然拿出一个所谓的“金匮之盟”,证明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

    毫不夸张地讲,赵光义在位22年,除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外;就是跟辽国打仗。

    赵光义跟辽国打了两次仗,都是以败北而收官;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辉煌便就翘了辫子,后世人不得不把他跟王莽相提并论;但赵光义一直认为自己十分优秀。

    公元984年10月,赵光义诏隐居华山的高人陈抟入朝,待他十分优厚;而且当面对宰辅大臣说:“陈抟独善其身,不干求权势和利禄;是超然于世的人啊!”

    赵光义说完这些话,派人将陈抟送到中书省(宰相办公的地方,秉承皇帝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这时候的宰相是宋琪、李昉,宋琪等人见世外之人陈抟仙风道骨;便就从容地问他:“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吗?”

    陈抟说:“我陈抟是山野之人,于世事无所用,也不知道神仙炼丹方面的事,也不懂得呼吸吐纳的养生之道,没有方术可以传授。即使白日升天,对于世道又有什么补益!当今皇上龙颜秀异,有青天白日之仪表,博通古今,深明治乱之道,真是有道的仁圣君主啊!正当君臣同心同德,兴教化以达到国家大治的时候,勤行修炼,没有比这更好的啦!”

    宋琪将陈抟的话上奏赵光义,赵光义对陈抟更加器重,赐号“希夷先生”。

    陈抟是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可他却在宋琪这些大臣面前将赵光义美美夸耀一番;不能使人怀疑这是事先安排好的。

    赵光义正需要陈抟这人的隐士给自己吹嘘卖牌,果不其然;陈抟来汴梁溢美之词不久,赵光义便打算效仿秦始皇、汉武帝上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只是乾元、文明二殿遭灾,赵光义泰山封禅才没有进行。

    赵普的思维飞快地运转着,他努力平复内心的惊惧;揣摩着赵光义的心思,思考应对策略。

    重压之下,他又找回了权谋高手的本色,沉默片刻后,赵普微微抬起头来,字斟句酌地说出了十一个字:“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这十一个字可谓字字珠玑,用白话文讲就是:太祖赵匡胤已经做错了,你怎么能再做错呢!

    赵普的这个回答实在是太绝了!说赵匡胤做错了,等于否定了“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言下之意,你赵光义就不用再传给赵廷美了。但又说错误是赵匡胤犯的,等于说赵光义的皇位确实来自赵匡胤的传授,一点毛病都没有。

    赵光义对赵普的态度非常满意,经过这一问一答;两人此前的敌对关系已经大大释解,算是合作意向达成;接下来就可以谈一谈具体的合作条件了。

    不久之后,赵光义主动召来赵普,告诉他一件绝密事宜:有人可能要谋反作乱!

    赵光义口中的某人,是指弟弟赵廷美。

    赵德昭和赵德芳死后,赵廷美成了最尴尬的人,如今,他已成了赵光义传位儿子的最后一个障碍。

    赵廷美表面上地位尊贵,其实已经受到了兄长的猜忌,人人对他避而远之,每天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客观地说,赵廷美落入这番处境很冤枉,他只比赵德昭大四岁,当两个兄长在前面奋斗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即便当上开封尹后,他也是安分守己,更谈不上什么政治野心。

    但是,权力斗争就是如此残酷,身份地位决定了他注定不能从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

    太平兴国六年,有人向赵光义告发了赵廷美,赵光义又把赵普叫来,问他该怎么处理好。

    赵普明白,这回该轮到他开出合作条件了,他一字一顿地回答道:“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枢轴”是中心的意思,整句话直译过来就是说:我想进入权力中心,以便帮助你防备奸臣作乱。

    说得再明白点,赵普是想重新入朝当宰相。

    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满足的赵普的要求;接下来便就是赵廷美愁苦而死,卢多逊被发配边远恶州也是一死的结局。

    赵光义和赵普的亲密配合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赵普在赵光义的指示下冤枉了赵廷美;解决了仇敌卢多逊,为妹夫侯仁宝、儿子赵承宗报了一箭之仇。

    赵廷美和卢多逊先后死后,赵光义似乎觉得赵普的用处不是很大了;又一次罢免了他的宰相职位。

    人说宋朝是最民主的一个朝代,但宋太宗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谓达到极致;大臣们全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这一点赵光义确实比兄长赵匡胤强好多倍。

    资政殿沉浸在严肃的气氛中,宋太宗端坐在丹墀之上的龙椅中;目光炯炯地凝视着站成两爿的文臣、武将。

    文臣站立左边,武将站右边;文臣、武将头上戴着的长翅子官帽将彼此之间的距离隔开一米来远。

    宋代的长翅子官帽是赵匡胤发明的,就像飞机的螺旋桨一样,戴上后相邻的两个人想交头接耳就不大方便了;因为帽翅会碰在一起,要是挨得再近一点帽翅甚至会抽到对方脸上。

    这正是赵匡胤追求的效果——切勿私语。

    说赵匡胤发明长翅子官帽可能是坊间流传的故事,翻遍历史典籍似乎找到哪里记载着长翅子官帽是赵匡胤发明的字迹;甚至宋代帽子的独特款式并没怎么引起后人的注意。

    仅有一本元朝人写的《席上腐谈》曾记载:“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里面也没提及有赵匡胤什么事。

    那么,帽翅的发展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据抢救性挖掘的考古学家们发现,商代以前的人们是披头散发的;到了商代人们觉得不雅就开始系头巾。

    那时候头巾是一张正方形的布头,四个角系上四条带子;其中前面两条带子系在下巴下面,后面两条带子系在头后;这在当年叫做幞头。

    幞头的意思就是覆头,或者说盖头发用的,是一种简易的帽子。

    大概经过了2000年的发展,到了6世纪下半叶的北周;周武帝宇文邕要求将幞头的戴法加以规范化。。

    即将其叠起一角从前额向后包复,将两角置于脑后打结;所余一角自然垂于脑后。

    同时以皂纱为之作为常服,这就是后世乌纱帽的最初雏形;而幞头这种帽子也开始朝着“飞机螺旋桨化”的方向发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