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弹窗广告,好看的免费小说阅读网,赶紧加入收藏夹吧!
首页 > 历史军事 > 再生于明初 > 第32章:吕宋2 阅读设置

第32章:吕宋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生于明初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大陆商人从吕宋采购的大宗商品有:香料、木料等都是吕宋的特产,此外还有粮食、黄金。

    吕宋是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利于粮食生产,产量大,价格便宜。而大陆正处于战乱中,就必然破坏农业生产,于是缺粮,粮价高。现在吕宋的稻米价格一石只有四、五钱银子,运回去加上运费的成本也就是五钱多,因而利润可观。但是有一条,南洋地区种地的农民都是华人,本地土著人还处于吃野果子的阶段,华人的人数少,产量也就少,对大陆的大市场来说就微不足道了。所以没什么影响力。

    那么黄金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也要倒卖黄金吗?

    吕宋及其他岛屿的矿产也很丰富,铜矿占很大比重。众所周知,铜矿多与金矿共生,有铜矿就有金矿,因此吕宋出产黄金,黄金多价格就低。

    中国地大物博,面积大人口也多,经济容量就大,因而金银的比价是长期稳定的,一般比价为一比十,一两金十两银,而在吕宋是一比九或更低。如果用银子买黄金,到大陆再金换银,这也有一成利。与商品比较这一成利就不算什么了,可是多余的银子换成黄金带回去总有一点利,这也等于倒卖黄金了。据说东瀛诸岛(日本)的金银比价更低,达到一比七,利润就更可观了。

    其实南洋地区还盛产石油,而大陆是贫油地区。可是石油的开发利用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此时几乎没有工业,也就缺少能源的需求,因而石油还没有受到重视。

    还有一样东西是南洋很有价值的特产,但是现在也没有,并且也没用,这就是橡胶。工业的发展才有了橡胶的广泛应用,此时完全没有现代的工业自然橡胶就没用。橡胶树是美洲的物种,此时还没有大航海,也就没有传到东方。

    “老大,您看那边是不是大炮?”

    船队来到了马尼拉的港口,这里是个海湾,在进入海湾的入口处刘璎看到远处山上有炮台,很大的炮老远就能看见。这是刘璎在问廖凯。

    廖凯说:“大炮有什么稀奇的,很多港口都有。”

    刘璎再问:“不是说这里没有国王吗?连国王都没有哪里来的军队呀?”

    廖凯有些不耐烦了:“小孩子懂什么?没国王就不能有大炮啦?这是防海盗的!”

    刚说完,廖凯就觉得不对。什么是海盗?他自己就是!于是他瞪了刘璎一眼,说:“小孩子别瞎琢磨!去柜子里翻翻,把我那件月白的长衫拿来!你也换件干净衣服,我们准备上岸。”

    刘璎没得到答案,心里怅怅的去翻柜子了。

    他心里还在琢磨:没国王就没国家,没有国家哪儿来的军队?摆在哪儿的可是大炮啊?它是谁的呢?

    马尼拉是郑丰海船队此行的终点,主要的交易都要在此完成。船队有30多艘船,他们聚集在一起出海是为了抱团安全,但是做生意却是各做各的。所以到达港口之后各船的老大就开始忙碌起来,各显神通,各找自己的主顾去谈生意了。

    由于货物多,交易量大,有的船只还需要到吕宋岛的其他港口去装卸货物。因而整个船队需要在此逗留一个月以上,直到大家的生意都做好了,才再次集结返回泉州。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船还会去更远的地方,那就脱离船队自己行动了。

    船只很多,一时不能靠码头的船都要在锚地停泊。船队里大家的货物都差不多,因而做生意也要争先,所以廖凯行动迅速,不等船只靠码头,就带上师爷随从,登小船上岸去寻找自己的生意伙伴了。

    廖凯将要下船的时候,刘璎看到有一艘小船靠上来。于是他对老大说:“老大你看,收税的来了。”

    廖凯说:“小孩子别瞎说,那不是收税的,这马尼拉没官府,哪儿有收税的?”

    可是刘璎又看到了,一个水手用绳子吊着一个钱袋子下去。这不是在收费吗?他不死心,再次说道:“老大您看。”

    老大显得有点不耐烦,可也没太生气。他也知道小孩有好奇心,见什么问什么。不过小孩的问题有时候是很难回答的。

    廖凯伸手就给刘璎一巴掌,不难烦地说道:“别乱问了,说了你也不懂。这港口码头要维持就需要钱,钱从哪儿来呀?”

    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小英,不要总喊我老大了,也像其他人一样,以后喊我廖叔吧!我就喊你小英。”

    “是,廖叔。”

    刘璎识文断字又乖巧,一段时间下来赢得了廖凯的欢心,像对待孩子一样也有了感情,不再是单纯主仆关系了。可是在刘璎的心里廖凯是绑架禁锢他的恶人,心中仇恨面上还不能露出来。

    对于收费,廖凯简单回答已经足够了,刘英已经听明白了。港口码头也类似于现代的股份公司,也是要经营的。现代里停汽车不是还收费吗?都是一个道理。

    刘璎跟随着廖凯上了岸,他们一行有四人,廖凯、师爷、展七雄和刘璎,展七雄是护卫的角色,刘璎是跟着传话伺候的。

    马尼拉是吕宋岛上最大的城市,原因当然是因为有优良的港口,可是与大陆相比这个城市规模就不算大了。

    他们在码头上岸,前边不远处就是繁华的街道。茶楼酒肆鳞次栉比,看房屋建筑、人物衣着、店铺牌匾幌子都与大陆城市一般无二,说的话也都是汉语,当然是粤语和客家话,北方人很难听懂的那种。也有不少本地土著人,可以统称他们是马来人,特点是普遍的皮肤黑,个子小。从衣着看,马来人多数居于社会的底层。

    吕宋岛上的马来人肯定是多数,华人是少数。由于土著马来人的文化比较落后,不少部落还处于原始状态,大多居于偏远地区,所以在城市里华人相对多一些。

    刘璎还注意到了,这个城市没有城墙,这是明显的不同。他想,其原因恐怕还是没有官府的缘故,没有官府也就没人担守土之责,城市土地不需要守护还修城墙干嘛?难道说这就是世外桃源吗?

    提到守土之则顺便说一句,古代的地方官,如县官、府官,在遭遇战乱之时守土有责,要与城共存亡。如果弃城而逃就是死罪!这是律法规定的。因而,地方官员都重视城池的修建与维护。如果马尼拉有官府衙门那就必然有城墙了。

    当然了,马尼拉后来是有城墙的,那城墙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

    廖凯一行人在街市上闲逛,边走边看边问,他们关心的是各种货物的价格,查看和算计有什么生意可做。如果生意好就会招呼掌柜的聊一聊,甚至走进去坐下来谈价格,此时的船老大就是个纯粹的商人了。

    展七雄和刘璎关系好,刘璎有问题就向他提问。

    他们还去了一个饭馆,船上的饭食只是管饱不饿,谈不上味道,到了陆地上有条件还要解解馋,也是个享受。刘璎的感觉与家乡的饭菜没太大的区别,只是各有特色而已。

    吃饱喝足,他们离开饭馆拐了两个弯来到一个僻静处。所谓的僻静就是街上没那么多的人了,街面冷清,都是高墙大门的,像是富人的住宅区。其实很多不是住宅,而是做买卖的商馆仓库,不少的门房前都站着伙计,招呼客人,门上也有牌匾,是商馆的字号。来这里的都是谈大宗交易,比如粮食、丝绸布料、香料、瓷器、铁器农具等,有买入的也有卖出的。

    这一家的大门上方牌匾上写着“史家商馆”,门前的伙计老远的就笑着招呼:“廖老板来了,看您红光满面的是发了大财!恭喜恭喜!我家老爷一直等着您呢,请进请进!我这就向里边传禀。”

    看来是老主顾了,互相都熟悉。

    伙计在前边引路他们就进了大门。

    现代的商务洽谈场所都是办公室、会议室之类的设施,可是刘璎看到这里还是典型的四合院风格。

    登上台阶进入大门,大门很宽敞,门一侧是门房。过了大门就进入了院子,院子里正房很敞亮,两侧有厢房,门房是倒坐房,四面的房间围成一个院子。院子也很大,两棵大树分左右,中间有花草鱼池,幽静雅致。从结构看后面还会有二进三进的院子。

    主人已经得到了通报,站在正房门前迎接客人了。

    “廖老板好啊!久违了。请!”

    “史老板发财!”

    廖凯带着他的师爷就进了正房,刘璎和展七雄被留在倒坐客房里等待,也有人端出茶水待客。刘璎虽然没跟进去也能知道他们是谈生意。

    展七雄给刘璎介绍,说这史家是专做铁器生意的。

    在大陆上因为盐铁专营的缘故,民间是不能经营铁器的,就是铁匠用少量的铁料也有官府管着。其原因第一是利润高,第二是与武器有关。在冷兵器的时代,铁就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更何况元朝廷担心百姓造反呢?可是这海外就没人管了,赚钱的生意大家都可以做。

    廖凯带来有铁制成品,以农具为主,兼有其他常用工具。这里的华人大部分是经营农场的,他们需要各式各样的工具。此外廖凯的货物里也有铁原料,铁锭、熟铁块都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